查看: 3608|回复: 1

豆浆、蝌蚪粉在低温期培育鱼苗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1 16: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浆、蝌蚪粉在低温期培育鱼苗的影响
兰 祖 荣

  摘要:在水温16—22℃时,两年用蝌蚪粉料和豆浆分别饲养刚从孵化环道出来的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至2.7cm出塘,结果显示:蝌蚪粉料组比豆浆组培育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平均提前8d和10d出塘,成活率平均提高44.7%和43.1%,鱼体平均尾增重0.06g和0.07g。表明在低温期培育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使用适口的、高蛋白的、营养全面的商品配合饲料,是提高成活率行之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水温;蝌蚪粉料;豆浆;建鲤;异育银鲫。
  在实际生产中,豆浆培育鱼苗是我国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等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培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机制通常被认为是:豆浆中一部分细小黄豆颗粒直接被鱼苗摄食,提供鱼苗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未被鱼苗摄食的豆浆可作为浮游动物的营养物质,使浮游动物不断生长和繁殖,间接为鱼苗提供饵料。但水温在16—22℃的低温时期,由于浮游动物发育和性成熟时间较长,约5—8昼夜。就使在放有鱼苗的池水中,难于持续繁殖足够的浮游动物为鱼苗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基础饵料,以至使鱼苗出塘成活率低下,常只有40%以下,抑制了我地早期鱼苗的规模化生产。为探讨提高低温期培育鱼苗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于2005年和2006年3月至4月底,两次进行使用蝌蚪粉料和豆浆培育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的对比试验,其成活率明显高于豆浆培育法,平均达79.2%和82%,平均提高成活率44.7%和43.1%,平均尾增重0.06g和0.07g。并发现两法之间不同的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塘条件
  试验塘为并排的四口水泥池,编号1#、2#、3#、4#,每口20m×20m=400m2,底质为三合土,淤泥10cm左右,保水性能好,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有插管控制的排水口,可蓄最高水位1.1m,使用同一无污染的水源。每口池配有一台0.75kw的喷式增氧机,增氧机放在1m×1m×0.8m(30目)网箱内。
2、水泥池清整与消毒
  干池铲去过多底泥,放苗前10d,每口用50kg生石灰兑水化浆全池泼洒,并撒120kg腐熟的鸡粪。3d后,用40目网布过滤进水至40cm,待放苗。
3、饲料
  蝌蚪粉料采用市场购买的牛蛙蝌蚪粉配合饲料,其成份为:粗蛋白≥42%、粗脂肪≥6%、粗纤维≤3%、粗灰份≤13%、水份≤10%、盐酸不容物≤2%、钙1.5—4.5%、磷1.2—2.5%、赖氨酸≥2.1%。豆浆是由市场购买的黄豆,经8—10h浸泡,黄豆与水按1:15—20的比例用磨浆机磨成豆浆。
4、鱼苗放养
  实验采用本场自繁的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为实验对象,1#、2#  池培育建鲤鱼苗,3# 、4# 池培育异育银鲫苗。经试水后,在2005年4月1日和2006年3月28日,鱼苗平游能力较强时出环道于网箱中暂养,投喂经100目网片过滤的熟鸡蛋黄液,6h后用分割法计数下池,每口水泥池放养8万尾的相应鱼苗。5d后,每口池投放0.5kg的草鱼2尾、0.2kg的白鲢2尾、0.25kg的花鲢1尾。
5、饲养方法
  实验分蝌蚪粉料和豆浆2个组同时进行,1#、3#池为蝌蚪粉料组,2#、4#池为豆浆组,于放苗次日开始投喂,每天投喂3—5次,并适时增加投喂量,避免“跑马”现象出现。
  豆浆组:按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0.25—0.3kg的干黄豆量,浸泡好的黄豆实行现磨现泼,全池均匀泼洒。放苗3d后,每口追施腐熟的人粪尿20kg,2—3d追施一次。鱼体达1.5—1.7cm以后,每口追投次粉1—2kg,上下午各一次。
蝌蚪粉料组:在放苗处靠岸设置一个直径为1m的圆形饲料台,台面距水面20—30cm,按每万尾鱼苗每天投喂0.1—0.4kg的蝌蚪粉料。放苗后3d,将蝌蚪粉料兑水(1:10)制成浆液,全池泼洒,食料台处多泼。尔后改在食料台处慢撒蝌蚪粉料投喂,不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未投次粉。
6、日常管理
  此时为梅雨季节,雨水多,一般不注水,特殊情况注少量水。水深超过1.1m,让其自然从插管中排出。每天早晨巡塘,发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特别要注意浮头时的增氧措施,捞除池中杂物。每天上午8—9时测定池中水温,养殖过程中的水温为16—22℃。鱼苗饲养5d后,用手抄网每口捞取5尾鱼苗测定体长,每隔5天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直至鱼体达2.7cm分池出售。
7、鱼病防治
  养殖鱼体长达1.5cm后,用20g/m3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次。豆浆组培育过程中有发生白头、白嘴、白尾病,使用0.2g/m3的二氧化氯或使用0.2—0.3g/m3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d治愈。
8、成活率及体重计算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平时测定体长及干塘死亡的鱼苗为实际出塘数,养殖鱼体达2.7cm出塘,并集中于网箱中,用干法量杯计算出塘尾数,带水称重化解鱼体重的分子项。其计算公式如下:

水产.jpg

二、试验结果
1、蝌蚪粉料和豆浆对饲养建鲤鱼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两年的试验发现,采用蝌蚪粉料和豆浆饲养建鲤鱼苗,饲养5d体长基本一致,饲养10d—20d体长明显发生变化。鱼体达2.7cm出塘时,蝌蚪粉料组比豆浆组提早8d,平均尾增重0.06g,成活率平均提高44.7%,详细情况见表1。

表1:蝌蚪粉料和豆浆饲养建鲤鱼苗生长成活情况
放养时间年月日
池号
放养量(万尾)
       长(cm
        
   
成活率%
5d
10d
15d
20d
25d
28d

出塘数(万尾)
成活率%
平均体重(g
2005
41
1#
8
1
1.5

2.2
2.7

6.4
80.3
0.476
44.7
2#
8
1

1.2

1.5
1.8

2.2
2.7

2.8
35.6
0.416
2006
328
1#
8
1
1.54
2.3
2.75

6.2
78.2
0.490
44.7
2#
8
1
1.3
1.6
1.9
2.35
2.72

2.7
33.5
0.429


注:测定体长用量尺目测大概数。
2、蝌蚪粉料和豆浆对饲养异育银鲫鱼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在同等条件,两次用不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鱼苗,其生长和出塘成活率也绝然不同。饲养至2.7cm出塘,采用蝌蚪粉料需22d,出塘成活率平均82%,平均尾重0.455g,而采用豆浆的要32d,平均出塘成活率38.9%,平均尾重0.385g。两者相比较,蝌蚪粉料组比
  豆浆组提早10天出塘,出塘成活率平均提高43.1%,平均尾增重0.07g,详细情况见表2。

表2:蝌蚪粉料和豆浆饲养异育银鲫鱼苗生长成活情况
3、经济效益
两年试验结果得出,在低温期用蝌蚪粉料法是豆浆法饲养建鲤获得毛利的 2.8倍、异育银鲫2.9

放养时间年月日
池号
放养量(万尾)
体长(cm
收获
提高成活率%
5d
10d
15d
22d
25d
32d

出塘数(万尾)
成活率%
平均体重(g
2005
41
3#
8
1


1.5

2.1
2.7

6.7
83.8
0.450
44.6
4#
8
1

1.15
1.45
1.75

2.0
2.7

3.1
39.2
0.384
2006
328
3#
8
1
1.45
2.2
2.7

6.4
80.2
0.460
41.6
4#
8
1
1.2
1.55
1.75
2.0
2.7

3.0
38.6
0.386


倍、经济效益情况见表3。

表3:经济效益情况
  
    
获利
倍数
出塘数(万尾)
产值(元)
成本(元)
毛利(元)
出塘数(万尾)
产值(元)
成本(元)
毛利(元)
  
12.6
5040
979.2
4060.8
5.5
2200
749.6
1450.4
2.8
异育银鲫
13.1
7860
1699.2
6160.8
6.1
3660
1547.6
2112.4
2.9



注:成本只计苗种、饲料、治病药品费。出售建鲤鱼苗按400元/万,尾,异育银鲫按600元/万尾。
三、小结与分析
1、饵料是否充足及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对培育鱼苗的生长和成活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水温16—22℃低温期,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时间较长,在鱼苗池中难于持续为鱼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基础饵料,此时就需补充投喂商品饲料。采用传统的豆浆培育法饲养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由于豆浆的主要作用是为池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养分,而不是主要直接作为鱼苗的适口饲料。或者说,采用豆浆培育鱼苗时,豆浆为鱼苗提供的直接营养作用相当微小。以至使两次试验中建鲤和异育银鲫平均成活率只有34.6%和38.9%。而采用蝌蚪粉料饲养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由于其蛋白含量高、营养全面,而且适口,可满足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出池规格相同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平均成活率达79.2%和82%,比使用豆浆培育的成活率提高44.7%和43.1%。由此可见,在低温期培育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采用适口的、营养全面的商品配合饲料饲养,是目前规模化生产提高鱼苗成活率行之有效方法之一。
2、本次试验发现,采用豆浆饲养建鲤和异育银鲫的水泥池,鱼体达1.5cm左右时,水质较黑,鱼群在晴天中午于水面活动,捞取鱼苗镜检,未发现有致病菌及寄生虫,但此时需及时使用0.2g./m3二氧化氯或0.2—0.3g/m3溴氯海因对水体进行消毒(2005年未及时消毒,3d后出现白头、白嘴、白尾等疾病),连用3d。而使用蝌蚪粉料的培育池,水质较清爽,鱼群摄食集中而快,无任何疾病发生。表明在低温期使用豆浆饲养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易使养殖水体受到污染,引发鱼苗疾病。为此,在当今提倡健康养殖前提下,应大力推广使用无公害、营养全面的商品全价配合饲料,对有效控制各水域养殖鱼苗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每口试验池套养0.5kg草鱼2尾、0.2kg白鲢2尾,0.25kg花鲢1尾,与住年培育建鲤和异育银鲫鱼苗套养相同或较小规格的草鱼,白鲢、花鲢相比,在饲养鱼苗的中后期,池水中大型浮游动物数量明显减少,拉网或干塘时无青苔出现,减轻了筛选鱼苗的劳动强度,对提高鱼苗成活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合理的套养密度还有待今后的实际生产中进一步验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22 1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蝌蚪粉是不是有点破坏生态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22: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