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脱肛是猪直肠末端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吊大肠头”,多发生于断奶后2-4个月龄的小猪,50千克以上的大猪发生较少。用“缝合法”治疗脱肛,疗效显著,取材、方法简易,特别适合农村一般兽医应用。
1发病原因
大多数是因为饲养失调、慢性便秘、剧烈努责、病理性分娩和反复拉稀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发病。
2诊断要点
脱肛时,在肛门后面出现暗红色半球状突出物,初期常能自行缩回,如反复出现时,则黏膜发炎、水肿、干裂,水肿液流出并形成褐色纤维素薄膜附在表面。脱出的黏膜易受损伤、发生感染和坏死。
3病猪保定
用双手握住猪的后肢小腿,使猪头向下,背向内呈弯直竖立状;大猪保定,用两腿夹住猪的胸腹部。手术宜在饲喂前进行。.
4治疗方法
脱肛时用1%明矾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部(有炎症者先用青霉素处理),将脱出的肠管缓慢送入肛门并进行整复(严防直肠折叠)。水肿严重者或黏膜坏死者,慎重地剪除坏死黏膜。手术时用缝衣针在距肛门边缘约1厘米的正中线处缝合,打结固定(线要拉紧),应用本法需特别注意护理。如病畜排便困难时,每隔3~6小时用温肥皂水灌肠,用手指取出直肠内积粪,再灌入油剂,使黏膜润滑有助于排粪,给予流质食物,禁止病畜倒卧,3天后拆线,一般7天即可痊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