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0|回复: 0

[饲料] 新玉米含水量的判断与采购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0 0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含水量的判断方法
(附:玉米水分含量换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玉米含水量的判断方法。

  玉米籽粒含水量感官判定经验:

  一瞧,玉米籽粒顶部的细纹越多表示玉米越干。
  二抓,抓一把玉米粒紧握,外溢多的玉米较干。
  三咬,牙咬时声音清脆,杠牙的玉米籽粒较干。
  四看,胚芽干燥,干白色,横断成碎粉状,表示水分约为13%。
  五掐,用手指甲掐玉米胚部上部两边凹边,稍有点痕迹,表示水分约为14%;若痕迹较大,有破皮现象,水分约为15%;若掐玉米胚部上端发软,粒色阴暗,水分约为16%。

  不同含水量玉米籽粒的感官判定标准不同:

  14%以内:籽粒颜色正常,用牙咬有震动感和清脆的响声,碎粒大小不一,断面光滑。用手抓握或插进粮堆时有滑溜“刹手”的感觉,在堆内搅动时会有“哗哗”的清脆声。胚部凹陷,干枯贴底。

  15%-16%:籽粒颜色正常,用牙咬有震动感,响声不清脆,用手抓握或搅动时滑溜但不“刹手”,胚部收缩凹陷,用手指可轻微掐入,指甲边缘有发亮的油迹。

  17%-19%:籽粒颜色新鲜,牙咬时有响声,不震牙。胚部有凹陷,用指甲很容易掐入,指甲带有湿痕。

  20%-24%:籽粒发潮,颜色鲜艳有光泽。用手触动声音低沉,感觉潮涩,手向玉米堆插入时感觉有阻力。胚部与粒面基本相平,牙咬时易碎,稍有低沉的响声或无响声,碎渣常连在一起。

  25%以上:籽粒潮湿,颜色鲜艳,光泽强并发亮。胚部饱满或稍有突起,用牙咬时很容易压扁,无响声,手很难插入粮堆内。

  30%左右:籽粒潮湿、涨大,粒色鲜艳明亮,胚部膨胀突起,用指甲掐胚部有水渗出。

  附:玉米水分含量换算(干湿粮):

  以30%为例:

  一个水分扣除1.5(企业不同扣除折损系数不同)
  30-14.5=15.5
  15.5×1.5=23.25
  100斤粮食扣出23.25斤!

  不同水分含量的价格不一样,但是想折算成标准水分含量的价格,比如,含量30%玉米价格为990元/吨,按照国家二等玉米水分(14.5%)的市场价格为多少呢?那么就是:

  1000kg×(1-30%)=700kg=990元。那么900÷700≈1.286元每/斤
  1000kg×(1-14.5%)=855kg。那么855×1.286=1099.53≈1100。

  在比如:玉米安全水价格是1500元一吨,安全水14%,那么请问28%的多少钱一吨那?

  无水玉米的价格:1500/(1-14%)=1744.186
  所以你收28%玉米的价格为1744.186X(1-28%)=1255.8

  假设水分含量14%的玉米收购价是一吨1400元,那么含水量28%的玉米多少钱一吨呢?

  首先,算无水玉米价格:1400÷(1-14%)=1627.906(元),那么含水量28%玉米的价格为1627.906×(1-28%)=1172.1(元)

  再例如:玉米35个水,烘干到15个水,100斤粮食还会剩多少斤,计算的方法是啥呢?

  (35-15)X1.5=30斤,100-30-=70斤。100斤玉米剩70斤。
  按公式100X(100-35)/(100-15)=76.5斤

  玉米水分与价格计算公式:

  潮粮价/[1-{(潮粮水分-14)*折扣比例}/100]=折干价

如何降低玉米含水量?

  合适的籽粒含水量是收获玉米的必备条件,籽粒含水量过高时破碎率明显升高,如何降低到合适含水量呢?

  1. 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站秆扒皮晾晒好处很多:一是可降低玉米含水量5—9%,二是可提早成熟5-7天,三是增加玉米产量5-7%,四是玉米种子成熟度好等。

  玉米扒皮晾晒的时间很关键,既不能过早,又不能过晚,过早影响果穗营养物质的转化,导致玉米产量下降,过晚失去扒皮晾晒的意义。

  扒皮晾晒的时间应掌握在玉米蜡熟末期,即子粒形成一层硬盖时,用手一掐不冒浆为最佳时间,方法是把包叶全部扒开,让果穗全部露在外面。晾晒20天左右。

  2. 晚收获

  为下降水分可恰当推延收获10天左右,玉米经风吹日晒,使其天然降水。此法可把玉米水分降到20%左右。

  3. 晾晒

  玉米收割后,在地里掰下果穗,放在铺好玉米等秸棵上晾晒,单摆平放,上下通风,沥水快。20天后可把水分降到18%。

  4. 垫秆晒棒

  一般在收获期,把玉米扒光棒,下面垫一层玉米秸秆,这样既防潮又降水,期间最好翻动2-3次,加快脱水。

640_01.png
640_02.png
640_03.png
640_04.png
640_05.png
640_06.png
640_07.png
640_08.png
640_09.png
640_10.png
640_11.png
640_12.png
  以上文字源自网络整理,图片源自新饲料

  2017新玉米局部区域因受雨水影响质量不太好,有图有真像:

111.jpg

112.jpg

  新玉米的使用需要做好品控、合理调整配方和工艺,建议使用强化了淀粉酶的新玉米酶。

  来源: 改变饲界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6: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