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267|回复: 0

[其他内容] 2016年中国肉牛业发展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3 18: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概述


2016年,农业部出台《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了草食畜牧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肉牛业从而被正式纳入国家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战略体系。在现有扶持政策的带动下,国内肉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散养户比重继续缩小,适度规模化及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肉牛存栏量及牛肉产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受低价进口产品冲击、自身生产水平及资源禀赋限制等因素影响,国内肉牛产业链各环节仍处于微利状态。当年牛肉进口同比增长率高于自产同比增长率21个百分点,进口牛肉均价低于国产价格约1倍,市场竞争力的普遍缺乏导致国内养殖者的危机意识日趋强烈,节本、增效、融资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2  数据分析


2.1  产量及产区变化


1.jpg

图1   2009-2015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


2015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372.9万头,较2014年增长332万头,同比增长4.7%,比2009年增长24.5%(见图1),得益于能繁母牛补贴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来我国肉牛存栏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1   2015年末全国各地区肉牛存栏数前10名排序

省份

名次

上一年名次

区域划分

存栏量

比上一年数量增长(万头)

(万头)

云南

1

1

西南

688.2

6.9

河南

2

2

华中

650.4

23.8

四川

3

3

西南

561.8

32.4

西藏

4

4

西南

471.3

3.8

青海

5

5

西北

429.6

2.5

内蒙古

6

8

华北

423.2

34.9

吉林

7

7

东北

420.8

19

甘肃

8

6

西北

420.1

-3.7

湖南

9

9

华中

358.1

18.3

贵州

10

13

西南

349.6

59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肉牛存栏数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除甘肃省以外,肉牛存栏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贵州省从2014年的第13名跃居第10位。肉牛存栏数前十名省(区)中,西部地区占6家,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牛源储备基地与发展平台。


表2全国肉牛饲养规模比重变化情况

项目

2014年

2015年

年出栏1-9头

54.6

53.4

年出栏10头以上

45.4

46.6

年出栏50头以上

27.6

28.5

年出栏100头以上

17.4

17.5

年出栏500头以上

7.1

7.3

年出栏1000头以上

3.4

3.5


2.jpg

图2 2007-2015年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变化情况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同比减少2.7%。适度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扩大,2015年肉牛年出栏头数为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占到28.5%,比2007年提高12.6%,增幅为79.2%(见表2和图2)。


3.jpg

图3   2009-2015年末全国肉牛出栏总数变化


2014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5003.4万头,较2014年增加74.2万头(见图3),同比增长1.5%,比2009年增长8.7%。


表3  2015年全国各地区肉牛出栏数前10名排序

省份

名次

上一年名次

区域划分

出栏量(万头)

比上一年数量增长(万头)

河南

1

1

华中

548.6

2.6

山东

2

2

华东

447.5

6.7

内蒙古

3

4

华北

326.4

-10.4

河北

4

3

华北

325.4

4.8

吉林

5

5

东北

303.2

3.6

四川

6

8

西南

295.5

8.2

云南

7

7

西南

292.8

9.5

黑龙江

8

9

东北

269.7

-9

辽宁

9

6

东北

266.3

2.7

新疆

10

10

西北

247.3

7.9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从表3中看出,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内蒙古、黑龙江等省的肉牛出栏头数有所减少,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牛肉输出带。


4.jpg

图4   2009-2016年末全国牛肉产量变化


2016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17万吨,较2015年增加17万吨,同比增长2.4%,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见图4)。


表4  2015年全国各地区牛肉产量前10名排序

省份

名次

上一年名次

区域划分

牛肉产量

比上一年产量增长(万t)



河南

1

1

华中

82.6

0.5


山东

2

2

华东

67.9

1.3


河北

3

4

华北

53.2

-1.3


内蒙古

4

3

华北

52.9

0.5


吉林

5

5

东北

46.6

0.6


黑龙江

6

7

东北

41.6

-1.2


新疆

7

8

西北

40.4

-0.2


辽宁

8

6

东北

40.3

1.1


四川

9

10

西南

35.4

1.8


云南

10

9

西南

34.3

0.9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如表4所示,2015年牛肉产量前十名牛肉产区河北、黑龙江、新疆等省的产量下降,分别减少1.3万吨、1.2万吨、0.2万吨。其他省份均略有增加,前十名牛肉产量之和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0.7%。


2.2 进出口情况


5.png

图5 2009-2016年中国牛肉进出口情况

注:数字有边框为进口量,无边框为出口量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6.png

图6  2016年中国进口国外牛肉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据统计,2016年,我国进口牛肉总计57.98万吨,同比增长22.6%。进口国主要是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智利、匈牙利、蒙古等国家。进口种牛来源为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进口牛精液则来自于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罗马尼亚、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自南美洲的巴西和乌拉圭的牛肉进口量几乎达到60%,澳新两国的牛肉量为30%,巴西和乌拉圭分别赶超澳大利亚跃居我国牛肉进口来源国第一位和第二位。


从进口牛肉单价来说,加拿大牛肉价格最高,为6.57美元/kg,其次为匈牙利牛肉价格,为5.27美元/kg,第三为澳大利亚,牛肉单价为4.83美元/kg。


2016年我国出口牛肉总计0.4万吨,较2015年的0.3万吨增长约33%,主要出口地区为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包括吉尔吉斯斯坦、香港、朝鲜、马来西亚、科威特、约旦、巴勒斯坦、俄罗斯联邦、澳门、以色列、巴哈马等国家和地区。


2.3 消费情况


7.jpg

图7   2013-2016年我国去骨牛肉价格走势图

图表绘制: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数据来源:农业部


从图7可以看出,2016年牛肉平均价格(62.76元/千克),略低于2015年牛肉价格(63.23元/千克),2016年上半年我国牛肉价格走高,下半年略微走低。2月份因春节假期牛肉价格最高,超过64元/千克,其他月份的牛肉价格都在64元/千克以下。


8.jpg

图8  2006-2015年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变化情况

数据整理: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注:人均牛肉占有量=(牛肉年总产量+牛肉进口量-牛肉出口量)÷总人口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为5.43千克/人,同比增长2.8%,比2006年增长24.8%。牛肉占有量连续八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3   2016年我国肉牛产业特点及分析


3.1廉价牛肉进口压力持续加大

随着我国牛肉贸易政策的不断放宽,牛肉进口量逐年增多,且增速显著高于国内牛肉自产增速,如图9所示,2015年进口同比增长率高出自产同比增长率约57个百分点,2016年高出约21个百分点。各国进口产品以冻肉为主,均价低于国产价格约1倍,如图10所示。从行业反馈来看,进口牛肉量的连年增长且屡创新高,引起了国内养殖行业前所未有的紧张与焦虑情绪。较多养殖者认为,廉价进口牛肉的放开不利于国内肉牛产业的良性发展,理由是国内养牛“高本低效”的生产现状导致牛肉产品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


9.jpg

图9 我国牛肉产量增幅和进口牛肉量增幅比较图


10.jpg

图10 2016年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价格比较图


3.2政策性因素主导国内肉牛业的增长


近年来,在国家肉牛良种补贴,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国能繁母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肉牛存栏及牛肉产量稳步增长,加工企业带动农户开展适度规模化养殖的意识显著增强,跨行投资肉牛养殖业成为风潮且热度不减。但理性思考后发现,当前我国肉牛业的各方面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推动,而不应归功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许多投资项目尚处于孵化阶段,且不具备恰当过硬的标准来衡量其是否真正顺应市场需求,也难以评估其未来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强弱。“断奶”后企业的生存形势并不明朗。


3.3 国内规模化养殖企业经营状况差异显著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国内不同规模化(600头以上)企业经营状况差异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养殖成本与养殖收益两方面。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养殖类型(母牛繁育带犊、架子牛育肥、奶公犊育肥),养殖规模及投产时间等。从数据上看,专业育肥企业的利润与出栏率呈正相关,且购买活牛与饲料的成本之和占到总成本的(82%)以上,母牛繁育带犊的成本中,饲料费用占50%以上。虽然国内近3年肉牛养殖呈现倒挂(架子牛高于育肥牛3~4元/kg),但母牛养殖的头均利润依然低于育肥头均利润。


11.jpg

图11 部分牧场母牛繁育和专业育肥利润表


12.jpg
注:专业育肥的养殖成本包括收购活牛费用、饲料、防疫、雇工、水电、其他(场地设备折旧、贷款利息)等
母牛繁育的养殖成本包冻精、饲料、防疫、雇工、水电、其他(场地设备折旧、贷款利息)等

图12 部分牧场养殖成本比较



3.4 “粮改饲”项目实施初具成效,但种养依存关系依然不强


随着国家粮改饲试点项目的全面实施,全国青贮饲料及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国内玉米价格下滑,种植籽粒玉米收益下降及优质饲草料种子价格补贴等因素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原动力,农户“粮改饲”主观意愿有所增强。但由于种养合作及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相互信任程度不高。农户青贮收购合同毁约现象时有发生,且存在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落后,收购饲草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明显影响了种养之间的互惠合作。种养主体分离,种养依存关系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明显改善。


3.5  培育品种“迎难而上”,渐显区域化特色优势


在全国种业长期发展滞后,肉牛自主育种能力薄弱的不利形势下。我国几大培育新品种经过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毅然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拓展成长空间,扩大种群基础,利用品种特性及产业文化,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并得到当地养殖者认可,值得行业及社会的肯定与鼓励:


1、夏南牛: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南阳牛为母本,育成于河南省泌阳县,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牛品种。夏南牛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适宜生产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夏南牛架子牛约18~19元/斤,高于全国架子牛均价5~6元/斤,引入肉牛龙头企业恒都集团,成功开发出恒都夏南牛肉品牌,在中原地区认知度颇高。


2、延黄牛:以利木赞牛为父本,以延边黄牛为母本,育成于吉林省延边州。改善了延边牛产肉率低,后驱斜尻等问题,同时保持了延边黄牛肉质的风味水平,继承了延边黄牛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异特点。成功开发犇福延黄牛肉品牌,并于2011年与美国万豪酒店签订采购供应合同。


3、辽育白牛:以夏洛来为父本,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育成于辽宁省沈阳市,当地先后共培育种公牛80余头,累计推广冻精100多万剂。辽育白牛除了用于纯繁外,主要作为杂交父本应用,辽育白牛及其后代占全省肉牛20%,约80万头,分布于全省各地,区域性推广度良好。现已引入辽宁湧鑫等龙头企业,初步构建从育种到餐饮的全产业链模式。


4、云岭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以婆罗门牛,莫累灰牛,云南黄牛三元杂交,自主培育而成的肉牛新品种,是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养殖肉牛的主推品种。2015年,云南省出栏云岭牛16.7万头,牛肉产量达4.2万吨,农业产值达16.7亿元,带动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云岭牛生产性能好,繁殖率高达90%,犊牛成活率高达96%。云南省现已向全国敞开大门,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云岭牛产业化发展,计划到2020年,出栏云岭牛50万头以上,肉产量达1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5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130亿元以上;从事云岭牛养殖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5、蜀宣花牛:以宣汉黄牛为母本,选用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荷兰的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育成于四川省宣汉县。蜀宣花牛的种用、肉用、乳用等性能已应用推广到河北、山东等12个省(市、自治区)及四川省21个市(州),共养殖57约万头,发展潜力巨大。


综合以上几个培育品种的发展现状,所体现出的优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扶持具有持续性。

2、对于地方牛种的改良效果明显,农户养殖比较经济效益理想。

3、培育品种自主性良好,具备良繁扩群的内动力。

4、培育品种市场开发潜力大,能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利于多元化发展。


同时,培育品种所面临的困境也显而易见:

1、由于种业开发与生产的投入高,时间长,风险大,造成企业育种积极性偏低,商业化进程缓慢。

2、科研生产水平不高,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低。

3、缺乏联合育种机制,限制了选育的效果和育种效率。

4、种群较小,产能相对较低,不足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

5、与工商资本融合度不高,产业发展资金普遍短缺。


4  2017年我国肉牛产业前景预测


4.1 政策主导的产业结构性变革加剧

2017年国家对于推进肉牛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涉及面将更为广泛。除良种补贴,基础母牛扩群增量与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等常态化扶持项目外,其他重点项目还有三个:一是继续扩大粮改饲规模。提升非粮饲料原料的利用力度,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与全混合日粮,建立秸秆等粗饲料收储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模式,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市场主体建设养牛粪污集中处理设施和规模养殖场实现全量化有效处理进行财政支持。三是鼓励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引导构建“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4.2 牛业进口政策将进一步放宽


2017年,中澳自贸协定继续推进落实。据悉,中澳双方政府已达成有关协议,计划把中国冷冻肉类市场的准入对象从11家企业扩大到所有合格的澳大利亚出口商,澳方将新增36家肉类出口商向中国供应牛肉产品,而作为首个准许向中国出口屠宰肉牛的国家,澳洲出口到中国的活牛数量也将进一步增长。而美国牛肉时隔14年后,有望获得解禁重返中国市场,其他主要输出国的牛肉进口量也将可能继续增长。显然,未来中国牛肉市场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国内肉牛行业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将会空前白热化。


4.3 国内活牛及牛肉价格保持平稳


牛肉消费需求保持稳中有升。但在国内外各方资源势力制衡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活牛及牛肉价格不会有明显变化,全年牛肉价格浮动依然呈现出2月高峰的“ 微信图片_20170713175811_副本.jpg 型走势。高成本时代仍将延续,国内养殖及加工业的整体利润不会有较大改观。


4.4 品牌牛肉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大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方式的转变,市场对于牛肉品质的要求会随之提高。除传统消费外,商超、中高档餐饮和电商平台的牛肉消费比例将会显著扩大,这些平台用户更注重品质消费,对于品牌的理解能力也会更强,将有助于推动国内肉牛业品牌化发展,也会促使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构建互联网+肉牛生产的新型产业模式。


4.5 国内良种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


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内对于深度开发利用种质资源的意识逐渐被唤醒。依托国内现有良种资源为基础,招商引资进行产业链延伸的商业合作项目应运而生,并将在国内部分代表性区域落地,肉牛种业的产业化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5  几点思考


5.1 放平心态,理性应对外来压力


通常而言,放开进口的目的是为了适当补充国内产能的不足,竞争力上的落差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弱势一方对于提升水平的渴望,也使其容易看清努力发展的方向。我国肉牛业的不足,在于机制上的不完善与结构上的欠合理,反映到实际生产中,就会出现成本高而效益低的顽疾。其实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策略是“外松内紧”,一方面通过扩大进口引入竞争和先进理念,倒逼国内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又可以阶段性的缓解市场供求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多方位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来引导国内产业机制与结构的优化调整。虽然对于精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配套能力还有待加强,但我们都能接收到的讯号是:一场关乎中国肉牛业振兴的重大革命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因此,由外来冲击导致的危机感固然客观存在,但改革也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受或少受消极言论的影响,理顺思路,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共同为肉牛业的节本增效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5.2 制定牛业产品进口标准,加强进口商业自律

    从另一方面考虑,对于来源不一,良莠不齐的进口产品,我国进口商业群体并没有一个能够以质论价的考量标准,从而也就无法限制进口国将低价次品牛肉输送到我国市场。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并出台针对进口牛肉品质评定方面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加强进口商业行为自律,抬高进口门槛,进而提升进口成本,弱化外来产品的低价优势。

5.3  蚂蚁金服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对我国肉牛业融资与管理的启示


当前,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我国肉牛行业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肉牛产业”的新型模式。一些颇具时代感的词汇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慧物联网”在行业当中不断涌现出来,很多肉牛企业对此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与参与度,但如何突破概念性炒作的层面,而使行业真正快速有效的融入“互联网+”的大平台体系,还有待深入思考。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所创建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思路。


蚂蚁金服成立于2014年,前身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各金融类业务,现包括: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网商银行等主要业务,为用户提供支付、理财、保险、贷款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其所谓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主要针对我国畜牧业上游的现状,进行具有“互联网+”特性的改造。


蚂蚁金服认为:当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痛点包括以下几点:

1、更多依赖体系内原始积累资金循环,缺乏外部资金支持。

2、龙头企业经验规模受限于自有资金规模及融资能力。

3、龙头企业有限的资金被上游合作农户占有。

4、管理模式主要依赖经验积累,而缺乏数据的支撑。


蚂蚁金服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技术路线:

1、以网商银行为核心,平行引入阿里集团的农村淘宝、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进入模式体系当中。

2、由网商银行为基层养殖户发放贷款,贷款的申请、审批与发放均通过手机线上操作。

3、审核通过后,贷款只发到养殖户的支付宝账户上。

4、由核心龙头企业在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办门店,并提供指定的农资产品(如种畜、饲料、疫苗等)。

5、养殖户从支付宝中获得的贷款只能用于支付购买农村淘宝等指定门店中指定的农资产品。

6、待养殖户的养殖商品售出后,支付宝会直接扣除收款金额中的贷款本息,确保贷款资金安全。


通过这种“订单融资+定向支付”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促使畜牧业上游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形成供应链的闭环,实现多方共赢。对于养殖户而言,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根据需求扩大养殖规模。对于龙头养殖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销售指定农资,由赊销变为现销,加快了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蚂蚁金服平台的用户网点现已覆盖到全国多个省区,企业可以开展跨区业务,并获得平台线上收集的用户交易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化管理。

13.png

图13 传统产业合作模式      


                                                             14.png                                                       

图14 蚂蚁金服“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


蚂蚁金服“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目前已在国内某些地区及畜种领域上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模式更多看重龙头企业或养殖基地(如养殖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如与当地养殖户的合作基础,合作规模等,建议国内符合条件的肉牛从业者加以关注并参考借鉴。


5.4  加强对于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


有关数据显示,进口冷冻牛肉的均价低于国产牛肉价格约1倍,而从澳洲进口到中国的冷鲜牛肉比澳洲进口冷冻牛肉价格高约25元/公斤,比各国进口冷冻牛肉均价高约28元/公斤,比国产牛肉低约4元/公斤。冷鲜肉是指严格执行兽医检疫制度,对屠宰后的畜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进行高标准排酸,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需具备完善的冷链运输体系)。在发达国家的生鲜肉消费中,冷鲜肉已达90%以上。


由此可见,冷鲜肉作为档次更高的牛肉产品,价格也明显高于冷冻产品,而由于进口冷鲜肉对于生产作业特别是远途冷链运输的要求十分苛刻,投入成本显著增高,极大削弱了进口价格的优势。目前我国冷鲜肉的市场份额占比极小,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作为品牌牛肉企业破解价格与技术瓶颈的主攻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冷链资源众多,冷链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样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冷链“不冷”,“断链”现象十分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与上游生产企业合作不紧密,资源信息对接不畅。2016年,中国畜牧业协会与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等5家协会共同成立了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目的是打通以“农业生产+冷链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全国冷链运营体系,完善有关标准,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冷链运输是衔接冷鲜牛肉生产与流通销售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国内品牌牛肉企业积极参与到该体系中来,充分汲取冷链运营资源,为升级冷鲜牛肉技术,扩大冷鲜牛肉市场份额,从而增强自主牛肉品牌核心竞争力积蓄能量。


5.5  加深对于我国南方水牛肉用性能的认知


水牛是适生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固有畜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热、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是推进我国南方肉牛及奶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种质资源。相比与奶水牛产业而言,我国肉用水牛的产业基础更为薄弱,水牛的肉用潜能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测算,目前我国肉用水牛绝大多数以活畜的形式销往福建、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城市,深加工牛肉产品以牛干巴等休闲食品为主,约占2%。奶用水牛约占总存栏量的1%,表明我国多数水牛用于牛肉生产。


云南草地动物科学院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我国水牛的育肥增重情况也各有不同,但总体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育肥增重性能(0.7~1.2kg/天.头),有的甚至可达1.5kg的日增重。总体来看,我国水牛具有良好的育肥和屠宰性能。


据调查:目前我国水牛肉价格低于普通牛肉约20%,活重价格20元~23元/kg,扣除成本头均利润3000元~5000元。目前水牛奶收购价8.0元/kg,一头奶用水牛年平均产奶1000kg,扣除成本头均利润约2000元。由此可见,肉用水牛比乳用水牛的养殖效益更高,值得深入研究。发展水牛产业,发挥其乳肉兼用的性能优势,对于充分利用我国南方牛种资源,增强全国牛业产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反刍加企业.jpg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系统动物营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神州动物营养发展战略研究所和畜牧人网站&金河动保网共同承办的“首届反刍动物营养技术创新和营养师高级研修班 ”将于2017年8月9-1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锦和酒店举行。会议详情:点击进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8 23: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