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1|回复: 0

玉米成分的快速分析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1 1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也是饲料生产的重要原料,素有“饲料之王”之称。它能量高,含粗纤维少,适口性好,国内大多数玉米作为饲料原料,被添加到猪饲料和蛋禽类饲料中。粗蛋白、水和粗脂肪是反映玉米品质的三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收购玉米时,粗蛋白、水和粗脂肪成为各大收购厂商首要检测的指标。

  玉米水分由游离水和结合水组成:一、游离水,即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成的吸附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和细胞内;二、结合水,通过氢键结合的水为结合水,主要与玉米中亲水物质(蛋白质)紧密结合。常规饲料分析测定水分的方法有直接法,即利用水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测定水分,如:重量法、蒸馏法等。

玉米.jpg

  水分是分析样品自身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控制其水分含量,对于保持良好的感官评价、维持样品中其他组分含量的平衡关系、样品的保存期及新鲜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分的含量也决定原料或饲料的贮藏稳定性能和饲料生产的成本。当水分含量过高时,样品容易引起微生物侵袭并产生霉菌毒素等危害。从上面可知,适当的水分含量,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生产性能都有积极的影响。如: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和膨化饲料的膨化溶解度都是由饲料含水率决定。因此,水分含量是饲料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测定指标。由 GB1353-2009 可知,玉米的品质被划分为5个等级,水分含量必须小于或等于 14%。

  粗脂肪是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其测定方法为:索氏提取法,即利用脂肪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性质,经反复浸提后,全部脂肪溶于有机溶剂中,与残渣分离。蒸馏除去溶剂,将残渣烘干后,准确称其质量,因此粗脂肪中除真脂肪外,还含有其他溶于乙醚的有机物质,如叶绿素、有机酸、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故称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玉米中若粗脂肪的含量过高,当被作为饲料用来喂猪时,会影响猪肉的品质,使肉质变硬。因此在饲料加工,适宜的粗脂肪含量是猪肉品质的保证,怎样快速地检测粗脂肪含量也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企业在收购玉米时,采用常规方法对玉米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其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操作并且测定时间长、成本高。为提高饲料品质,在玉米收购时,急需高效、低成本的玉米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因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安全、优化的特点,国内的研发团队纷纷投入到自主研制近红外光谱仪器并应用到玉米成分快速检测的工作中。如由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NGD-D1近红外光谱仪可以对玉米样品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成分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不仅打破的国外仪器的垄断,而且在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的网络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将近红外的模型分析和维护工作放到D+快检平台的云端服务器进行,在大大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也远程帮助企业完成了维护模型的繁琐工作,获得饲料企业的一致好评。(文章来源:D+快检平台)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2 02: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