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6|回复: 0

肉鸡养殖管理之疏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8 19: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鸡是个精细活,尤其是肉鸡,饲养短短几十天就要出栏,所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饲养管理哪怕出现一次失误,就会对最终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比如料肉比增高、体重不达标、死淘率增加、病情控制不住,甚至被迫提前出栏等等,最终导致养殖失败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所以,在养殖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际操作时,尽可能做到合情合理,精准无误,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具体饲养管理该如何操作?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养殖经验,总结了一些养鸡最容易疏漏的细节,借此与大家分享。兽药网1866.tv

  1温度控制不好

  温度控制不好有两种情况,一是温度偏低,另一个就是温度偏高。

  一般情况下温度偏低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数情况是温度偏高。有很多人认为温度高些鸡只容易饲养,所以每一次进鸡之前都把育雏室内温度升到35℃~36℃,甚至是更高。实际上是不需要这样高温度的,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有的已经显出轻微的脱水症状,进入育雏室后还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如果一进入育雏室就遇到高温,这对于鸡群来说是一种强烈应激,很容易造成部分雏鸡脱水更加严重。所以,建议在雏鸡进入育雏室之前,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0℃左右,待到鸡群全部进入鸡舍后,再将温度逐步升高,直到鸡群完全散开,适应育雏室内的温度。然后将温度恒定在这个水平。

  当然,育雏室内温度低也是不可以的,会造成严重的雏鸡脐炎、白痢,卵黄吸收不良或不吸收。总之,育雏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不好就会影响鸡只终生的生长。

  2通风不合理

  通风不合理常见的表现有不敢通风和乱通风两种。

  最多见的是养殖场不敢通风,尤其饲养周期的前期阶段,很多人都觉得鸡日龄小,怕受凉,不敢通风。或者认为雏鸡舍内环境尚可,用不着通风。但是这就会为后期通风工作埋下隐患。前期不敢通风,倘若鸡群到了20多日龄,感觉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或者需要降低室内温度而进行通风时,如果通风量过大,鸡群就会表现出不适,严重的会出现感冒的现象。如果通风量过小又达不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鸡群依然会出现呼吸道问题。

  笔者在此建议,(尤其封闭式鸡舍)雏鸡在第一天(最迟不超过4天)进育雏室就要缓缓地通风,通风的目的是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氧气充足。一定要在保持鸡群适宜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得让鸡群适应通风,这样,到了20多日龄,需要加大通风量的时候,鸡群就能够适应,很少出现感冒的现象。

  还有就是乱通风,根本不管鸡群的状态如何,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随意开窗、开风机,这样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取的。

  3湿度控制不好

  湿度问题比通风还难掌握,由于现在养殖设备比较先进,大部分都是热风炉送风,在育雏期需要的温度又高,所以热风炉不停的工作,造成舍内干燥,湿度不够。这样就会对鸡群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尤其是肺脏,怕热怕燥,所以高温和干燥会让肺部受损,造成后期肺炎、气囊炎增多。也有的是湿度过高,尤其是在冬季鸡舍密闭,湿气排不出去,墙壁和房顶都是细密的水珠,这样就会引起鸡群发生肠炎、大肠杆菌病、关节炎、葡萄球菌病等多种疾病。

  4过分依赖设备

  有些养殖场投资很大,设备也很先进,但是鸡群仍然饲养不好。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于设备,而忽略了人为因素。比如说通风,调好了风机和通风口,设定了时控,就以为做到位,而不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万一天气变化或者风机停转,就会造成鸡舍发闷(尤其是后半夜)空气不流通问题。再比如说饲喂加料,按钮一按,自动加料机缓缓启动,就放心了。如果有的地方吃不完,有的地方不够吃,就要人工匀料,否则鸡群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进而导致腺胃炎疾病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7: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