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7|回复: 0

[养猪] 第19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三农的精髓全在这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7 0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2月5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9份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全文共6个部分33条,分别是: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过去近两年来的热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1、其主要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2、主攻方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3、根本途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4、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四大矛盾:


  主要是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


  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


  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5、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6、两大板块:结构调整和改革


  (1)农业供给侧结构推进“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调顺产业体系,突出“新”字。


  (2)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二、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规模高效养殖


  1、粮经饲:


  (1)粮食作物: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2)经济作物: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


  (3)饲料作物: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


  2、规模高效养殖:


  (1)生猪:稳定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


  (2)牛羊等草食动物:加快品种改良,全面振兴奶业,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草,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


  (3)水产:减量增效,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支持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远洋渔业;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科学有序开发滩涂资源。


  3、食品安全


  (1)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


  (2)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体系


  (3)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4)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


  1、农业清洁生产


  (1)化肥农药零增长


  (2)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推动大型沼气健康发展


  (3)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


  (4)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健全补贴机制


  (5)开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6)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2、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3、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1)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


  (3)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合理设定补助标准


  (4)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


  (5)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进度,实施退牧还草


  (6)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4、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四、新产业、新业态、产业链、价值链


  1、乡村休闲旅游


  2、农村电商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3、现代食品产业: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


  4、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五、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补贴


  1、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1)、稻谷、小麦: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2)、玉米:推进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


  (3)、棉花: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改进补贴方式


  (4)、大豆: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


  2、农业补贴制度:


  (1)重点补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收入、绿色生态


  (2)深入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


  (3)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调整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使用范围,盘活粮食风险基金。


  (4)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


  (5)深入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6)健全林业补贴政策,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范围。


六、从用地、人才、融资、基础设施等方面激活农业


  1、用地: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


  2、人才: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各类人才回乡创业等。


  3、产权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


  4、金融: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和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保险+期货”试点稳步扩大)

来源:互联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5 15: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