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5|回复: 0

[饲料] 豆粕市场转折点有望在春节后出现;菜粕低位徘徊,弱势难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 09: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粕市场转折点有望在春节后出现!

  近期我国豆粕现货行情持续跟盘下跌,出口销售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南美产区新作生长天气总体改善、美元汇率走强以及技术卖盘等共同施压美豆走低,而另一方面阿根廷部分产区天气略有不佳则制约了美豆的下跌空间,但部分减产预期被巴西增产所抵消,因而当前天气题材还不足以明显左右市场方向。而进入1月份以来,我国豆粕市场供应似乎最为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油厂和贸易商为兑现利润都希望尽快了解当前的高价合同,并且伴随着油厂的持续高开工率以及终端市场备货、提货节奏的相应放慢,主流油厂豆粕库存水平也在缓慢上升,上述因素共同施压市场并使得豆粕现货承压。

  目前国内市场对后期豆粕现货预判开始出现分歧,下游看空气氛逐渐浓厚,这从现阶段国内主流油厂豆粕基差报价结构也可见一斑,值得警惕的是油厂春节假期之后的基差合同很大程度都是被贸易商而非饲料企业消化,因而一旦节后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季节性下降,那么将会持续施压豆粕基差。当前油厂开机率始终保持正常,豆粕库存持续增加,但随着节前备货的结束,成交不多,市场目前主要还是执行1-2月合同为主,下游对新单的采购不多,这些都对目前的豆粕国内现货价格带来明显打压作用。根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的三个工作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总成交量仅为13.50万吨,日均成交量为3.375万吨,环比上周降幅为8.16%,这也是去年12月下旬以来的连续第四周成交量下降。

  我国豆粕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之后,一方面使得提货速度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也使得新成交异常惨淡,个别油厂已开始执行1-2月份合同,但更关键的是下游豆粕库存消化节奏的放慢加上油厂持续较高的开机率,也使得后者的豆粕库存处于进一步缓慢重建之中。截至1月5日,我国主流油厂豆粕库存总量连续第三周升至55.67万吨,环比上周40.89万吨增加36.17%,但同比降幅则达到64.02%。此外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未执行合同总量连续第三周下降至387.85万吨,周比降幅14.54%,但同比则增长36.52%。

  根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大豆到港量超过850万吨,今年1-2月大豆预计到港量超1200万吨,即使将要面临相对良好的春节前备货提货需求,也仍将面临持续高企的油厂大豆压榨量。而伴随着近几周我国油粕市场双双下跌,油厂盘面榨利持续恶化,因而使得一部分工厂加快开机步伐,尽管仍然有一些工厂因豆源不足及环保治污停机限产,但预计春节前国内多数油厂仍将保持总体偏高开机节奏,个别工厂胀库压力初显。由此可见,我国豆粕现货市场总体交投心态已受到上述市场因素的影响,而此前部分透支的终端需求也开始通过价格下跌来修正,终端市场看空气氛再次达到新高度。

  据了解,小年后各油厂将逐渐停机歇业,大豆库存消耗有限,而春节后初期豆粕库存也将较为充裕,继续对节后的豆粕市场带来供应压力,豆粕价格也有望继续回调下落,预计43%蛋白豆粕或将在2月份回落至2700-2800元/吨。 而国际大豆市场方面,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1月10日发布报告,将本来就是创纪录水平的2016/17年度大豆产量进一步上调,CONAB预计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038亿吨,比上年提高8.8%,比CONAB上月的预测值调高了135万吨,调高的原因在于天气条件良好,单产有望从上年的偏低水平上恢复性增长,此外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提高1.6%,总体上看,巴西本次雨量适宜,豆类期货价格在此段时间内料将保持疲弱态势。

  虽然并不看好春节后的豆粕行情,但是依照以往经验,后期巴西港的装运问题仍旧有可能成为南美大豆运输开始后的炒作因素,罢工等事件仍有可能阶段性的提振大豆期现货价格,笔者建议可以重点关注,利用这些可以预见的炒作因素提早准备,或有不错收益。此外也仍需关注来自中美贸易战可能开打,将给国内外市场所造成的短期剧烈波动行情。

  菜粕低位徘徊,弱势难改

  近期,随着进口菜籽到港增加,沿海菜籽库存显著回升,同时巴西大豆产量前景乐观,且逐渐收割上市,蛋白原料供应充足。需求方面,水产饲料消费进入淡季,沿海油厂菜粕成交量显著下滑。供多需淡,菜粕价格弱势难改。

  菜籽到港量增加

  前期,由于和加拿大在进口菜籽杂质率标准方面存在分歧,我国进口菜籽数量大幅下滑。2016年8月菜籽进口数量为42.9万吨,9月下降为19.3万吨,10月更是下降为6.1万吨,远低于前年同期水平。受此影响,国内沿海油厂菜籽库存持续下滑,2016年11月初库存下降到不足20万吨,供应吃紧。随着中加两国就此问题的协商解决,我国进口菜籽量显著增加,2016年11月进口菜籽达到30.5万吨,国内沿海油厂菜籽库存逐渐回升,年末库存达到39.8万吨。

  随着原料供应增加,油厂开机率也有所恢复,2016年12月菜籽压榨量与11月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市场预计2017年1—3月国内进口菜籽的到港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每月可能在40万吨以上,菜籽原料供应较为充足。同时,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允许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国家(地区)产品名单(更新至2017年1月4日)》中新增了巴基斯坦菜粕,这意味着重新允许巴基斯坦菜粕出口中国,国内菜粕供应又增加了新的渠道。

  水产养殖进入淡季

  进入冬季后,水产养殖对饲料的需求进入季节性低谷,难以对菜粕形成有力的支撑。国内沿海地区油厂菜粕成交量显著下降,截至1月6日,周度菜粕成交量为1150吨,环比下降91%,同比下降94%,降幅惊人,下游消费端对后市并不看好。而且,目前水产品价格波澜不惊,并未像生猪养殖一样给出养殖户良好的利润,难以让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也就难以形成持续的需求支撑。

  目前大豆供应充足,豆粕价格不高,豆粕与菜粕的价差也保持在较低水平,5月期货合约价差在480元/吨左右,广东地区现货价差在680元/吨左右。同时,豆粕蛋白含量要高于菜粕,菜粕与豆粕相比没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因此,在水产料除外的其他饲料中,人们更愿意使用蛋白价值更高、价格也不贵的豆粕,而在水产料中菜粕的添加比例也不会很高,这均不利于菜粕的需求。

  此外,由于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强烈,供应庞大,将在整体上压制整个蛋白原料的价格。受此影响,下游的饲料企业和贸易商补库存的意愿不强,也难以对菜粕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替代原料供应充足

  从2016年12月开始,随着南美天气状况的改善和国内下游库存的累积,大豆和豆粕的短期供需格局逐渐发生转变。进入2017年1月,巴西大豆逐渐开始收割,大部分地区大豆长势良好,产量前景喜人,一旦大量上市,将给美国大豆出口造成巨大的压力,这从近期美豆出口表现不佳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阿根廷方面,天气条件较为反复,先是播种前降雨过多,导致播种延迟,接着播种后出现干旱引发市场担忧,现在部分地区又出现了降雨过多,不过目前来看都未给大豆生长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阿根廷的天气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当前仍处于大豆的生长期,此时降雨过多的影响与去年收获前的暴雨不可同日而语,市场对南美大豆丰产的预期也越来越强。大豆和豆粕供应充足将给菜粕市场带来持续的压力,始终是一个较大的利空因素。

  综上,近期,随着中加关于菜籽贸易问题的解决,进口菜籽到港量增加,沿海油厂菜籽库存不断累积。同时,南美大豆即将上市,预期供应庞大,蛋白原料供应充足。而在需求端,水产养殖进入淡季,对菜粕的需求跌入谷底。在蛋白原料供应充足的背景下,下游企业和贸易商补库存需求不强。供大于求格局较为明显,菜粕弱势难改。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期货日报整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7 02: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