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1|回复: 0

夏季易发猪热应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09: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是恒温动物,体温的恒定是靠产热(体内代谢产热与从环境中吸收热能)与散热(热传导、热辐射、对流与蒸发等方式)的平衡来实现的,以维持体热平衡。 环境温度和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主要通过影响猪只的体热调节,对猪只产生影响,两者密切关联。由于猪的汗腺不发达,体内热量散发较慢,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猪只的威胁越大。 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提供了一份生长-肥育猪的“猪场应用热应激表”,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3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对于其他猪只也是一样的道理。  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高于24℃即为警戒状态;任何湿度下舍内温度达到33℃以上都十分危险。
1-140S0135303T7.jpg

        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即: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的百分比。湿度对猪体热调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l)对猪体散热的影响。当环境温度在适温区时,猪体主要依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来散热,湿度对猪的散热影响不大。当环境温度超过适温区时,有汗腺动物主要靠蒸发来散热。而蒸发是与空气中湿度和空气对流速度密切相关的,湿度越大,对流速度越小,蒸发散热的效果就越差。猪是少汗腺动物(只有鼻镜处有汗腺),因此,当环境温度超过适温区时,猪靠蒸发汗液散热几乎不可能,所以猪就会本能地寻找凉水来滚泥、卧水,乃至滚尿液等方式依靠热传导与热辐射散发体热。当这些行为得不到满足而又没有其它手段时,猪对热应激就显得格外敏感。(2)对猪体产热的影响。当猪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时,基础代谢降低以减少产热进而维持热平衡。
    在生产条件下,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四要素共同影响猪的体温调节,进而对猪的生产力和健康产生影响。四要素中环境温度是主导因素,其他三因素随温度的不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 当湿度、气流和热辐射适宜或变化不大时,猪在某温度下不需进行体热调节,就可以保持体热平衡,通常这一温度被称为 “最适温度”。
        当环境温度在一定小范围内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猪必须增加或减少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四种散热方式 —亦称“物理调节”,来保持体热平衡。此时,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这一温度范围被称为“等热区”。“等热区”的上、下限分别称为“上限临界温度”和“下限临界温度”。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等热区”时,猪在进行“物理调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化学调节”(减少或增加产热的调节),以此来保持体热平衡。这时,猪的体温和健康水平虽能保持正常,但生产状况会不同程度地下降,至少是饲料报酬有所下降,如果严重可能会造成减重,甚至会停止生产,此时猪机体正处于热应激或冷应激状态。这一温度范围与“等热区”一起构成“体热平衡区”。其上限和下限分别称为“过高温度”和“过低温度”。
       如果环境温度超出“体热平衡区”,继续上升或下降,那么猪的调节机能就不能保持体热平衡,造成猪的体温升高或降低。应激很快就会进入病理状态的衰竭阶段,严重的话可能会热死或冻死。猪总体表现为:在“舒适区”以上的开始阶段,猪的皮肤血管扩张、呼吸加快、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等物理现象,或猪开始躺卧,四肢舒展并寻觅阴凉等行为现象。而“舒适区”下限以下的开始阶段猪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肢体开始收缩目竖毛、群体集中在一起等行为现象。
  猪只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受猪的品种、年龄、体重、健康状况、营养、生产力水平、地面状况及气流、湿度、热辐射的变化而不同。


该贴已经同步到 geita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7 01: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