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猪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印遇龙接受和讯网独家访谈时指出,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虽已进入国家队,但目前来看不过是浪得虚名。
2013年12月19日,印遇龙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新晋院士的头衔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副理事长。目前,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国家重点培育联盟名单的通知已有两个月,也是生猪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第五个年头。
印遇龙表示,湖南虽然是生猪大省,在国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产值产品人均排名第一,但是相对于四川、河南另外两个生猪大省,在科研力度上远远不够。同样是生猪产业研究,四川有1000万的科研经费,而自己所在的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年下来经费只有20万左右,有些还是申请专项研究的经费,其他开支都是联盟内的理事,如正虹科技等上市公司提供的。
印遇龙认为,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虽已进入国家队,但目前来看不过是浪得虚名。仅靠部分企业自发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湖南省对生猪产业相对重视,而对其科研投入却少得可怜。不过,他也指出,湖南如果能改弦更张,加大对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投入,无疑对湖南生猪产业链的优化、配方的参数都有很好的贡献。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技术在国内先进甚至可以说是国际领先的,但目前苦于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撑,无法推进实验和产业化。他担心长此以往,湖南生猪产业的优势会被其他省份逐渐赶超。
印遇龙院士一直遗憾地表示,虽然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技术优势,但因为科研资金投入匮乏仍裹足不前。
为此,和讯网致电湖南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科技厅的相关费用开支都有预算,基于湖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社会化管理探索,科技厅并未没有固定经费支持,只有申请到专项项目才有科研项目经费,但其额度也也根据科研项目等级而定。
以下是访谈实录:
「和讯网」:国家生猪创新战略联盟已经成立有五年了,该联盟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目前已经有了哪些科研成果?
「印遇龙」: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每年的生猪出栏量约占世界生猪出栏总量的50%.猪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占到了肉类消费总量的65%左右,目前,仍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面对质量和产量的双重挑战,如何在开展规模化探索的同时,发展一条全产业链上的科学健康养殖之路,已成为实现中国畜禽养殖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整个行业需要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