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8|回复: 0

[养猪] 纽约时报:美国为中国人养猪太不划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2 0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纽约时报:美国为中国人养猪太不划算转自 http://www.thepigsite.cn/swinenews/39506/纽约时报:美国为中国人养猪太不划算

让我们从中国人的角度看看今年9月的收购案,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47亿美元的价格(约合28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高盛(Goldman Sachs)也是这家中国公司的支持者之一。作为本世纪的经济巨人,中国必须在美国的猪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近14亿中国人口不仅在迅速增长,而且在迅速变得更有钱,他们正在效仿我们的消费方式(不论这样做是好是坏),这仿佛是对我们的恭维。不过,在复制我们的一些生产体系时,他们却遇到了麻烦。

中国存在臭名昭著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城市的消费者不信任本国食品体系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能够获得进口食品的情况下,他们明确地表达了对后者的偏爱。如果你是中国最大的猪肉供应商、存在生产和质量问题,却必须满足数亿消费者如饥似渴的肉类需求,而此时国际供应却相当充裕,你会怎么做?你会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同时买下该公司引以为傲的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品牌价值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悲哀的是,对大部分美国人而言,这桩交易也许只有一个潜在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相当讽刺。我们可能会目睹工业化生产猪肉的质量,因为去除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而得到微小的改善。莱克多巴胺是一种瘦肉精,它对人类的影响引发了足够多的疑问,因此在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将其用于肉类生产都是非法的。史密斯菲尔德说,截至今年6月,该公司有50%的猪肉不含莱克多巴胺,这能更好地取悦它的新东家。

可是,美国人能买到不含莱克多巴胺的史密斯菲尔德猪肉吗?也许能、也许不能。目前我们无从知晓。

其他的好处都属于中国人,当然,还有史密斯菲尔德的股东们,尽管该公司的高管会让你相信不同的说法。今年夏天,在参议院农业、营养和林业委员会(Senate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Nutrition and Forestry)作证时,史密斯菲尔德公司CEO拉里·波普(Larry Pope)在证词里为这桩交易大唱赞歌。现在,他毫无疑问正在因为每股34美元的收购价溢价而容光焕发。他在作证时说,此次收购能“为美国制造业和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收益”,他还声称,此次交易会提高产量和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波普说,“我们还是原来的史密斯菲尔德,只是会更好。”

全世界一半的猪是中国生产和消费的。中国有一个猪肉战略储备,和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相似。当他们能够并需要时,他们会从我们这里购买更多猪肉,不过不仅是因为中国公司拥有了史密斯菲尔德的工厂。(打个比方,如果高盛买下那家韩国汽车厂,你会不会更愿意购买一辆起亚[Kia]?而且,你能确定高盛没有买下起亚吗?)如果中国的确从美国购买更多猪肉,那么猪肉就会变得更稀缺,价格就会攀升;生产商也许会觉得这是好事,不过消费者不会这么认为。对于工业化生产的肉类,任何能减少其消耗量的做法都是有利的,但是减少生产也同样重要,这就是症结所在,或者说这二者之中,必有其一是症结所在。

双汇获得的收益清晰无比:和美国生产的90%的猪肉一样,几乎所有的史密斯菲尔德猪场目前都使用标准化技术,包括大型(平均规模2000头猪)集约化饲养模式,猪被圈在一处、喂食符合法律要求但存在问题的药品,消耗大量的饲料、水和能源,排出大堆的粪便。(对整个生产模式进行评估的话,史密斯菲尔德在粪便处理甚至圈养上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即使不算微不足道,也只能算是次要因素。)

史密斯菲尔德还利用基因研究,培育出了可能是全世界最精瘦,所以也是利润最丰厚的猪肉,这项研究中有部分资金源自税收,是通过赠地大学(land-grant universities)里开展的得到公共支持的研究项目获得的。

来源:文摘 作者:马克·比特曼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2 01: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