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82|回复: 9

重构生猪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必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0 19: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猪生病了,采样检测、或者解剖查看临床症状,发现什么病毒、病菌,相应地免疫什么疫苗、菌苗,甚至生产自家苗,喂什么药,一清二楚,这就是目前大多数猪场所能采取的措施,也是西方医学哲学思想的基本精髓。然而,回顾过去的三十多年,伴随着中国养猪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快速发展, 生猪疫病愈来愈多、疫苗和兽药愈用愈多、生猪愈来愈难养,很多猪场在2011年的生猪行情创历史新高、且持续时间最长创新高的情况下,仍然没有盈利,甚至亏损。面对现实,大多数养猪人仍然沿用已有的思路,预防疾病。如果你是一个刚刚介入养猪的,对疫苗和药物的过度依赖,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养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沿用旧有的理念,对付疾病,并且屡战屡败,那我们就应该反思目前对付生猪疫病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或者方向是否错了。我们要思考现代畜禽养殖业的疾病根源在哪里,究竟是病毒、病菌太强了,还是家畜家禽的体质太弱了?现代畜禽养殖业的疾病层出不穷,是人祸还是天灾?
显而易见,不是病毒病菌太强了,而是生猪的体质太弱了;现代生猪疾病层出不穷,主要是人祸,人祸远远大于天灾。
自从地球上有了动物,病毒病菌就伴随着动物,直到今天。为什么2030年以前,家畜家禽的疾病没有现在这么猖獗,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的理论,现在的家畜家禽经过100多年的、按照人类的需要发生着快速的遗传改良,特别从1980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于畜禽的遗传改良和生产管理,遗传改良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相对于野生动物以及地方品种畜禽,现在改良品种的畜禽吃得少、长得快、产的多、瘦肉多等,对自然环境早就不适应了,就需要人类为家畜家禽的生产和生长过程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人造环境;另外,改良品种畜禽的高产也降低了其本身的体质,即抵御疾病的能力。所以,欧洲才为家畜家禽的生产管理立法即动物福利法进行保护,结果是家畜家禽在生产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应激少、应激小,畜禽少生病、少用药,最终保护了肉蛋奶消费者的安全。我国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种畜禽的进口贸易急速增长,特别是高产的家畜家禽品种,然而我们的畜禽养殖场的建设以及生产管理远远没有满足其需要,那些小环境调控较好的养殖场在最初的几年内,畜禽的健康水平还可以,终究因为大环境的恶劣,每况愈下。一些自动化设备配套完善的畜禽养殖场,也因为人祸,在投入生产之日起,就疫情不断。养殖场的降温保暖、干湿度控制、排污系统、畜舍内的空气质量、物流系统、喂料系统、设备质量、生产管理、饲料与营养、繁殖技术等等都影响着家畜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迄今为止,人类对付家畜家禽疾病的办法归纳起来有四大类:第一是特异性对付,即有什么疾病,相应地开发疫苗、菌苗、抗生素、西药、中药以及消毒药,直接预防、杀死和消灭病毒和病菌;然而畜禽养殖场的疫苗和药物越用越多,畜禽越来越难养;第二是无特定病原菌生产系统(即SPF生产系统),即采取无菌剖腹产的办法以及极端严格的环境控制系统,也只能是对付一部分慢性病细菌和寄生虫的办法;第三是动物福利法,即为圈养的家畜家禽提供可控的、舒适的生产和生长环境,减少应激、减少疾病;第四是重构家畜家禽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黄帝内经》的《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早已阐述了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性以及重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的必要性。
经过长期的研究以及对规模大小不一、所处环境复杂的养猪场的长期观察和实践发现,猪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称天然免疫系统、主动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以及猪群没有大的应激刺激的条件下(气候的急剧变化、猪舍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霉菌毒素、重金属、劣质饲料、劣质疫苗),对以下病毒病和细菌病不易感,包括猪流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道障碍综合症(PRRS)、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PED)、传染性胃肠炎(TGE)、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胸膜性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疫、大肠杆菌病、支原体肺炎等。然而,对于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病毒病,只有使用有效的疫苗以及合理的免疫程序,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的防疫效果。防控寄生虫病,还需特效药物。
生产实践中,对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劣质的、有毒的饲料原料,劣质的疫苗和药物,营养缺乏,生产管理存在的各种漏洞,以及现代改良猪种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等等原因,不断地降低生猪的体质,降低生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充分,对药物的过度依赖,造成疫病的大暴发、大流行。这就需要重构生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严格控制劣质的、有缺陷的疫苗与药物的使用、有毒饲料原料的监控和禁用,改善猪舍环境,尽量降低各种生产应激等,这样才能帮助生猪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生猪的生产与生长育肥性能。
猪群感染病毒病(伪狂犬、猪瘟、猪流感、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或者饲料受到污染(霉菌毒素中毒、重金属中毒、劣质饲料原料、药物中毒等),生猪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遭受严重的抑制,甚至出现紊乱,之后将会出现大量的细菌继发感染。如果重构生猪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达到其正常的工作状态,将会有效地避免各种细菌继发感染,并迅速地恢复生猪的正常的生产水平。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11-30 2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益生素,益生源?干燥+通风+保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23: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牧童 于 2012-12-1 11:24 编辑

提高猪的抗病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老板卡饲料成本,要低于六和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0 23: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 发表于 2012-11-30 23:44
提高猪的康病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老板卡饲料成本,要低于六和饲料。

     牧童老师深有感触啊。在人身上的健康是不几乎计成本的或者是能允许很大的投资,但是动物身上是要靠他赚钱的,最好是不吃还长肉,不生病最好。但是,不可能的。养猪的饲养员工资少了,就让猪的淘汰了高几个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话题,到底怎么养,不是困惑是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0:3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麽才能提高,还是需要厂长。老板说了算,我们这些下人又怎麽去越权讲道理。中国的猪不好养殖呀。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16: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矛盾,想养好就要投资,但投资太大又没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2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规模化养殖,猪的运动少了,还要短期育肥出栏,同时药物的滥用导致猪的体质很差。

其实,如果说,能够把猪放到宽敞的地方养殖,会减少很多疫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22: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欧洲普遍使用低聚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2 15: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大概就是猪的身体素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9 02: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