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立妥
Mei Li Tuo
提高免疫、排毒解毒 、减少疫病、猪群健康

| |  |
新一代霉菌毒素复合处理剂(非吸附剂)
◎ 霉立妥含有分解霉菌毒素的特效酶,可断裂玉米赤霉烯酮的内脂环,降解单端孢酶毒素12、13环氧组,通过分裂霉菌毒素的功能性原子组,把这些毒素降解成非毒性的代谢物。
◎ 促进免疫细胞的快速增殖,促进细胞核合成与成熟,防止弱仔、降低生长不全(细胞缰化的弱仔)。
◎ 促进免疫细胞的快速增殖,促进细胞核合成与成熟,防止弱仔、降低生长不全(细胞缰化的弱仔)。
◎ 富含恽发油,东莨菪素、果糖、葡萄糖、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及多种氨基酸。吴茱萸烯、吴茱萸根内脂、罗勒烯、吴茱萸朵脂醇以及生物碱等等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修复因霉菌毒素影响而受损的肝、肾、心、胆等组织器官。
◎ 猪群健康、少生病、生长快
[主要成份的特点]
◎ 具有特殊的生物化学结构,霉菌毒素分解酶定向针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强效分解;
◎ 一种新型的霉菌毒素复合处理剂,本品特有的植物生物活性物质与Ficoll高分子聚合溶菌酶具有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力,清除体内毒素功能,促进肠道自然杀伤细胞增高,抗击肠道病毒的增生。
◎ 富含恽发油,东莨菪素、果糖、葡萄糖、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及多种氨基酸。口服对内毒素引起的肝脏、肾脏、心脏的损害有保护作用,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肾细胞再生,并可增加胆汁促进消化,提高机体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的消化吸收,使动物生长性能提高。
◎ 显著降低胚胎在母体内死亡、消除母猪因霉菌毒素造成的肛门潮红、死胎、不发情、假发情、流产以及胚胎畸形,防止繁殖性能下降;提高配种率。
◎ 根据霉菌毒素的特点,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配合成复合的处理剂,彻底清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原料组成]
◎霉菌毒素分解酶、Ficoll高分子聚合溶菌酶、甘露聚糖、丁香、小茴香、荜茇、荜澄茄、薏仁、白术、吴茱萸、扁蓄、VC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载体:加益粉等。
[成分分析保证值]每千克产品含:
◎ 霉菌毒素分解酶≥5000mg、Ficoll高分子聚合溶菌酶≥1000mg、甘露聚糖(以甘露糖计)≥2000mg、、丁香、小茴香、荜茇、荜澄茄、薏仁、白术、吴茱萸、扁蓄≥100g、复合矿物质≥20-50mg;水分≤10%,加益粉≥150g。
提高免疫 排毒解毒
减少疫病 猪群健康
[建议使用方法]
乳仔猪:断奶、保育期添加,每吨饲料添加1kg。
小中猪:每吨饲料添加800g。
母猪、公猪:每吨饲料添加1kg。
一个月可为一个周期
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并可增加胆汁促进消化;
清除体内毒素功能,促进肠道营养吸收能力;
促进免疫抗体形成,防止恶性传染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
◎ 本品可与多种添加剂或抗生素等药物配合使用,可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 本品有吸潮性,启封后应尽快用完。
◎ 本品配合“Annel宫康素”使用,对霉菌性混合感染可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生产日期](见封口处)
[保持期] 十二个月;置密闭、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
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生产企业审查生产合格证:粤饲审(2008)01063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饲预(2008)3366
饲预执行标准:Q/GZXQ 2-2011
霉菌毒素带来的养殖问题
主要器官和组织受损伤;肝脏、肾脏、脂肪组织及生殖器官。
肠道受损,影响糖、脂肪、蛋白质及核酸(含水、无机盐、维生素)物质的吸收,造成肠胃病进而激活肠毒综合症,产生饲料便及腹泻。
免疫抑制抗病能力减弱;免疫器官功能下降,淋巴、TB细胞和白细胞减少,红细胞运氧能力下降。
繁殖性能下降;流产、死胎、假发情、返情、不发情、子宫内膜炎增多。
动物生长性能下降;饲养成本增高(促生长的药物增多添加)饲料回报率降低。
传统脱霉剂的特点:A+B产品
A:矿物质(铝硅酸盐、蒙脱石粉、海泡石粉、高岭土粉、斑脱土粉)或者有人说改性矿物质,主要做用吸附。
但矿物质不稳定,遇水膨胀,吸附降低了机体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的消化吸收,降低了蛋白质、核酸、多糖转换。
B、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或其他微生物发酵产品在通过胃、十二指肠就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靡蛋白酶、肽酶、脂酶、胆盐、盐酸等分解,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会和底物分子发生结合或催化反应,极端PH值环境下酶分子的空间结构改变,引起变性失活。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近十几年的养猪环境有着猪病毒原数量的增加,防治难度加大,猪病防控不利的背景。自2006年高热病以来,霉菌毒素问题已受业界高度重视,霉菌毒素能够对猪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严重伤害已广泛认同;实验报告证实:单端孢霉毒素等对家畜及实验动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影响的长见病有猪丹毒、猪痢疾和沙门氏菌病等。不同的霉菌毒素毒性大小与动物的品种、基因型、年龄和性别有关,主要表现在对肝脏、肾脏、胃肠道、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肝毒素)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增殖、导致出血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赭毒素(肾毒素)可以抑制肾脏近曲小管阴离子运输系统,造成尿中转氨酶升高,损伤肾小管,造成肾脏皮质充血,出血,严重者引起坏死。
T-2毒素可以抑制骨髓细胞增殖导致淋巴细胞减少产生免疫抑制等等。
霉菌毒素是次生性的真菌代谢物,全世界极为关注。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该微生物自身不仅不制造营养, 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 并散发一股难闻的霉味。 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料温升高的结果,使饲料中蛋白质、 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首先使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 率和氨基酸含量下降。1961年分离到 了第一组霉菌毒素并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它们由黄曲霉毒素组成。这是对1960年在动物中爆发的严重急性病进行研 究的结果。1965年,继黄曲霉毒素的发现之后又识别了另一组重要的霉菌毒素-赭毒素(Ochratoxins)。急性中毒在生物学和经济上造成的后果比隐性中毒小得多。较低剂量霉菌毒素引起 的一般性生产性能和免疫状态受抑制就是一个例子。这种情况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 供应的25%受霉菌毒素污染。动物试验表明,霉菌毒素能引起心率减慢、呼吸加快、脱毛和流产等症状。Hesseltine(1986)按霉菌毒素(及它们的主要靶部位)在全世界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如下: 黄曲霉毒素(肝毒素) 赭毒素(肾毒素) 毛菌素(皮肤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雌激素) 去氧瓜萎镰菌醇(皮肤毒素)。 天然产生的植物毒素 除了由各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外,天然产生的植物毒素(抗营养因子)也与动物营养有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