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海安一个“老赖”,并非有钱不还,而是在生意失败后一直意志消沉,以至于他年已八旬的老父靠养猪来给他还债。
“我一定重新振作起来,不再让年过八旬的老父为我还债,努力通过劳动,尽快还清债务,不辜负曹法官对我的一片期望!”说这话的是江苏海安一个“老赖”。不过,他并非有钱不还,而是在生意失败后一直意志消沉,以至于他年已八旬的老父靠养猪来给他还债。江苏海安法院法官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调解让他“浪子回头”,使债权债务双方获得“双赢”。
债权人申请保全十几头猪
今年10月12日,海安县法院曲塘法庭曹凤刚法官接手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从起诉人刘某的诉状上看,王某欠其4.5万元,现在因其躲避还债下落不明,刘某希望法院能查清王某的资产,从而强制执行为他讨回欠款。这是一个普通的借贷案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0月17日,刘某给法院打来电话,称他在王某家中发现数十头生猪,希望法官能够尽快前往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既然被告正在搞生产经营,为何又躲避还债?”尽管存在疑问,曹凤刚法官还是带上书记员驱车立即前往40公里以外的王某家中。然而,他们发现的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走近王某家,曹凤刚确实发现他家的两间破猪圈里养着十来头猪,猪圈对面则是人居的低矮旧房。正在他四处寻找王某时,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老人提着木桶来给猪喂食。曹凤刚随即迎上去说明来意,老人立即告知,他就是王某的父亲,还主动准确地说出了王某向刘某借款的时间、金额及约定还款日期。
八旬老父养猪为儿还债
老人对儿子的债务记得如此清楚,让曹凤刚十分吃惊,他与老人耐心交谈之后才得知王某家的现实无奈。王某的父亲老王及其老伴今年都已八十开外,老王患有眼疾多年,视力极其低下;老伴因中风留下后遗症,半边身体不协调,平时依赖拐杖行走;而王某的妻子因交通事故受重伤,常年在家休养,还要照顾上高三的孩子,根本无法打工挣钱;王某与人合伙做生意被骗后陷入消沉,一直也没有走出倾家荡产的阴霾。
老王告诉曹凤刚,刘某只是王某的债权人之一,王某还另有10余名债权人,他们找不到王某就经常到其家中要债。为不丧失王家的社会信誉,老王夫妇从数年前开始便养猪替儿还债。说着,老王从口袋里缓慢细心地掏出一张破旧不堪的纸条,上面记载的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等信息,与其陈述的内容毫无偏差。“我们不赖帐,一定会还的,会一分不少地还!”老王说完,边妥善收好纸条边诚恳地说道。
在向周边邻居调查时,当地群众们反映,老王虽然眼睛不好,但他却用心记住每一个前来要钱的人,还让他们在纸条上留下姓名、借款金额及还款期限,为的是将来有一天他不能挣钱还债了,用来提醒儿子。老人每次卖猪挣到的钱都按债权人数量平均分成10多份,每一个有记载的债权人都有一份,每份多则一两百元,少则几十块。老人诚信还债的举动,让绝大多数债权人不忍心到法庭诉讼,刘某是目前唯一的状告人。
法官调解让“浪子回头”
老王的举动感动了曹凤刚,他仔细考虑了王家的现实情况认为,老王夫妇并不是案件的当事人,他们履行的只是道德义务,如果简单处理,让王家丧失再生产能力,只会使整个问题的解决陷入僵局,债权人的利益也难以保证。现在,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王某,帮助王某重新站起,勇敢面对债务,直面今后人生。
多方努力后,曹凤刚终于找到王某,向其告知老父养猪的艰辛,展开心理疏导,勉励他吸取经验教训,勇敢诚信做人,重新站立起来拓展新的事业,主动承担责任。听了法官的开导,王某表示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实在有愧父母,枉为来人世一遭。随后,曹凤刚向刘某说明了王家的实际情况,建议其转换立场,多忆旧日友情,作出适当让步。
经法官多次协调沟通后,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逐步靠拢。10月29日上午,刘某与王某达成调解协议:2012年10月起每月月底前,被告王某给付原告刘某750元,直至还清为止。至此,一起棘手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双赢”结局下落幕。
来源:现代快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