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迅猛,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各级各部门虽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大对畜禽规模场环境污染的治理,但目前对粪污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还是有限,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今,如何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尽可能减少因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笔者认为,科学治理和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一是坚持农牧、种养、牧渔等三结合,实现良性循环。在生态畜牧小区建设过程中,坚持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行清洁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如雨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系统分离,采取干法清粪工艺,干粪堆积后还果还田或供有机肥厂加工利用,湿粪进入沼气池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引入果园、田地循环利用,以便防止环境污染。
二是采取综合治理,解决污染问题。开发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利用除臭剂来吸附、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通过综合手段净化畜粪及其污水;制定防污染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三是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畜禽场应建在远离城市、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畜禽场与村庄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公里以上,距离主干道2公里,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系统要好,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池塘较近,便于粪污的利用。
四是制定饲养标准,降低氮排量。畜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畜禽的粪尿和臭气以及动物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残留,究其根源均来自于饲料,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进行氨基酸营养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畜禽粪尿中氮的排出减少50%左右。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报( 2012年09月24日 05 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