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3|回复: 3

家禽六大疾病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1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养,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疫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或防疫制度不严造成的。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必须采取严格措施。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禽舍要保持干燥,空气清新,光照合适,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

  2、养禽场的建立应远离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和其它动物生产或饲养场所

  远离野生鸟类、水禽栖息的河道、湖泊等,远离野生动物保护区。杜绝家禽与野生鸟类、水禽的接触。避免鸡、鸭、鹅等混养。禁止猫、狗及野禽进入养禽场,以免传播疫病。饲养场周围1公里范围内不养狗、猫、观赏鸟等宠物和其它动物,养鸡场与水禽饲养场应相互间隔3公里以上,且不得共用同一水源。采取封闭式饲养,禽舍要设有纱窗,严防野鸟从门窗进入禽舍。同时要做好防鼠灭鼠、消灭蚊蝇工作。

  3、定期对禽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适用于防疫期及疫病流行期鸡场的消毒,要求消毒液低毒、刺激性小,可用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等。消毒时喷头距鸡体应70厘米左右,不准直接对着鸡头,雾粒80~120微米。应以屋内物体见湿不流为宜。鸡日龄不得低于10天。

  4、引进家禽必须健康,无传染病

  养殖场要实行专业化饲养,坚持自繁自养或批量购进,做到“全进全出”,禁止多批混养,以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按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搞好预防接种。同时要及时清除死禽,隔离病弱禽,淘汰残禽。

  5、加强卫生管理,增强防疫意识

  禽类养殖场应实行专人饲养,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禽舍,谢绝一切参观活动。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养殖区应更衣换鞋,进行淋浴、消毒。严格杜绝其他人员进入养禽场。要严格消毒制度,饲养用具、禽舍、运动场要定期用苛性钠等进行消毒。

  场门口设立消毒池,禽舍入口处用生石灰铺路。对进出禽场的车辆及相关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严防带有病菌或被污染的用具、车辆、箱体、饲料、种蛋等进入场内。

  6、饲养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和防疫意识

  经常注意观察禽群生长发育和饮食状况,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饲养原则,观察禽群的精神表现、呼吸、饮食、粪便、羽毛等状况。病禽的表现是精神萎靡,冠色发白或发紫,翅尾下垂,羽毛松弛无光泽,常卧少立,蜷缩于角落。禽群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时上报,严格封锁,严防疫病扩散蔓延。




该贴已经同步到 BSF品牌专员的微博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11-13 14: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感觉这些就像课本上的知识,总是感觉缺乏细节方面的东西,如果能具体做出实践指导措施就更好了。这样就算普通百姓也能够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毕竟不同的环境有些注意事项不太一样,这个就是大方向上的吧,具体的可以网友可以自己补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 2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像书上的,但是还是很有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2 00: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