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0|回复: 2

[猪场管理] 夏季谨防猪附红细胞体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9 11: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牛、羊及马属动物和猫、兔、鸡、犬等,人类也可感染,但相互间各具有种属性,如猪附红细胞体病就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并且常与猪的多发病、常见病混合感染,导致饲养员与兽医很难准确诊断,引起误诊,导致病情难以控制而暴发,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2006年猪高热病对我国养猪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目前,很多养猪场(户)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即高热病)已加强了防控。但是在夏季来临之际,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也不能等闲视之。为此,笔者通过对辖区内部分养猪场(户)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进行简述,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流行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家畜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以贫血、黄疸、高热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尤其是多雨之后最易发病,常呈地方流行性。感染猪引进到易感猪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生长育肥猪死亡率高,有时可达80%~90%。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虫、蜱等)、螨虫、虱子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消毒不严的外科手术器械和注射用针头可造成机械性传播;多发生于吸血昆虫大量繁殖的夏秋季节;应激因素如: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寒冷或其他疾病感染等情况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母猪通过胎盘感染垂直传染给仔猪;配种时公母猪互相传播。

  病原 习惯上,人们将猪附红细胞体称为血液寄生虫,实际上,该病原为立克次氏体,大小为0.8微米~2.5微米,呈多形性,多数为环形、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或杆状。附红体多在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寄生,呈链状或鳞片状,也有在血浆中呈游离状态。姬姆萨染色的血液涂片上,病原体呈淡红或淡紫红色。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弱,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强,一般的消毒药均能杀死病原,如病原体在0.5%的石炭酸溶液中37℃3小时即可被杀灭,5℃可保存 15天,冰冻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

  临床症状 各种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有些猪场初生仔猪的发病率可达80%;20日龄~60日龄的猪发病率可达50%~60%。但一个猪场总的发病率在15%~20%,病死率达70%。潜伏期约为7天。

  仔猪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发抖,聚堆;尿茶色;前期便秘,后期拉稀;呼吸急促甚至腹式呼吸,心跳加快;采食量明显下降;胸、耳后、腹部的皮肤发红,尤其是耳尖部出现紫红色斑块;严重者呼吸困难,咳嗽,步态不稳,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大部分患猪于发病后2天~4天死亡,其余耐过的猪只消瘦,饲料报酬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可能出现皮肤苍白、黄疸,哺乳猪和保育猪群中僵猪的比例明显升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6-29 12: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课本知识,有时候和临床有差距。

但是附红细胞体病对猪的危害严重,猪场感染率高,要引起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9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如何预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8: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