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yl 于 2012-6-26 18:18 编辑
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还有两个哥哥,也是医生。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严肃地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以为他是谦虚,就问道:“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因为大家并不知道他事先就消除了疾病隐患,所以他就没有名气;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因为大家都以为是治一些轻微的小病,所以只有乡里知道他会治病;我治病呢,是在病情危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拯危救焚,因而我的名气就最大,传播最广。”该故事也体现出了“上工治未病”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思想。
此外《黄帝内经》还有最早关于“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记载,对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可见《黄帝内经》把“治未病”的专家们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专家们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治未病”中的“治”是管理、治理的意思,要人们“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治未病”要求医者应有防重于治,防先于治的自觉认识。它包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强调人们应重视保养身体,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既已生病,就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其横向的蔓延和纵深的传变。当然,要做到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变和恶化,必须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的规律,如此才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使预防和治疗具有前瞻性;此外,疾病痊愈后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复发。
健康、亚健康与未病的关系
根据中医学理论,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被破坏则标志着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发生。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中医学“未病”包涵的“病欲发而有先兆”层面大致相当于“亚健康”状态。由于中医学“治未病”中“未病”的概念本身就包括“未病先防”涉及到的“无病”、“病欲发而有先兆”(疾病的前驱状态)和“已病防变”涉及 到的“已病 ”3 个层面,所以可以认为中医学“未病”状态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维护健康状态,调治亚健康状态,治疗疾病状态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治未病”与猪的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是我国中医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目前“治未病”的中医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选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治病”的最高境界。
“治未病”不仅对人体亚健康的发生与防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猪体的健康同样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因为目前猪场“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虽然还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但是这种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存在很大风险。猪群抵抗力很差,生长速度不理想。很多猪表现精神不好,肠胃消化不好,泪斑,脓包,皮肤苍白粗糙,繁殖障碍等等。其内在的表现则是肝脏、肾脏、脾脏、肺脏、心脏等五脏六腑的弱化和不足。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等外部对抗疾病的手段,是依赖于猪群自身强健的抗病力基础才能发挥应有作用。这是健康体系的辅佐。停止药物危害,净化环境,消除外来人为对猪群机体施加的各种损害因素,是猪群获得各种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这是健康体系的外部影响关键环节。
汲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精华,可以为解决猪群亚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文化底蕴,还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科学内涵;在继承“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精华的基础上,为猪创建特色的保健养生体系,对于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推动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