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8|回复: 1

[养猪] 院士热议成果转化:养猪的不一定要去做回锅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08: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研究的成果终究要转化为生产力,这就要求科学家既要作好基础研究,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用于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很多时候,矛盾由此而生??有时候科学家就像养猪户,社会要求他们养好猪,又要求他们会做回锅肉。
  在两院院士大会期间,多名参会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必要精细分工、各司其职。对于许多科学家而言,其科研成果是否“靠得住”才是关键所在。
  科研成果转化须“分工”
  现在,很多科研院所与工业部门的科研成果转化都做得很好,但也有一些不甚理想。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君红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从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产品生产的四个步骤,不应该是“一条龙”式的链条,而应该进行分工。
  他认为,大学、中科院等单位侧重于理论与实验基础性的研究,偏向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因为体制和机制的限制,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进行生产,或者可 选的课题非常少。但是工业部门的研究应该着重于应用研究和产品生产,抓成果转化的后半段,而不能像大学一样,研究完成后,仅靠作个鉴定就“不了了之”。
  “简单地说,养猪的不一定要做出回锅肉,做回锅肉的也不一定要从养猪开始。科学研究也应按阶段分工。”苏君红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同时,苏君红认为,实际研究中,大学或者科学院应重点发展基础研究,但是对于工程院和工业部门来说,只要研究就必须生产,不能仅仅作一个技术鉴 定就认为课程已经结束。“一个工业部门的课题如果在一开始看不到产业化的希望,就不该开始。但选定课题后,就一定要做到生产。否则,研究做成以后,最多只 能算是对技术的“存档”,并不能真正促进科技进步。”
  苏君红还表示:“科学研究不仅应该考虑怎样开始,而且应该考虑如何结束。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考虑怎么结束,课题搞得‘虎头蛇尾’,没有给社会创造财富。”
  基础研究要“靠得住”
  “医学成果转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础科研要加强。没有基础研究,不可能发展和进行成果产业化。”6月12日,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指出,当前,一个国家的科研成果转化往往与其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用比较有限的资本进行大量的成果产 出,因此把科研经费投入在成果转化率较高的科研项目上。但在发达国家,往往是通过基础医学的研究带动临床药物应用等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
  对此,他表示,就医学研究来说,一定要有基础研究才能转化到临床应用,不能本末倒置,为了搞成果转化,就放弃基础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的难点在于基础研究。如果基础的东西没有解决,直接进行转化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王振义说,解决临床的问题需要基础研究,然而,我国当前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进展缓慢,导致不能进行有效地成果转化。
  “基础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搞成果转化就要搞基础研究,科学院还是应该首先把搞好基础研究放在第一位。”他强调。(来源:中国科技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2-6-18 2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喂过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4 10: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