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0|回复: 0

母猪群的淘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9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对动物福利越来越关注,公众对母猪的淘汰过程、死亡率和寿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密西根州立大学(MSU)的州养猪专家Ronald O. Bates在最近一期《MSU养猪季刊》(第4号第13卷)上利用日本的数据讲解了这些问题。

简介
越来越多的人对养猪生产中的动物护理和畜舍条件提出质疑,美国的种猪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母猪生产寿命即使一个经济指标也是一个福利指标,关于这个指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PigChamp[size=-1]TM软件数据共享(图 1)来看,美国种猪群的淘汰率和死亡率自2003年以来均呈上升趋势。

由于种猪群管理与畜舍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猪生产者也将需要对自己的管理规程进行检视,并采取改进措施,改善种猪群的管理。

图 1. 美国母猪的淘汰率和死亡率
(来自PigChamp数据共享)

淘汰率与死亡率
由于业内人士和一般社会人士都在关注养猪生产系统当中的动物福利情况,因此母猪寿命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母猪的淘汰率和死亡率显示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日本的一项研究对养猪业的一个大型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后备和经产母猪群的淘汰率和死亡率(Sasaki和Koketsu,2008)。这个数据集包括105个猪群当中65,621头母猪的数据。后备母猪定义为已进入猪群但还没有分娩记录的母猪,经产母猪为至少有一次分娩记录的母猪。年度淘汰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8%和3.9%。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平均淘汰日龄为333.4天,而平均死亡日龄为294.7天,远低于淘汰日龄。在死亡后备母猪当中,33至50周龄的死亡率有所增加。这段时间相当于从刚刚转进种猪群到临近第一胎分娩这段时间。
母猪
经产母猪平均淘汰时间是分娩后61.3天,平均死亡日期是分娩后55天。平均淘汰胎次是4.3,而平均死亡胎次是3.2。产后前两周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图 2)。此外,母猪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

图 2. 分娩后的死亡率
(来源:Sasaki和Koketsu,2008)

讨论
该研究显示,后备母猪在转入种猪群时以及初次分娩时死亡风险上升。经产母猪死亡率上升的情况则发生在产后一两周当中。

本研究揭示了母猪死亡风险升高的时间,指示了为了改进动物护理哪些管理计划需要检视。应该检查后备母猪转进种猪群的管理过程,并采取适当改进措施。需要对后备母猪转入种猪群后的管理进行评估。评估当中需要考虑,这段时间的营养是否适宜,以便后备母猪分娩时既不过肥也不过瘦。初次分娩时,应对后备母猪进行例行评估,必要情况下需采取改进措施。

经产母猪分娩阶段死亡风险最高。一定要通过妊娠阶段的管理让母猪在分娩时达到最佳的体况,这样就不会因为体况问题(过肥或过瘦)影响母猪围产期的表现。此外,环境温度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夏季应给母猪提供降温,冬天也应维持适宜的室温。此外,还应经常检视分娩阶段的管理。
结论
在特定的阶段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死亡风险会升高。要对这些关键阶段的管理规程进行检视,以便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提供最佳的管理。改进这些关键阶段的管理可降低母猪死亡的风险。
参考文献Sasaki, Y. and Y. Koketsu. 2008. Mortality, death interval, survivals, and herd factors for death in gilts and sows in commercial breeding herds. J. Anim. Sci. 86: 3159-3165.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2: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