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8|回复: 1

[其他分享] 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09: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对人的年龄,就有许多不同称谓,对不同人的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称谓,蔚为大观。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称谓,阅读文言文就会遇到困难。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举例: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如: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
如:《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举例:《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 及笄:女子十五岁。
举例:《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举例:《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
如:《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 而立:三十岁。
举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 知命:五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
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 耳顺:六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 古稀:七十岁。
语出: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 耋:七十至八十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 耄:八十至九十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 期颐:一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9-28 10: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知道几个,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 12: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