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长足发展,使规模化经营逐步得到了形成。但加入WTO后疫病防治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这一严峻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消灭传染病,那么生猪及其产品就会被WTO拒之门外。使养猪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挫伤。如1996年台湾发生的口蹄疫病被国际兽医局OIE宣布10年内不得出口生猪,使以往每年出口660万头生猪,创汇16亿美元的产业受到了严重打击。猪的疫病是摆在我们兽医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目前存在猪的主要传染病及其发生现状和今后拟采取的控制、消灭措施,提出如下简介: 1、 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发生现状 1、1养猪业目前存在的主要传染病有:仔猪黄痢、白痢、水肿病、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气喘病、猪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胃肠炎、痢疾、链球菌病、肺疫、丹毒等及其它传染病。 1、2传染病在一定区域,二三年内都可发现病例,目前老疫病仍然存在;新疫病不断增加,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监测阳性率达到40%左右;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猪达到80%以上;气喘病在中小型猪场普遍存在;猪瘟在规模化猪场已无明显流行,但非典型猪瘟和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仍然时有发生,猪瘟与链球菌、仔猪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病的多病因混合感染危害严重,加之其它因素,使部分猪场的猪发病死亡率达40%以上,而造成猪场倒闭。大中型规模化猪场的死亡率10%以上,小型猪场、户死亡率上20—30%。尤其是中、小场、户的长途调运仔猪,不规范检疫,不做任何调运准备工作和调后防疫处理,到场后3—15天发病死亡,旧病、新病、原产地的病,落户新地方的病一起发生流行,甚至可在同一猪体内分离到3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一但发生很难控制,危害十分严重。某地同年有五个猪场发生类似相近情况,损失惨重。 2 构成猪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1 长期采取免疫为主的防疫措施,不利于消灭动物疫病。某些条件下用毒、菌免疫是把动物疫病的传染源保留了下来,只是阳性动物暂时不发病,但动物长期带毒、菌,潜在危害巨大。部分动物用疫、菌苗是在制弱的情况下使用,促使一些传染源变异。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暴发和流行。接种免疫为主,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程序,正确的免疫方法,机体应答能力也就是说免疫保护率只能达到75—85%之间,在某些条件下有些更低。因而是免疫后继续发病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免疫为主的方法短时间疫情得到控制,但长远看确实使猪病种类多,不断发生,长期流行,几十年的猪病防治工作没有消灭一种病,而且增加了十几种。这一现实该深思一下了。疫情发生后,采取扑杀和免疫方法应该进行核算分析,风险分析。这些工作我国滞后,不能简单地说“财力困难,我们杀不起”为由,把世界上最好的以“监杀为主”的措施拒之门外。发达国家的疫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利时国家规定个体兽医每三个月向国家农业部汇报一次工作,还规定禁止使用疫苗免疫动物,对检测结果阳性的动物一律扑杀。这些方法应该引以借鉴。 2.2 经营方式不规范,防疫工作难以落实,目前养猪有大、中、小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尤其是小规模场、户以及盲目的畜牧小区建设,由于条件所限使防疫工作难以规范化、程序化,给防疫工作计划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2.3 生猪及其产品尤其是仔猪流通频繁增加了疫病传播扩散的机会。长期以来,不坚持自繁自养的场户,靠调运仔猪进行生猪生产,长途调运仔猪或运输仔猪出售,几乎发病死亡达到调运群次30%以上。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养猪业造成隐患及不可估量的危害,也给防疫工作增加了非常复杂的难度。 2.4 病害猪尸体处理不规范,给病源造成存活繁殖的机会。猪的发病死亡对场。户主在经济上就造成损失,但对规范的尸体污物处理认识不高,处理简单,乱扔乱抛,加之环境消毒处理不彻底,引来的却是某种疫病时而复发,周期性出现。 2.5 兽医队伍及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工作不规范,监测手段落后。基层兽医对动物发病有一种渴望,因为一旦发病,一是治疗可以有收入,二是能得到当地领导的重视。许多措施不配套,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兽医防疫体系疲软,国家对乡镇兽医人员待遇政策难以落实,挪用防疫专业经费严重。管钱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钱,发生问题互相推委,基层防疫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业务水平不高,非兽医专业人员从业,发生疫情职责界线不清,疫苗质量不高和管理混乱等等,导致疫病多,难以控制。防治工作几十年,疫病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十几种。 3.今后猪病控制消灭措施: 3.1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的配套防疫卫生措施,从消灭和控制病源着手,从源头抓起,建立官方兽医体制,理清兽医工作的政府行为,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严格执法。 3.2规范兽医职业从业行为,加强兽医技术培训,强化管理职能。扶持发展兽医服务组织。兽医服务组织可从国家委托或受聘工作中获得利益,有利于动物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 3.3 调整国家对兽医工作的财政保障措施,使兽医立法和重大疫病的扑灭、监测、流行病学分析、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分析工作正常化,建立和完善与其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保障运行。 3.4 加快实现养猪饲养标准化。包括场址选择要求,环境条件、布局、设施要求,供水排水、污物及粪便排放标准,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采取先公示标准,主动整改,然后取缔,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标准化饲养和管理,这样才有利于猪病的控制和消灭。 3.5 在一定区域,对一些危害严重的疫病,通过一定的准备过程。推广实施先监后免实行以监杀为主的方针,并规定饲养经营动物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只出售、严引进,从消灭病源考虑,逐步达到和消灭疫病的目的。这样才会使猪的疫病减少,有利于无公害产品的发展。 3.6 树立依法进行疫病防制的观念,提高全民防制动物疫病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配套规章,完善执法主体,健全配套规章制度,严禁病害产品地下流通,病害尸体乱抛乱倒,防止有疫不报,知疫不报的行为,整顿基层兽医队伍,加快依法管理水平,提高快速诊断能力,完善疫情报告、调查、诊断、处理不。备案等制度。实现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目的,尽快与OIE接轨。 小结:目前猪病多,疫苗种类在增加,免疫程序混乱。当病源进入动物肌体内采取被动防御措施,不如以消灭病源为主,从源头抓起,采取监、杀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疫病。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欢迎加入养猪交流群-154726092,畜牧交流群-155834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