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90|回复: 4

[版主发言] 佛说饲料营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13: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饲料营销
胡运芳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生于北印度。东汉明帝永平七年,遣中郎将蔡惜等18人,西访求佛。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与中天竺月支国遇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并将佛家经典三十万言,载白马回到洛阳,置于鸿胪寺。汉永平11年,敕立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因佛家经典与儒家不谋而合,都强调诚意、正心、修身的重要性,受到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欢迎,随大行于天下。
佛者,觉也,是一门觉悟的学问,是宗教,更是哲学。对内而言,内觉“人生本身”,使我们有正确的人生观;对外而言,外觉“宇宙环境”,使我们有正确的“宇宙观”。觉有三种境界:第一是自觉,第二是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即“自觉觉他”的功夫,那就是佛了。
偶然的机缘,浏览到一些佛学知识,与心暗合。结合自己从事的饲料营销,举一反三,确有神通之处,抛砖引玉,以结善缘。
一门深入
“佛即心、心即佛,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佛教的修行,不一定非剃度皈依、隐身古刹、隔绝人世,你只要有一颗佛心,人生处处都是道场。所以,修行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一日九颂十声,晨起、晚寝、三餐前、上、下午上、下班前后各一次,一次十遍,生活佛化,佛生活化。久而久之,身心清净、慈悲喜舍、必能成就佛道,普度众生。饲料营销与其说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的修行,饲料营销修行的门径又是什么呢?双赢!客户、自己、企业的双赢!!只要我们有一颗双赢的佛心,设身处地了解客户(经销商、养殖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客户解决方案,布施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问题,实现快乐,创造圆满的人生。这也是自觉觉他的修行,这也是佛祖一样的功德,人悟即佛。
二佛在世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矢志服侍佛祖,跋山涉水,来到佛前。佛祖询问了他的基本情况,知他是独子,且父母年迈。佛祖说:我不需他人的服侍,你还是回去,路上那个为你披衣拖鞋开门的人,才是你应该服侍的佛。他一路风餐露宿,只有回到自家,当父母听到他叫门的声音,来不及穿衣提鞋,赶忙开门,才恍然大悟,父母才是自己的在世佛。做为饲料企业,我们的在世二佛又是谁呢?员工和客户!稻盛和夫曾谈到企业的使命是,为了员工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彼得·德鲁克也曾说,企业的使命就是创造客户。饲料企业怎么才能创造客户呢?发现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忠诚的客户!我们希望员工如何对待客户,就如何对待员工。否则,我们只能买到员工的双手,却买不到员工的心灵,而心灵才是忠诚和热情的根源;我们只能买到员工的身体,却买不到员工的头脑,而头脑才是创新和智慧的源泉。如果没有满意和忠诚的员工,我们又怎能奢望客户的满意和忠诚?
三福净业(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业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四,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意业三,不贪、不嗔、不痴);二乘福:受持三皈(皈依三宝:佛、法、僧)、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大乘福:发菩提心(至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不妄语(不随便乱说)、不两舌(不搬弄是非)、不恶语(不论他人是非)、不绮语(不胡言乱语);不贪(不贪婪)、不嗔(不抱怨)、不痴(痴迷);受持三皈,皈依佛(觉而不迷)、法(正而不邪)、僧(净而不染);回向发愿心,即对众生的大慈大悲之心;劝进行者,前十句皆自利,惟最后一句利他,劝他人学佛,帮他人精进,就是菩萨。净业三福,是一切菩萨(众生)修行成佛的基础,也是我们饲料营销人员修行的基础。笔者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具足众戒”,“众戒”不仅仅包括比丘250戒或比丘尼348戒、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还包括一些道德的信条。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幸福、事业成功、人生美满的规则,而不是束缚我们的法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乐于接受这些规则,以戒为师,否则众戒不具足也!
四无量心
大慈,即给予众生的喜乐,且衷心希望他人自在欢喜,而不附加任何条件,此即“无缘大慈”。众生即自己,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众生一体,自他不二。大悲,众生之所以有许多烦恼,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待人、处事、接物。菩萨看到他人的痛苦如同自己的痛苦,感同身受,故能尽力开启众生的智慧,期待众生彻底解决问题,这就是“通体大悲”。大喜,以财务、劳力、智慧服务众生,见到众生脱离苦海,内在感到无边的快乐。此外,在服务的过程中,能“甘愿做、喜欢受”,受到批评误会也欣然接受、毫无怨言。大舍,就是“一切皆舍”的气概,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个真正能舍的人,才是真正能得的人。总之,慈、悲、喜、舍,是利益众生的存心。我们应效法“无私无我”的精神,使自己心地清净,达到众生的心灵净化。在饲料营销中,我们能否以四无量心,把经销商、养殖户的痛苦当成我们自己的痛苦,用我们的 产品和服务及智慧,不附加任何条件帮助他们,“甘愿做、喜欢受”,以他们的快乐为我们的快乐,舍掉自己的一些功名利禄,才能使经销商、养殖户摆脱销量小、养殖亏甚至自我实现无门的困境,实现自己与客户的共同快乐。
五门修行
初入门(弥勒菩萨),弥勒是我国传统佛教寺庙的入山门,代表初学佛的资格和条件。“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教育我们放下欲望、知足常乐,且学大地,“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孝敬门(地藏菩萨),百孝顺为先,唯有孝敬才能开发我们天性无尽的宝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性本善的流露。慈悲门(观音菩萨),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就是为他人带来快乐,解决众生的痛苦烦恼。教化众生要发自内心,不附加任何条件,我们如能“无缘大慈、通体大悲”,且了解众生一体,进一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就是菩萨的化身。智慧门(文殊菩萨),有了慈悲而没有智慧,往往会流于溺爱或感情用事,不能圆满。“心随境转则苦,境随心移则乐”,要做到境智相应,祛除妄想固执之心,达到“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的境界,面对万物,我自如如不动。培养“不是他人使自己烦恼,而是自己修养不够”,“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的信念,日日精进。凡事学习看着顺眼,不与人计较,不起冲突不结恶缘,幸福快乐自然分分增加。实践门(普贤菩萨),学以致用,实践才是成就圆满智慧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对人、事、物按佛的精神实践,才能成佛。佛门修行,不是外求而是向内从心求,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要籍境(事)练心,面对逆境接受任何挑战,普度众生。
五门修行,对我们饲料营销仍有借鉴意义。首先,我们应象弥勒菩萨一样,慈颜常笑面对我们的客户,大肚能容客户的拒绝和冷淡,微笑和大度也是从事饲料营销的入门。其次,孝敬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能否效法佛祖“天下男人皆我父,天下女人皆我母”的胸怀,对待客户,孝其身、其心、其志,实现他们的理想,让他们得到快乐和幸福。再次,慈悲,感同身受客户的困难与痛苦,并不附加任何条件帮助他们,让他们脱离苦海发家致富,实现自我。第四,智慧,我们不仅有帮助他们的愿望,更要有帮助他们提升销量、养殖赚钱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才能让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最后,实践,“纳于言而敏于行”,行动才是实现上述想法的唯一门径,才能帮助别人,修行自己,利益众生。
六度圆满
布施度:布己所有,施与众生,未成佛道,先结善缘。它包括财布施(一切内外财务、钱财、体力、智慧)、法布施(凡别人想学的,而我们又有能力、有时间,就要不计报酬教导别人)、无畏施(当众生遇难、不安、害怕时,能帮助他人消除恐惧)三种,一切布施,法布施最大。富者以财、壮者以力、巧者以技、辩者以言,若无所有,各以其心,全心全意服务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此人生价值之所在。持戒度,遵守法律法规,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忍辱度,忍耐,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耐心,才能成功。包括耐人害苦(人为的加害)、安受世苦(世间的寒暑、饥渴、风雨、病死等,随遇而安。)、耐修行苦。精进度,精即专精,纯而不染;进即进步,不懈不怠。包括披甲精进(不怕困苦、勇往直前)、摄善精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乐精进(自己未度,先求度人,专重利他)。禅定度,六祖慧能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则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外不著相,定内不动心。般若度,即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他人就是布施;且有一套正确的标准,就是持戒;平时待人处世接物有耐心,就是忍辱;能专精不懈,就是精进;心中有主宰,不为外境所动,就是禅定;一切事物没有不透彻、不明白,就是般若。持之以恒,智慧日长,必能圆成佛道。
在饲料营销中,我们要有一种布施的心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布施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客户离苦得乐。当然,帮助和布施也要有一定的准绳,不能见利忘义,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我们还要有耐心,忍耐客户的拒绝、忍耐世间的寒冬酷暑、畜禽污染,忍耐我们在工作中的一切磨难。坚持自己的目标,克服困难,勤奋敬业,多做好事,不起歹心,不被环境所左右,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佛家经典,博大精深;饲料营销,浩瀚无边。井蛙窥天,以修佛性,求饲料营销之精进,得无常人生之圆满。
单位:华夏方略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Q Q 994249638
电话:15939299616
邮箱:hurunfang123@sina.com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9-12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不错,没想到佛与营销还有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0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欢迎交流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18: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才了
看来我也得多学点佛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6: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处处是道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1 18:4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