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3|回复: 0

“高价肉”三年两现跳出“怪圈”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日前出台五条措施,以稳定肉价,减缓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显示,6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成为物价上涨主要推手之一,引发社会热议。
  何谓“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肉价频繁“蹦极”为哪般?如何跳出“猪周期”怪圈?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记者深入江西、广东、陕西等地调查追踪。

  “猪周期”缩减一半助推肉价“蹦极”

  “虽然国务院发出了稳定肉价的强烈信号,但肉价要真正降下来还需时日,至少下半年仍会在目前的历史高位震荡”。16日,江西养猪大县上高县的养殖大户黎景阳说,作为鲜活农产品,从母猪产仔到肉猪出栏至少需要6个月。

  短时间内肉价“蹦极”令不少养殖户困惑。就在去年,因为肉价低迷,加之部分地区疫情蔓延,使许多养殖户弃养,导致今年猪肉价格大涨。在江西,去年一些县生猪出栏价最低时每斤只有4.6元,仅仅一年过后,目前就达到每斤10元,创历史新高。

  农业部生猪波动规律性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先后经历了6次明显的价格波动,一个周期为6年左右。但课题组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济民说,2008年以来,这一周期已缩短为3年,且价格涨跌幅度更大,令人关注。


  在广东惠州市郊汝湖镇,养猪12年的钟光明已经历三次“猪周期”。1998年,他刚入行就赶上一个低谷,直到2004年才尝到波峰的甜头。但2006年,他又遇到一个低谷,差点破产。经过2008年肉价高峰之后,去年又是一个谷底,他出栏一头猪要亏一两百元。

  “养猪就像坐过山车。”在年出栏680万头的广东温氏集团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姚绘指着肉价曲线图说,新一轮上涨有个明显变化,即单边上涨。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震荡并非中国独有。”王济民说,国外猪肉市场也是约5年一个周期,但像国内频繁“暴涨暴跌”的剧烈波动比较罕见。


  “产业软肋”是祸根“逆调节”难题待解

  周期缩短、价格“蹦极”,暴露了国内生猪产业的诸多“软肋”。同时,肉价监管出现“逆调节”现象,也亟待改善。

  一些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每逢周期性价格震荡,都会出现“散养户跑得快,规模户跟不上”的现象。
规模化水平低带来的防疫困难,也是行业软肋,常常加剧肉价波动。

  陕西省武功县贾晁村养殖户贾松柱说,去年10月外来客商来收购生猪后,第二天就有8头猪不吃不喝,第三天就有40头猪出现同样症状。“疫病防控不是一家一户能做到的,政府应完善生猪防疫体系。”


  记者调研发现,肉价监管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高价,但监管中也出现“逆调节”现象,加剧了市场波动。

  目前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政府总是在高价时介入,发放养殖和防疫补贴,扶持生产,其结果必然是肉价下跌;而到肉价跌回低谷时,一些地方又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又必然导致供应减少。


  中国畜牧协会副会长温志芬表示,这种“逆调节”的做法,对短期内平抑猪肉价格起到了作用;但跳出来看,则加剧了价格波动,陷入“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的监管怪圈。
  凭借多年养猪经验,钟光明很清楚大跌之后必然会大涨,但为何明知减少存栏量是“亏本的买卖”还要减呢?钟光明道出了苦衷:去年肉价低时,卖一头猪就亏上百元,自己规模不够,又不能获得贷款,为了生存只能“割肉斩仓”。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0: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