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母猪繁殖率、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断奶重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都经过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由于高温及其它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猪场母猪采食量下降、奶水减少;仔猪腹泻率上升、存活率下降;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MMA)上升,返情明显增加,死胎率上升,产仔数减少。如何正确分析造成母猪夏季繁殖生产水平下降的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就此作初步探讨。
1、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的影响:
1.1母猪受胎率低,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1.2猪难产或分娩延迟产出更多的死胎,分娩时间延长(6小时以上);母猪分娩无力,胎盘或羊水滞留在子宫内使母猪分娩或流产后的易患子宫炎;
1.3母猪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的易发生便秘;分娩后泌乳量低,断奶后母猪瘦弱,产后容易感染传播病原。
2、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功能影响的原因分析:
1.1内分泌因素:高温特别是日均气温35℃以上可直接刺激脑垂体,造成GnRH分泌障碍,影响FSH、LH、雌激素分泌,影响母猪发情排卵。有研究表明,母猪受到持续性热应激后,会间接地影响卵巢机能,严重时会诱发卵巢囊肿。
1.2营养因素: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使得母猪断奶后失重大,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造成不发情、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以及母猪淘汰率上升。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在环境温度超过30℃时失效更快,而这些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维生素,由于失效而致使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是导致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原因之一;
1.3公猪的因素: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多在38℃-40℃,甚至更高。公猪性欲下降(高温使无交配欲的猪所占比例高于常温季节),精液品质降低(精液稀薄,且射精量减少,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显下降),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的原因。
1.4霉菌毒素的因素:高温易使饲料发生霉变,母猪采食了发霉的饲料后,首先,会造成采食量下降,另外,由于霉菌毒素特别如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易使母猪造成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乏情,后备母猪假发情等。
1.5疾病因素:夏季高温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快,母猪群产后MMA发病率上升,子宫内膜炎增加。同时由于大量蚊蝇滋生,造成细小病毒、乙脑、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流行加剧。特别1-2胎的青年母猪相对于经产母猪,更易受到病原侵害.
3、综合控制措施:
夏季猪场繁殖障碍是一种多因子疾病,对这种疾病应全面分析,通过环境改善,加强管理、营养提高,药物保健等多方面措施综合防治。
3.1改善饲养管理:
3.1.1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中水应保持适当的流量,水温控制在10-12℃,有利于猪体降温,保持猪只体液环境平衡。
3.1.2加强种畜的运动,夏季早晚分别对公、母猪进行驱赶运动,每次1小时左右。
3.1.3控制好母猪膘情及时淘汰有繁殖缺陷和老龄的公、母猪。
3.1.4实行早、晚天气凉爽时喂料,由干粉料改喂湿料或汤料,或由每天喂两次改为每天喂三次,即晚上增加一次,有利于种猪提高采食量。
3.1.5配种应在早上8时前,傍晚6时太阳下山后进行。
3.1.6对不使用的公猪应加强运动,防止过肥。
3.1.7把好环境卫生关,加强栏舍冲洗消毒。每天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用1:1000倍百菌消-30喷雾消毒。
3.1.8杀灭蚊蝇。
3.2把好种猪营养关:调整日粮营养,保证适宜营养水平,夏季种公猪、母猪消耗增加,营养摄入减少,因此,进入夏秋高温季节应提高日粮能量、蛋白质(特别是赖氨酸水平)维生素水平。提高种畜饲料蛋白质水平,种公猪饲料蛋白控制在16%以上,空怀母猪饲料蛋白控制在14.5%以上,同时加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C、E的供给量,除正常给量外,在每吨日粮中最好额外添加维生素A、E40g-50g。维生素C150g或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如每头种猪每天供给青饲料2-3公斤,以补充公母猪维生素的不足。提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充足的赖氨酸有利于提高公猪的采精量。
3.3做好夏季防暑降温,采取切实有效的降温措施:种猪最适温度(配种舍12-15℃,妊娠舍18℃,哺乳猪舍18-22℃)。
种猪(公母猪)在夏季应有通风降温或喷淋降温设备,每天11时至14时应进行淋浴或通风降温,喷淋对公猪尤为重要。
3.3.1通过滴水和地面,屋顶洒水,增加蒸发,降低环境温度。
3.3.2减少辐射热:包括屋顶搭遮阳网或喷洒白石灰,或安装屋顶反光板,场内多栽乔木,种植攀援爬墙植物,发挥遮阳,隔热作用。
3.3.3安装排风扇,增加通风量(但在35℃以上单纯通风丧失降温作用)。
3.3.4安装湿帘或空调(种公猪舍):湿帘良好使用可保证降温5℃,种公猪舍可考虑安装空调,费用虽高一些,但效果好。
3.3.5在饲料中添加0.4%-0.6%的小苏打也能起到防暑降温作用。
3.3.6减少饲养密度,减少猪舍产热量。
3.4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及早发现有问题的精液,对发现精液稀少,畸形率高的问题公猪应改善饲养,停止配种,在5周后再检查,如无改善现象再作淘汰。从理论上讲公猪要在应激结束后5-7周才能指望完全恢复正常精子的产生。
3.5药物保健:
3.5.1把好驱虫关:生产母猪产前1-2周,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驱虫一次,每33公斤体重肌注通灭1ml。
3.5.2把好影响繁殖的疾病预防关:做好细小病毒、乙脑、伪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注射工作,确保免疫质量。
3.5.3由于夏季高温期MMA发病率高,可以在产前产后各一周以及断奶-配种期间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1公斤+中药鱼腥草5公斤,或在母猪分娩时每头母猪肌肉注射得米先(长效土霉素)10毫升,控制产后感染,用来预防控制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
3.5.4在公、母猪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卫宝每吨2公斤。
3.5.5分娩母猪产前注射律胎素。由于母猪运动长时间受到限制,分娩时就会产生分娩无力或分娩时间过长(由正常的2-3小时延长至6-10小时)、产后恶露不尽、母猪内分泌紊乱、母猪淘汰率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且由于母猪分娩时间大多在深夜,接产工作很难按规定做到位,造成部分新生仔猪的非正常死亡。而律胎素可以调整内分泌紊乱,改善母猪的各项繁殖生产性能,维护产后母仔健康,控制母猪在白天分娩。律胎素的具体用法是:母猪分娩前一天,在外阴部注射1毫升律胎素,控制母猪分娩的时间,用以同期分娩、缩短产程、加快产后恶露排出,减少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母猪的非正常淘汰率;通过激素调整,增加乳水量进而提高仔猪的断奶重;缩短母猪断奶后配种的时间间隔,增加下一胎母猪的产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