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不断进步的学科。古人养猪,简单而又直接,将野猪驯化,然后用一个圈将其圈起来,不用打针,不用吃药,不用任何的免疫程序,每天饲喂些草,杂粮等,用我们认为很长的时间将其养大,让后吃掉。古人养猪考虑的不是利润的问题,而是肉质和味道,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养猪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集约化、规模化也逐渐成了中国现代养猪的主流,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我们运用了许多新的设备和技术,各种疫苗、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限位栏、产床、保育栏等等,将养猪的出栏时间一再缩短,即使这样,技术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仍在挖掘着猪生长的最大潜力,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词,没有最短,只有更短。在技术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聪明,可有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猪的感受,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总是站在猪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当我听到有的猪场老板说,我们现在猪的生活条件比人还要好,产床,定位栏,什么设备都有,可为什么猪却越来越难养了呢,殊不知当我们将猪放在定位栏时,我们已经违背了猪的正常生活规律,很多猪场,母猪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定位栏,产床,如此往复循环,一辈子就起来睡下,多么无聊,多么枯燥,又是多么的无奈,如果让人来试一下,估计我们宁愿自杀,可我们却对猪视而不见,认为它待在那里是应该的,这样做也是最好的,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总是拿人得思维来思考猪,如果我们站在猪的角度思考,也许会好一点。我并不是反对现代技术对养猪没有用处,只是觉得我们应该给母猪更多的活动空间,尽可能的满足猪生长的规律条件,善待我们的母猪,这样它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才能哺育更多更健康的仔猪,让母猪解放出来吧!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