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7|回复: 1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15: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湖南九鼎 于 2011-6-7 15:33 编辑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复杂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现临床时有发生,但因广大养殖户平时认知不够,防御疏忽,发病后也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而造成经济损失。本病在畜群主要发生于猪、牛等动物,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水肿等。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最严重,本病没有季节性,但夏秋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猪只可长期带毒,老鼠也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黏膜传播。而且本病会感染人,在人和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叉传播。
临床症状
   在临诊上,猪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急性型 多见于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呈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1~2周。临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稽留3~5天,病猪精神沉郁,厌食,腹泻,皮肤干燥,全身皮肤和黏膜黄疸,后肢出现神经性无力,震颤;有的病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色如浓茶;粪便呈绿色,有恶臭味,病程长可见血粪。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亚急性和慢性型 主要以损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病初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眼结膜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下颌、头部、颈部和全身水肿。母猪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有时可表现出发热、无乳。但妊娠不足4~5周的母猪,受到钩端螺旋体感染后4~7天可发生流产和死产,流产率可达20%~70%。怀孕后期的母猪感染后可产弱仔,仔猪不能站立,不会吸乳,1~2天死亡。
病理变化
    1.急性型 此型以败血症、全身性黄疸和各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以及坏死为主要特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可视黏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皮肤干燥和坏死。胸腔及心包内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脾脏肿大、淤血,有时可见出血性梗死。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肿大、淤血、出血。肺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膀胱积有红色或深黄色尿液。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2.亚急性和慢性型 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组织水肿,以头颈部、腹部、胸壁、四肢最明显。肾脏、肺脏、肝脏、心外膜出血明显。浆膜腔内常可见有过量的黄色液体与纤维蛋白。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成年猪的慢性病例以肾脏病变最明显。有时可见拉血尿症状。本病需注意和附红细胞体病及仔猪溶血性贫血鉴别诊断。
如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无法确诊,可采取血液、尿液及乳汁送予九鼎科技有限公司养猪服务中心中心诊断室做检测。
防制措施
(一)预防
  1、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包括隔离治疗病猪,消灭鼠类等,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水源、污水、淤泥、牧地、饲料、场舍和用具等,常用的消毒剂为2%烧碱溶液或20%生石灰乳,污染的水源可用漂白粉。
   2、全价料中添加1-1.5公斤/吨土霉素预防
(二)治疗针对发病猪只的治疗: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30万U,青霉素钠/钾10万U)加地塞米松注射,一次量每kg体重2-3万单位,一日1次 连用2-3日。种公猪和母猪可采取静脉滴注。葡萄糖+VC补充体液。如有过敏现象可紧急注射肾上腺素。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也有一定疗效。
(九鼎集团/李美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19 收起 理由
lzm_001 + 119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6-9 02: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大家分享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2: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