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6|回复: 1

猪传染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钩端螺旋体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7 14: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n_ying_nan 于 2011-6-13 14:54 编辑

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感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病例呈急性经过,常无一定症状,可能出现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水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等症状。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病猪和鼠类是本病的主要来源。夏秋多发,呈地方性流行。猪感染钩端螺旋体以波摩那群为主的13种以多,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感染,也可经消化道食入或交配而感染。犬型的易感染人,猪钩体病也可传染人。
2)临诊特征 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眼结膜黄染,血红蛋白尿或血尿;母猪怀孕1个半月以前感染47天后可发生流产、死产,流产率可达70%以上;母猪怀孕后期感染则产出弱仔猪,其不能站立,不会吸乳,12天即死亡。在波摩那型与黄疸出血型钩体感染所致的流产中,胎儿出现木乃伊化或各器官均匀苍白,缺乏或出现黄疸,死胎常有自溶现象。有的哺乳母猪无乳或发生乳腺炎。
3)剖检病变 大多在皮下组织、浆膜、粘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心内膜、肠系膜、肠、膀胱粘膜出血;胸腔和心包积液;肝肿大,棕黄色;肾肿大、瘀血。
4)实验室检查
①直接检查病原 将病猪血液或尿液离心集菌,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钩体呈细长弯曲,可作旋转式摆动;或涂片后用改良的镀银染色法染色、镜检。
②菌体培养 用血、尿、肾组织直接分离培养。
③血清学检查 可用乳胶凝集试验、ELISA、炭凝集试验等方法。
防制方法:
1)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开展群众性灭鼠、卫生、消毒等工作。在疫区,必要时可用单价或多价弱毒菌苗预防接种。
2)发现可疑病猪和病猪,要及时隔离淘汰或治疗,并要消毒和清理污染物,防止传染和散播。
3)猪群中发现病猪后,要全群投土霉素0.751.5/公斤饲料,连喂7天。怀孕母猪在产前连喂一个月可防止流产。对病猪首选药为链霉素、青霉素,连用35天,并可配合注射维生素C,强心、补液等对症疗法,疗效良好。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发表于 2011-6-9 0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14: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