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86|回复: 7

猪附红细胞体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2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28SchillingDinger等首次从家兔体内发现,现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发现此病。目前报道感染或发病的有:人、猪、马、牛、兔,羊、骡、驴、狐、水貂、貉,骆驼、犬、鸡、鼠、猫等。自1981年,我国先后在兔、人、鼠、蚊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此后即将其作为人畜共患病进行研究。我国是养猪业大国,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不断增多,不仅引起猪生长缓慢,推迟出栏,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监测防治与诊断水平。

一、病原
附红细胞体有人认为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真菌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种类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0.12.6um之间。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属原核生物,28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分布不均的类核糖体。外有一层胞膜,下有微管(透视镜下)。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认为增殖发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争议。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度时可保存15天,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条件下可保存80天,冻干保存可活765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3个小时就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
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 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 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三、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哺乳仔猪:5日内发病症状明显,新生仔猪出现身体皮肤潮红,精神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成僵猪。
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3天。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42度。病初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7天,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患猪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生长缓慢,出栏延迟。
母猪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有时淋巴结水肿。
可能是附红细胞体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变形,表面内陷溶血,使其携氧功能丧失而引起猪抵抗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其它疾病。也有人认为变形的红细胞经过脾脏时溶血,也可能导致全身免疫性溶血,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
五、诊断
1、血液镜检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天,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这时血液内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2、血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多数红细胞边缘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折光度强的虫体。但要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镜检应当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相联系才能对该病进行正确诊断。
3、血清学检查:诊断方法包括IHA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或ELISA方法,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数量的增多(而不是与感染发生的时间)有暂时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数次急性发作后,抗体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下降到阈值以下,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只适用于群体检查。
4、此外,可辅以生物学诊断,PCR方法等进一步进行诊断鉴定。目前浙江大学杜爱芳教授实验室已研发成功该病原PCR诊断试剂盒。
5、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1)猪瘟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完全控制流行;
2)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
3)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肾、膀胱、喉炎、
扁桃体、胆囊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
4)在发生猪瘟时,约有25%-85%的病猪脾脏边缘具有特征性的出血梗死病灶。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轮层状溃疡(扣状溃疡);
6、与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1)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无贫血和黄疸症状。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困难明显,剖检肺部有明显的病变。
3)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六、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本病流行季节给予预防用药,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或每公斤饲料添加90毫克阿散酸或45毫克洛沙砷,连续使用30天。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特效的不多,每种药物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效果都不好。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有较好的疗效。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药物:
1.
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  每公斤体重用5mg-1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1次,连用3天。
2.
咪唑苯脲
每公斤体重用1mg-3mg11次,连用2-3天。   
3.
四环素、土霉素(每公斤体重10mg和金霉素(每公斤体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14天。
4.
新砷凡纳明
按每公斤体重10mg-15mg静脉注射,一般3天后症状可消失。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4-22 07: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学习了,请问该病有没有中药疗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09: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猪病学》第九版已确定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嗜血支原体,是支原体的一种。而并非立克次氏体,也并非原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2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全如楼主描述,我会首先想到猪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22: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6 1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正是此病易发的时期,猪场需要引起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7 1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zh502 于 2013-6-12 18:25 编辑

      阿散酸、洛克沙砷、咪唑苯脲、新砷凡纳明好像均没有兽药批文(阿散酸和洛克沙砷是饲料添加剂批文),市面上自然没有这类产品的正规商品物,(如果有请恕我无知,并恳请告诉我是哪个厂家在生产),因为它不是正规产品,生产时遵循什么规格标准?剂量如何把握?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无从买到过这类产品真真切切地去治过猪,没有实际使用过,疗效如何得知?望作者发表论文还是从实际生产出发,并尊重国家法规!从书本上互相摘抄而不经过实践验证就妄加发表这样的态度不严谨。
      如有得罪请恕我并非恶意攻击,而是抨击这种互相摘抄的文风!再例如现在还有杂志登载文章用利巴韦林、病毒灵去治疗蓝耳、猪瘟、伪狂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用抗病毒药去抗病毒。这犯了三个错误,一,你唆使人家去用违禁药物!二、用量多大真的没有依据!凭感觉用?!三、疗效如何天晓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9 2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8 21: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