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3|回复: 3

[猪场管理] 影响国内养猪的瓶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6 11: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响国内养猪的瓶颈
中国是一个养猪历史悠久的国家,养猪成为农业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字的解读中就可见古老中国的牧业文明史。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展真正意义的养猪集约化生产,并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养猪生产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截止目前全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公报显示:2010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年末生猪存栏量46440万头,生猪出栏量66700万头,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并且占全国肉类的64%,由此可以说明养猪是我国养猪的重中之重。但是,2010年中国鲜冷冻猪肉的月度进口量在1.5万吨左右,而从2010年11月开始连续三个月在2.5万吨左右。2010年11月、12月和2011年1月中国鲜冷冻猪肉的进口量分别为2.4万吨、2.8万吨和2.9万吨,同比均增加80%左右。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养猪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 、规模化程度低,养猪设施条件差
据资料显示我国规模化养猪平均年出栏率低于140%,而国外发达国家年出栏率都在160%以上,其原因是目前全国出栏量的40%以上有分散养殖户来完成的,而在国外养殖场集约化程度超过95%以上。这种以庭院养殖为主的形式虽有投资少、 便利、 节约土地资源之优势,但对养猪生产及人们生活来讲弊大于利。具体表现为:圈舍及生产设施简单、生产环境极为不好等造成养猪效益低风险大及影响养殖户的生活环境。
许多散养户根据市场行情擅长游击战,在猪价低迷时他们暂时放弃养猪,等到猪价上涨时,他们便匆忙从外引进猪苗搞养殖。由于时间紧促和资金匮乏,只有采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节约原材料来弥补。猪舍内没有简单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没有良好的空气转换装置,没有营养饲料的保证,甚至没有健全的免疫保健程序等。由此一来被他们征用小猪们就遭了秧,不仅饥一顿饱一顿,还要忍受着冬季的零下十度极劣天气和夏季三十多度的高温酷暑,更要与细菌病毒作斗争。从而导致母猪繁殖率低,仔猪成活率低,饲料报酬率低,猪发病率高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导致养猪效益差,甚至还会亏损。这会给养殖户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信心受挫,不愿再投入更多资金和时间,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养猪观念较落后,养猪人员福利有待提高
  1传统观念影响: 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高速发展的工商业和服务业,提供了许多有美好想象空间的就业岗位,与建设在远离都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低贱行业的养猪业,古代养马 牛 羊 猪的人被称为××倌足以见得养猪是多么遭人歧视。 很多养殖者认为,给猪喂饱、喝足就是养猪生产。这是非常传统的认识,也是针对本地猪分散饲养而言的。当今,大多数养殖户的饲养的对象已不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品种,而是经过高度培育的国外引入瘦肉型猪种,这些引入品种对饲养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加上又是集约化的饲养模式,现代养猪技术必不可少。
2 养猪环境差:养殖场的集约化生产,由于空间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再加上技术的落后,不可避免地造成猪舍内外环境的质量差。提起猪场人们首先会想到恶臭,的确,刚到猪舍内会一股特殊的臭味迎面扑来,时间久了也就适应了,但是那气味也渗入你的每一寸肌肤,并且经久不衰,当你走出猪场的那一刻,你会发觉到离你身旁近的人会捂着鼻子同时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3 养猪人员福利有待提高 : 在养殖这个特殊的行业里,许多养殖场的员工基本上无节假日,并且受环保和防疫的限制,生活、娱乐以及孩子的教育都受到了制约,并且许多饲养员的平均工资却处于社会下层,甚至许多公司里从不给员工办“ 五险一金”。还有许多养殖场在食宿方面还令人很不满意,有些猪场把员工宿舍直接安排到猪舍内,与猪同眠,白天忙忙碌碌了一天 晚上还要忍受着猪饮食和排便制造的各种噪声。如果你遇到一个差的猪场,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难保证,更不要说营养丰富的大餐了。 如果不是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很优越的福利,将面临招工难的境地,甚至,越来越少人传承这项事业。现代的年轻人追求自由 ,一心想早日有所成就内心浮躁,养殖场环境 制度制约 工资方差异都会让他们退出养殖圈。于是猪场饲养人员老龄化严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三、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滥用药物
由于从事养殖人员的平均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村的散养户更为可怜,对行业法规了解不够,对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的使用危害认识不足,他根本无他们根本无法辨别出正确与否。最可恶的是那些猪贩和屠宰场,禁不住利益的诱惑,致使他们为了达到挣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欺骗那些无知百姓们,让他们从事违法犯罪的第一线。结果可想而知,东窗事发以后,那些可耻的奸商会第一时间发布消息把责任完全推在可怜的养殖户身上。其次是现在的政府监管不严,相关法律不够完善,这就给某些人有机可乘,他们铤而走险钻法律的空子,即使被发现处罚力度也不够强,到头来还是稳赚不赔。
一些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意识单薄,在日常生产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免疫程序,套用个别大型集约化养殖场的防疫程序,在生产中场与场之间因饲养环境环境,猪群规模大小,饲养方式,发生过什么样疾病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知道按部就班,到头来资金上也有所投入,最后防病措施还是不力,只能完全依赖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来控制猪的发病情况。一旦发病,无论是否对症,便对猪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且超大剂量使用而完全没有休药期概念。由此一来猪场发生药物中毒的案例比比皆是,也导致更多的细菌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并且许多猪场的病会越来越难治,正因为如此细菌产生耐药的速度远远超过研发新药的速度,超级细菌的产生就与这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使消费者对猪肉消费的信心降低,导致生猪市场价格出现异动。从大局而言,会阻碍我国猪肉的出口贸易,作为国际生产大国每年的生猪存栏量占世界总量的绝大部分,而每年猪肉出口的数量却微乎其微,难道是国内市场需求太大!当然不是,而是人家根本不相信中国猪肉的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养猪大国来讲,猪肉质量的安全与否是特别警醒的问题。
四、国内养猪环境太复杂
从大的方面讲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环境,从小的方面说有养殖场内部的各种环境和养殖场对外部造成的各种影响。
1、国家宏观调控差:近年来,我国养猪业持续快速发展,猪肉产品供应能力提高,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引导生产能力弱,是导致养猪业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目前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数据采集不完整,市场预警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不能有效调节生猪生产。国家在生猪产业方面,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对生猪生产发展和市场价格波动调节缺乏有效手段。 还有生产与加工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由于我国生猪产销衔接不紧密,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企业和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往往在市场波动时联手压低生猪收购价,转嫁市场风险于养殖场。
2、养猪场内还存在三大污染:抗生素消毒药的滥用,以及重金属超标,养殖场细菌病毒的滋生。据其介绍,添加抗生素和重金属,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而添加抗生素,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存在于各种养殖领域,饲料中重金属的添加,则是饲料厂为了迎合养殖场的需求,刻意在饲料中添加了高铜、 高铁 、高锌,这些重金属的添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使猪生长率提高,皮红毛亮色泽好。但是绝大部分重金属不会被吸收还是以粪便的形式被排出。
养猪场还对外造成三大污染: 养殖场内粪便气味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养殖场废水的排泄对周围河流的污染,养殖场的粪便对周围农田的污染。气体和水污染大家都很清楚暂且不说。在过去许多农民都喜欢用有机肥上地,现代许多人到养猪场去拉粪便作为肥料,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可以缓解土壤板结。但是结果往往和他们最初的想法相违背,他们对业内的潜规则不了解,不知道肥料中重金属污染,当他们满怀希望一车车往地里运时,悲剧即将发生,庄稼不但没有增产反而大幅度减产,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肥料是否上足,然后增加施肥量,土壤污染也会更加严重。
五、养猪相关产业人才少,技术及管理低下
之前曾经说过人们因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猪场饲养人员福利太差等方面影响导致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才偏少。养殖场只能找些没文化没技术年龄大的人员,当然生产水平也相对低下。相对而言集约化生产要求的的饲养技术及管理水平也很高,如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及全进全出管理制度 。尽管很多养殖场饲养规模不小,但并没有完全按工厂化生产技术及管理制度来安排生产,仍属于较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很多技术手段使用不到位,管理制度落实不好,加上饲养员流动性频繁等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工作衔接不力,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如配种记录不全、仔猪超免不实等,影响猪场整体效益。
六、解决方案
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取缔小的养殖户往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资,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养殖场应该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使猪场生产水平能够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分散养殖是个万恶之源,只要取缔小规模养殖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未来集约化生产可以避免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养猪业承受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极易在市场波动中蒙受损失,严重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
2、集约化生产还可以增加产业链,建立一条龙加工,就可以避免生产与加工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由于我国生猪产销衔接不紧密,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企业和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往往在市场波动时联手压低生猪收购价,转嫁市场风险。2005年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比率为1:1.66,目前已增至1:1.79,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在生猪产业中分享了更多的利益。在养殖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屠宰销售1头猪仍能赢利100多元,农户承担了大部分的价格风险。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缓解市场行情对养殖厂 的冲击。
3、猪场需要人才,但是猪场更需要为人才提供合理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生活环境,优越的福利与报酬,各方面的尊重,善意的理解,与外界的沟通,不断的学习和交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4-16 1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部分地区观念相对较好,到大部分还是很落后的所以整体上仍在不行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6 1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走向正轨 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6 16: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机取巧的心态严重了,最求眼前片面的利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23: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