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4|回复: 2

【转原创文章】评猪,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3 2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猪,这一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芦惟本  万熙卿
成都泰丰畜牧新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高新区天益街理想中心41205028-853130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养猪业得以迅猛发展。截至2005年牲猪存栏达5亿头,出栏6.1亿头,占世界牲猪产量几乎半壁江山,可谓泱泱的养猪大国。养猪业的大发展,使不少人士对猪,这一可再生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它的发展寄予巨大希望。希望它为农民增效、增加农业产值、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作贡献;不少农友也对养猪业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自己致富的金桥;一些在其它领域淘到金的人士也纷纷瞄准养猪业。就在人们热切的希望之中,养猪业似乎并不领情,不仅近十多年来呈剧烈波浪式发展,而且代价巨大,尤其是2006年夏秋以来发生的大范围的疫情肆虐,给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且至今还未休止。“养猪难”、“猪难养”的呐喊声在业内彼彼皆闻。人们是否意识到现在正面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时刻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点评

本文非常非常长,所以,如果有需要的,请移步到我的网盘下载。。。当然,如果允许,我会陆续慢慢的上传的。。  发表于 2011-4-13 23:4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23: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养猪业大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困惑
1、猪多病多、死亡多
解放初期,我国生猪存栏8000万头,当时流行的疫病主要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号称三大传染病。猪瘟疫苗的问世,使养猪业的发展较为顺利。随着生猪存栏的增长,支原体肺炎、血痢、萎鼻等疫病加入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伪狂犬病的流行让人记忆犹新,大部分规模化猪场未逃过浩劫。有的猪场死胎与仔猪死亡高达90%以上,农村散养户也不例外。紧接着蓝耳病席卷而来,血清学调查表明:90%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受到侵袭。跨入二十一世纪,圆环病毒入伍,条件性病原性疾病剧增。病原的多样化,致病机理的复杂化(如免疫抑制、中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复合性酸碱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等)致使病情日趋严重,诊断准确性下降,治疗率低下,养猪人不得不以年死亡一亿多头猪的代价来换取六亿头的出栏。一些先进的养猪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猪多病多死亡多的局面。
在猪业大发展,生猪存栏大增的形势下,许多工作未能同步完善,使得猪多病多这一现象得以充分的表露。
同任何生物一样,猪不能脱离环境,自然包括微生物环境在内。这是生物进化论中物种进化相依赖法则所决定的。多一头猪就增多了依附于猪的微生物,能使猪致病的微生物也会增加。与猪相伴的微生物从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大了生猪的交往流通,使得这些有地域特点的微生物得以泛区域化,成为新的疫病的重要来源;猪是多胎动物,繁殖周期短,新生的易感猪多,集约化生产中未能有效预防易感个体的产生,使其成为许多病原微生物得以连续继代生存的有利条件,造就了变异菌株与毒株的更高频率的出现;长期低剂量的抗菌药物保健非但没有起到保健的作用,反倒造就了大量的抗菌菌株,许多猪场已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带毒母猪大量进入循环生产线,直接威胁商品猪的安全,是商品猪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高强度的单向选育,使得现代基因型种猪采食量减少,体质下降;缺乏运动与阳光的饲养模式,高密度等的恶劣环境等不良环境因素促使生猪健康水平下降。凡此种种,均为猪多病多提供了人为契机。
2、威胁人类自身安全
人——猪共患病多达40余种,共患关系密切的达25种。口蹄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致百万欧洲人于死命;近年来,我国人患结核病呈上升趋势。2006年湖北某出口猪场接种牛型O.T(旧结核菌素)1692头份,种猪阳性率高达37%,肥猪阳性率为13%;而另一出口猪场接种O.T后,肥猪阳性率高达50%。人对牛型结核菌的易感性虽比人型结核菌低,但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谁也不敢说患牛型结核病的病猪在我国人类结核病的流行中没有发挥作用。2005年发生的猪链球菌感染人的事件(在此之前,人医早有过此类报道)也凸现出猪病威胁人类安全的问题;至于SIV(猪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意义在B.E.斯特劳等主编的第八版“猪病学”中早已明示:“SIV能使与猪接触的人员产生急性、致病性呼吸道病。这些资料证明,SIV传播的病例显然预示着感染猪的流行病毒具有感染人的潜力以及猪在新的大流行毒株传给人的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由于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职业性或偶然的人——猪相互感染,所以,必须认识和重视SIV感染人的潜力。”近十多年,猪病猖獗,导致抗生素的治疗用药与“保健”预防加药极为频繁,许多猪场已出现多种抗生素均为细菌耐药的情况,而人——猪抗生素的通用,交叉耐药性的存在,无疑对人类健康保障构成新的威胁。
3、环境污染威胁整个生态系统
猪多,排泄物就多。我国仅年出栏50头以上的猪场年排泄量就高达3.24亿吨(据统计资料,年出栏50头以上猪场的出栏量占总出栏的约40%;这意味着有2.44亿头生猪出栏和1525万头母猪存栏,一头出栏猪一生排泄量约1.1吨,一头母猪一年排泄量约4吨),这还不包括因大量冲水洗栏而导致的可能超过10亿吨的污水污染,以及另外3.6亿多头散养猪的排泄物与污水污染。在人类饲养下,明显增多了许多原生态环境下野生猪的排泄物所不可能有的高浓度物质,如高铜、高砷、高氮、高磷、高抗生素等。尽管这是众所周知的污染源,但是在商业利润的诱惑下,我国养猪业成了这些污染源的生物孵化器,随着猪业的发展,污染的土壤与水域在扩大,在加剧。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猪场与散养户,环境的监控几为空白,而他们至今仍是中国猪业的主体,因此,不难想象几亿头猪的排泄物在失控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继而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包括人类自身是何等的严重。
与猪相伴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因其肉眼的不可视性而常被忽视。随着养猪业的大发展,这种污染在加剧。猪粪直接排泄到河流、水库、水塘的情况极为普遍,这种污水通过环境链可以成为人类沙门氏菌病、伤寒的污染源。据化验分析,猪场未加处理排放的污水中每毫升平均含33万个大肠杆菌和66万个肠球菌。美国的调查表明,因养猪所致的沙门氏菌的排菌平均为25%,而EPEC(肠道致病性埃希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环境的污染更为广泛。在养猪地区,猪,是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最重要的扩散宿主;HEV(戊型肝炎病毒)是人类戊型肝炎的病原,而它却广泛存在猪群中,从粪便排出,近十多年,人类戊型肝炎的增多与此关系密切。
4、社会资源无谓的浪费
在我国养猪业大速发展中,盲目从事该行业的成份占有很大的比例,少则几十头母猪,多则上千头母猪。由于盲目行动, “在农村人谁都会养猪”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无规划、缺技术、乏管理现象比比皆是,尽管有良种、良料、“良药”,但终未能逃脱2006年疫病的肆虐与市场风险的厄运,以大批猪场倒闭告终。我国中部的一个小乡,2006年初有近1900头母猪,到200612月,幸存猪只有20余头。
仅以正常年景死亡1亿头计,每头猪夭折成本150元,全国就损失150亿元,加上低水平猪舍的重复建设,倒闭猪场土地资源的抛荒,养猪业大发展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是十分惊人的。
5、养猪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产品过剩,总体效益下降
2005年,我国生猪出栏占世界生猪产量近50%,而出口生猪产品只有20余万吨(90%港、澳同胞消费),仅占世界生猪产品贸易量的1%左右;全国出栏6.1亿头,人均占有猪肉近36kg,可见我国生猪产品的消费市场基本是国内。有关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猪肉的能力约为32kg,养猪业大发展形成产品过剩似乎已成定论。
养猪业大发展在形成产品过剩之时,“猪链球菌感染人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了生猪价格的全线暴跌。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含种猪场)因猪价下跌出现严重亏损,我国养猪业的整体效益大幅下降,养猪业不和谐的发展现状引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7: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01: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