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备母猪的选择 为扩展母猪群,给猪场提供繁殖性能更好的高产母猪,后备母猪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要。 ⑴体重达60kg以上进行选种。品种特征要明显,生长发育良好,皮毛光亮。 ⑵体躯长,背腰平直,宽广的胸部,臀部丰满。 ⑶有6-7对乳头,乳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无隐乳和假乳。 ⑷四肢粗长,行走有力,关节灵活;蹄趾较大、匀称、有间距,蹄壳和蹄踵部位无裂缝。 ⑸尾根高位,阴户发育正常。 ⑹体重达90kg进行最后一次选育;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形状正常。 二、后备种猪的隔离、消毒和驯化 为加强锻炼后备种公母猪抗病能力,采取隔离驯化措施,以使猪群在隔离驯化期间充分感染本场的病原微生物,减少这些猪只今后可能出现的疫病情,特进行如下的隔离与驯化工作。 1、隔离 后备种公母猪应与商品猪分开饲养,隔离在独立的猪舍内(17、18栋); 隔离驯化期间应每天按栏逐头观察和记录种猪健康状况; 隔离驯化期不得少于8周。 2、消毒 ⑴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首要措施;通常消毒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清除或杀灭饲养环境中(包括动物体表皮肤粘膜和体表浅体腔)的各类病原体,减少病原体对饲养环境的污染,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达到防止疾病发生、蔓延,进而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⑵影响消毒的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 ⒈温度 通常温度升高消毒速度会加快,药物的渗透能力也会增强,可显著提高消毒效果;如福尔马林在室温15℃以下用于消毒时,虽然用其有效浓度,但温度偏低,仍不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如果把室温提高到20℃以上则消毒效果就非常好。 ⒉酸碱度(PH值) 病原微生物的适宜生长PH值在6-8之间,过高或过低PH值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新型的消毒型常含有缓冲剂等成分可以减少PH值(酸碱度)对消毒效果的直接影响。 ⒊有机物的存在 由于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会严重消耗消毒剂,从而降低消毒效果。 ﹡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因素:⒈细菌2.细菌芽胞3.病毒 ﹡病原的数量:若待消毒区域病原微生物数量较多,则消毒剂的用量要加大,消毒时间也要延长,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⑶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⒈消毒剂与水的配比应准确,不能随意量取。 ⒉要用洗干净的容器配制消毒液。 ⒊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不宜久放。 ⒋不同的消毒剂不要混用,但可轮流使用。 ⒌消毒剂原液常有一定的腐蚀性,应加强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 ⒍按说明书规范操作。 常见的消毒剂 | | | | | | | 薰蒸消毒,能杀灭芽胞,但有毒性需75%以上相对湿度,温度要在15℃以上,忌与碱类混用 |
﹡各种消毒药品稀释比例:(湖南坤源)菌疫灭 1斤:200水
戊二醛1:300 聚维硐碘 1:150
卫可安/250g 1:600
力农/200g 1:1000
威诺沙1:400 清之源(二氧化氯)/200g 1:1000
烧碱(氢氧化钠)2~4% ⑷隔离种公母猪与栏舍的消毒 ①必须勤换舍外门口消毒池的消毒药液确保干净有效,1天一次。 ②栏舍内正确带猪消毒按猪体每㎡50~100ml药液为宜,包括生产用具(料车、铲子、扫 帚、锹、粪车等)和舍内外环境(走道、窗台、栏内墙壁四周、舍内顶棚、舍外粪沟等),2 天一次。 ③周边环境(舍外周围、运动场等)消毒7天一次。 3、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使种公母猪充分感染本场病原微生物后而获得对本场疫病的免疫抵抗力。 驯化应在隔离后种猪均重达60kg开始。 ﹡抗应激和混饲药物保健 ⑴抗应激: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如强力拜固舒(德国拜耳公司)1g/2升水或 拌料500g/T(使用日期100719);电解多维,多维,连续饮用7-10天。 ⑵混饲药物保健: ①80%枝原净125g/T+70%强威素(复方多西环素)200g/T+康舒秘(复方磺胺氯达嗪钠)300g/T,混合连用5-7天。(使用日期100719;预防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肠道疾病、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 ②附红净1.5kg+小苏打300g/T,混合连用5-7天。(使用日期100805;预防附红细胞体、弓形体) ③四环素类:如盐酸土霉素1kg/T,连用7天。(使用日期100822;预防衣原体病) ④10%氟苯尼考1kg/T+70%多西环素300g/T,混合连用5-7天。(使用日期100909;预防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病) ⑴用原猪群母猪及腹泻仔猪的新鲜粪便加入饲料中饲喂。(执行日期100726开始多次反复进行饲喂) ⑵将本场母猪流产或早产的新鲜干净的胎盘及胎儿、正常分娩母猪的新鲜干净的胎盘及死胎剁碎拌入饲料中,生喂给后备种公母猪食用。(执行日期100801开始多次反复进行饲喂) ⑶为加快后备种母猪感染进度,选择天气阴凉或早晨气温较低时进行混群,如气候炎热可考虑在运动场上方搭盖遮阳网,混群要在室外运动场进行,将同栏猪只做上记号,每天每次两栏一组赶至运动场内,任其自由活动1-2小时后,把同栏的猪只赶入栏圈内,防止相互咬架应激。(执行日期100725开始,晴、阴天执行雨天除外) ⑷风土驯化:饲料的过渡与适应,气候的适应,水和土壤的适应,管理方法的适应,对饲养管理人员的适应,对猪舍环境的适应。为保障上述各项适应性训练的进行,须保证猪群在运动场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二、检测 ⑴首次检测(执行日期100728):检测数量:♀20头(各栋10头),♂1头。 检测项目:猪瘟抗原及抗体水平、伪狂犬全病毒及gE抗体、蓝耳病(经典兰耳病与变异的兰耳病病原)抗体、口蹄疫抗体、衣原体抗体、弓形体抗体、传胸抗体、副猪抗体。依据检测结果修订免疫方案。 ⑵第二次检测:检测时间:在免疫完成后,开始配种前;检测数量:♀20头(各栋10头),♂1头;检测项目:猪瘟抗体水平、伪狂犬全病毒及gE抗体、蓝耳病(经典兰耳病与变异的兰耳病)抗体、口蹄疫抗体、乙型脑炎抗体、细小病毒抗体。 三、免疫接种程序:根据本场免疫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免疫程序,具体免疫时间及方法如下。 ⑴在免疫接种的期间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加立健500g/T(大连三仪)。 ⑵免疫程序:如需变动由场领导会同技术人员商讨后调整。 (3)免疫注射注意事项:一律使用16×25mm规格的针头;注射时必须做到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注射前必须进行器械消毒,注射完毕后要立即清洗所有使用的器械;弯折针头、毛刺针头均应剔除不用;注意疫苗批号及有效期,疫苗眼观质量无异常;掌握注射技术,保证注射剂量的准确;冷冻疫苗稀释前注意升温,注射过程中注意疫苗的冷藏和避免阳光照射;注射过程注意不要错打或重复注射,给已注苗猪打好记号。 ⑷注射记录:每次注射完毕后作好记录,包括疫苗名称、批号、有效期、注射剂量、注射头数及猪耳号、栏号、栋号,本次应注而未注苗的原因,注苗后的反应及处理。 ⑸注苗反应的处理:注苗前要准备足够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和独立的注射器械;在注苗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已注苗猪的表现;如发现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及时加以救治;如果反应猪比例较高时要立即停止注苗,研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后再继续注苗。 ⑹各项免疫须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5天左右完成。 四、驱虫 ⑴首次(执行日期100728)全群后备公母猪饲料中添加复合绿益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1kg/T,连用5-7天。 ⑵第二次(执行日期100920)全群后备公母猪再混饲驱虫一次,连用5-7天。 ⑶使用驱虫药物驱虫后技术人员、饲养员需每日观察并记录各栏排虫情况。 五、隔离驯化期间出现疫情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当发生传染病时,主要针对着消灭传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和提高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等三个环节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将传染病消灭在萌芽时期,或将其控制在最少的发病头数以减少损失。 ⑴及时发现疫情并尽快确诊 如果有几头猪同时或先后发生相同症状,就应当怀疑为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在未得出结论之前,应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紧急措施(①对其病猪出现的症状用药治疗,用药3次未见好转的猪只将其调入另一栏内,继续观察和用药治疗;②针对病况全群饲料预防用药。),防止疾病的蔓延和扩散。为了正确进行诊断,大多数传染病仅靠临床诊断往往不能作出确切的结论,有的若结合流行病情况和病理剖检仍不能作出结论的,还需要采取血液或脏器材料送往实验室进行免疫学和病原学诊断。当确诊为传染病时,要采取紧急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快防快治,把疫情控制在初发时期。 ⑵隔离 一旦经技术人员或诊断报告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认真严格执行他们提出的防治办法和措施。隔离病猪是将其隔离在不易散布病原体,便于消毒的地方(最好调出隔离舍内)。要有专人饲养管理,加强护理,严格消毒,搞好卫生,及时治疗或淘汰。对疫情区实行即早封锁,赶快治疗、严密封锁、缩小范围的原则。 ⒈封锁 ①禁止人员进出,由专人供给猪舍内所需的药械、饲料及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等。特殊人员的出入必须经过场部及技术人员的许可,并严格消毒;②禁止易感动物出入(狗、猫、鼠、鸟类)或穿过封锁区。 ⒉治疗 ①隔离病猪:ⅰ肌肉注射:⑴发热猪:5%福乃达(氟尼辛葡甲胺)2mL/50kg,也可用柴胡、双黄连、清开灵(复方鱼腥草)10mL/30kg;⑵继发细菌性疾病的(副猪、传胸、支原体肺炎、链球菌):一边瑞可新(泰拉菌素)1mL/40kg、易速达(头孢噻呋晶体)1mL/20kg、赛美林(复方林可霉素)5 mL/20kg,另一边科特壮(复方布他磷)4mL/40kg、Vc10mL+肌苷6mL/40kg;ⅱ饮水加药:(抗病毒免疫晶蛋白-黑客50g、免疫增强剂-加立健50g)、(80%枝原净25g、70%多西环素20g)、(强力拜固舒50g、葡萄糖2kg)/100kg水,分开饮用。 ②假定健康猪:首次混饲给药:黑客500g+加立健500g+80%枝原净150g+ 70%多西环素300g/T,连用5天;再继续用药:黑客500g+80%枝原净125g+康舒秘(复方磺胺氯达嗪钠)320g/T +70%多西环素300g/T,连用5天。 ⒊彻底消毒 ①病猪所在的栏舍、隔离场地和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粪便发酵处理)及其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等;②假定健康猪的适当带体消毒。 ⒋妥善处理尸体 对尸体进行深度掩理或焚烧。 六、分工:防暑降温工作的安排与执行,免疫、驱虫、消毒、检测的采血与送检,针对种猪的饲料调配与饲喂,疫苗及药物的供应,督促与检查,记录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七、后备母猪的发情记录与配种安排 后备母猪初配目标 ㈠后备母猪的饲喂和营养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会对母猪终生的繁殖性能、利用年限产生严重影响。 ⑴后备母猪的饲喂: ①按品种、大小分群饲养; ②均重50-90kg以下,自由采食2-3kg/头/天; ③90kg以上,根据体况限饲2.2-2.5kg/头/天;限饲是指限制能量的摄入,而不是限制其它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 ⑵后备母猪的营养:能量:日粮3100kcal/kg(8361kcal/天)
粗蛋白:15%(466g/天)
赖氨酸:0.7%(21.7g/天) 钙:0.69%(18.7g/天)
磷:0.37%(10.0g/天) 肥育猪: 钙:0.58%(15.9g/天)
磷:0.24%(6.6g/天) 后备母猪所需要的钙和磷水平远远超过生长肥育猪的需要,因此体重均达50kg后需要使用种畜专业的维生素预混料来代替典型的肥育猪维生素预混料。 ㈡催情补饲 催情补饲目的:增加排卵数;提高胚胎成活率。 催情补饲方法:配种前2周开始;饲喂妊娠料3.5-3.8kg/头/天。 ㈢刺激发情 ①后备母猪均重达90kg开始刺激发情; ②每天将10月龄以上的成年公猪1头赶至后备母猪栏圈中与其接触10-15分钟; ③使用公猪需经常替换,以保持后备母猪兴趣; ④体重达110kg以上,还未出现初情期的后备母猪需将其挑出赶至运动场自由活动1-2小时,再入栏圈并群; ⑤未出现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并群3天后,可肌内注射绒促性素600IU/头;第二天再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0.2mg/头。一般3-5天后即可发情,对还不发情的后备母猪予以育肥处理。 六、青年公猪的调教 ①青年公猪达7月龄,体重为120kg以上,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 ②调教应在公猪喂料1小时后; ③青年公猪初次调教时,应将体型相似、处于静立反应状态的后备母猪1头赶至有假母台的公猪调教栏,使其公猪爬跨,同时做好采精工作; ④青年公猪观摩有经验成年公猪采精、以发情母猪的分泌物涂抹在假母台上刺激公猪爬跨等调教方法; ⑤每次调教时间15-20分钟,不宜过长; ⑥一旦采精获得成功,分别在第2、3天再采精1次,进行巩固掌握该技术; ⑦对采精成功的公猪每天饲喂1个鸡蛋给予表扬; ⑧所有采精成功的公猪精液即使不使用时,每周也应采精一次,以保持公猪性欲和精液的质量。 ⑨调教公猪要有耐心,不打骂公猪;任何时候,操作都应轻柔而安静; ⑩注意公猪和调教人员的安全。 公猪的合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