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7|回复: 2

猪传染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猪传染性胃肠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7 09: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10日龄内仔猪高度死亡率为特征,5周龄以上的病猪都很少死亡。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点
①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寒冷时节,在产仔旺季发生较多。
②在新发病猪群,几乎全部猪只都感染发病,10日龄内仔猪的死亡率可达100%;但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后取良性经过,多为自然康复。
③老疫区则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常限于发生在6日龄到断奶后2周的小猪,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
2)临诊特点 
①哺乳仔猪 往往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粪便为灰白或黄白色,后期略带灰褐色。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战栗,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口渴,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死亡; 病愈的成为僵猪。
②架子猪和肥育猪 发病率高,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或灰褐色。食欲不振,无力,有病期间,增重明显减慢,病程约1周。
③哺乳母猪 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严重腹泻,乳量减少或停止。
④妊娠母猪和成年公、母猪感染后常不发病,少数发病的,仅表现轻度水平腹泻或一时性的软便。
3)剖检病变 主要病变是哺乳仔猪的胃肠膨满滞留有未消公的凝固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小肠壁变薄,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凝乳块。肾脏常有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有的并发肺炎。
防制方法:
1)晚秋至早春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注意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舍饲卫生,防止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此病流行。
2)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2毫升。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毫升;1050公斤猪注射1毫升;50公斤以上2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3)在疫病流行时用新城疫I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100倍稀释作交巢穴(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有良好效果,防治有效率可达90%左右,此防治原理是新城疫I系苗作为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繁殖活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发表于 2011-4-7 16: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点评

为什么每次回复的内容都是这个呀,没有点个人的见解吗?  发表于 2011-4-8 10:24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12: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