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良的种母猪是由后备母猪[/url]培育而成的,所以首先要进行[url=]后备母猪的选择[/url]。
为了保证规模养猪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选择优良的后备母猪。
在规模猪场,每年需要补充基础母猪。在引种的情况下,一般引进4月龄、体重60千克的后备母猪,饲养到8个半月龄时参加配种。这样的后备母猪的数量通常占繁殖母猪的10%~16%。
引进的后备母猪必须来自选择正规,生产规范,卫生条件优良,无特定病原的种猪场,不可从多个猪场引进。因为从多处(场)引种,生产能力不均,传入疾病机会多,加之猪的生活习惯差异,难以统一管理。
在100头母猪的猪场,年更新率如为20%,每年需要补充20头,如育成率为90%,需要引入23头,引入时间应根据分娩计划分2~3批引种。
引种最好在生后4月龄,体重60千克时进行,最迟也要在80千克时完成。如引种过晚,往往难以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性,给饲养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规模较大的猪场,一般都是自留后备母猪,既经济实惠,没有传入疾病的危险,还可培养出繁殖能力强的母猪。
自留后备母猪在生后4月龄,体重达60千克时,进行第一次选拔。选拔时,从产仔数多的窝中选择,并注意观察有无先天缺陷,外阴、乳头是否正常,4月龄体重应达到60~65千克。
生后6月龄,体重90千克时,进行第二次选拔,主要选择蹄肢健壮,系关节稍短,有弹力,后肢无广踏,步样良好的母猪。乳头必须在6对以上。外阴部过小,阴部突出向上的母猪要淘汰。
生后8月龄,体重达130千克时,进行第三次选拔,再次检查蹄肢、外阴、乳头等处。此次选拔后,参加配种。此时的母猪如仍不发情或营养状态不良,则要淘汰。
后备母猪选择的依据是:要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优良的品种性能,健壮的四肢,足够有效的乳头数,还要是高产母猪的后代。
后备母猪一般群体饲养,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 肥瘦母猪须分圈饲养。 每头母猪限饲2~3千克妊娠母猪前期料。配种前10~14天,给每头母猪增加饲喂量到3~3.5千克,配种后恢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