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川牧人 于 2011-3-28 15:28 编辑
Ø
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1-2008 Ø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 17824.2-2008 Ø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与环境管理》GB/T 17824.3-2008 Ø
《规模猪场兽医防疫要求》GB/T 17823-2009 ——前三项标准,已于2008年11月0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第四项标准已通过审定,待发布。 u
工艺流程 n
猪群周转采用全进全出制。 n
种猪每年的淘汰更新率25%~35%。 n
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饲养期16周~17周,母猪配种妊娠期17周~18周,母猪分娩前1周转入哺乳母猪舍,仔猪哺乳期4周,断奶后,母猪转入空怀妊娠母猪舍,仔猪转入保育舍,保育猪饲养期6周,然后转入生长育肥猪舍,生长育肥猪饲养14周~15周体重达到90 kg以上时出栏。 猪场建设占地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亩) 注:不同猪场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宜低于表中数据 猪群存栏结构
单位为头 在均衡生产的情况下,每一阶段的数量偏差应小于±10%。 猪食槽基本参数
单位为毫米 不同猪舍配置的猪栏数(单位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哺乳母猪舍每个猪栏内安装母猪、仔猪自动饮水器各一个,食槽各一个;其它猪舍每个猪栏内安装一个自动饮水器和一个食槽。 |
猪场建设占地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亩) 注:不同猪场的建设用地面积不宜低于表中数据 猪只饲养密度 规模猪场供水量
单位为吨每日 各猪舍的建筑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 猪栏基本参数
单位为毫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分娩母猪栏的栅格间隙指上下间距,其它猪栏为左右间距。 |
自动饮水器的水流速度和安装高度 Ø
场址选择:距离、朝向、风向、水电条件等。 猪场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净道、污道、隔离、猪舍排列。 Ø
建设要求:舍高、路宽、舍顶材料等。 Ø
设施设备:采暖、通风、降温、诊断设备等 n
引种和留种 u引进种猪和精液时,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30 d以上,并按GB 16567规定进行检疫。 u若从国外引种,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u引进或自留的后备种猪应无临床和遗传疾病,发育正常,四肢强健有力,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u不得从疫区或可疑疫区引种。 u饲料要求 n
猪场应按照猪群类别饲喂对应的全价配合饲料,猪群包括:种公猪、后备公母猪、空怀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等。 n
配合饲料的营养水平应符合NY/T 65的规定。 n
配合饲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 n
配合饲料应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 n
配合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n
配合饲料中使用药物添加剂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休药期 n
猪群管理。按类别进行。 n
规模猪场的卫生、消毒、防疫和用药等。 n
记录 。饲料、兽药、配种、转群、接产、断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日常工作,应有详细记录,并有专人负责,记录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分析,有效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猪场整体生产技术指标 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生长育肥期性能指标 u场区环境管理 n
保持场区内卫生,定期对门口、道路和地面消毒,定期灭蝇、灭蚊和灭鼠。 n
在场区及周围空闲地上种植花、草和环保树,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n
饲料应符合卫生标准,配合饲料宜采用氨基酸平衡日粮,添加国家主管行政部门批准的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物,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臭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场内水量充足,饮用水水质应达到要求。 n
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应达到标准要求。 n
病死猪及其污染物应按照GB 16548的规定进行生物安全处理。 n
应定期对场区空气和饮用水指标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控规模猪场的环境情况。 n
猪舍环境参数 猪舍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 | | | | | | | | 种公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舍 哺乳母猪舍 哺乳仔猪保温箱 保育猪舍 生长育肥猪舍 | 15~20 15~20 18~22 28~32 20~25 15~23 | | | 60~70 60~70 60~70 60~70 60~70 65~75 | | |
u
猪舍噪声 n
各类猪舍的生产噪声和外界传入噪声不得超过80 dB,应避免突发的强烈噪声。 n
加强猪舍周围绿化,降低外部噪声的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