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形势运行情况报告。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6%。整个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也是增长的,增幅8.4%,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增长15.2%,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4%。而畜产品生产价格主要就减在生猪一个产品上,减幅8.1%。 这个统计数据正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形势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促增长、保安全、强基础的要求,努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全国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量足质优,低价位运行,为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上半年各地畜牧业基本形势是:总量基本稳定,价格持续回落,效益继续缩水。特别是生猪生产,一直让人揪心。上半年生猪价格连续下跌,跌幅达30%以上。受价格下滑、成本上涨双重挤压,猪粮比价连续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综合测算,各省出栏一头标准体重的生猪,平均亏损基本都在100-200元之间。
在农业部召开的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今年4月至6月,国家共启动了4批冻猪肉收储,但效果有限,猪肉价格仍低位徘徊。究其原因,是猪肉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扭转。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是生猪价格低迷的主要因素。第二个因素是成本不断攀升。畜禽养殖成本包括直接费用(仔畜禽购进、饲料等投入品)、人工成本及间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贷款利息)3个部分,其中直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85-90%,人工成本约占5-8%,间接费用约占2-10%。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以玉米为代表的饲料粮价格的大幅波动,无疑成为养殖成本上涨的主要推手。今年玉米价格上涨带动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同比上涨约8%。此外,水、电、成品油、劳动力成本也稳步上涨,导致养殖风险加大。
如何看待当前生猪生产形势,直接关系到下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畜牧业发展。目前,生猪的效益问题是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通过发展来解决。当前,畜牧业的产业地位日趋重要,许多主产区畜牧业产值已达40%以上。畜牧业科技贡献明显增强,畜禽单体生产能力提高,生态养殖效益凸现。山东省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存养各类生猪400余万头,育肥猪每头增加效益50元以上。畜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进入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高速迈进的关键时期。农户散养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融合明显。社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涉足种、养、加、运、销各个环节。畜牧业产业整合加速突破,畜禽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深化,东部畜牧大省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到75%左右,一批大型一体化企业向养殖领域延伸,利益连接分配更加规范。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主要是市场与疫病两大挑战、资金与技术两大瓶颈、土地和污染两大制约,发展与风险紧密伴随。畜牧业生产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动物疫病防控、养殖环境改善、饲料粮、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呈现持续刚性增长的趋势。
因此,当前的畜牧业发展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产业发展正在高度融入整个国民经济的震荡中,新的产业秩序尚未形成,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震荡中,各地畜牧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推动转变,取得良好效果。陕西省畜牧兽医局把良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要任务,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基本支撑,把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把融资和土地审批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纽带,全面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山西省畜牧兽医局积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信息引导服务,加紧制定扶持政策,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坚定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计划从2011年开始,每年继续预算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建存栏能繁母猪600头以上的万头规模猪场和现有大型规模场的“清洁养殖”。同时,利用生猪调出大县资金,支持能繁母猪存栏600头以上的大中型规模猪场开展粪污深度净化。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为拓宽生猪销售渠道,规避市场交易风险,年初对生猪中远期市场建设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有创造性、有探索性地开展了市场创建工作。
目前,以宏观调控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也是一个新课题。应建立畜禽生产总量调控机制,对新建畜禽养殖场实行“准入”。建立稳定畜产品价格机制,按畜产品生产的社会成本制定收购保护价。完善并继续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如此种种,是打开节点的政策投入,更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否则,生猪之后还有家禽、鸡蛋、牛肉以及其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