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一、典型蓝耳病的临床表现
在早期,典型的蓝耳病表现如下症状:母猪厌食、早产(一般是预产期前2~7天早产),产生大量的弱仔和木乃伊,弱仔猪基本上很难饲养成活,这是蓝耳病区别于其它导致流产的猪病的特点。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流产,一般是一过性流产,4~8周恢复正常。
未流产母猪所产下的小猪,或流产、早产存活下来的小猪,这些猪断奶进入保育舍以后,主要的症状就是腹式呼吸且被毛杂乱,间质肺炎相当明显(正常猪肺很软,用手一按会塌陷,而且要很慢才能起的来,而患蓝耳病猪只的肺很硬,肺间质中充满了各种细胞),但由于毒株的不同间质肺炎严重程度的差异较大。
二、非典型蓝耳病的特征
1997年以后,蓝耳病(PRRS)发生的特征及临床症状就和以往的典型蓝耳病很不一样了。
母猪妊娠早期开始出现流产,然后到中期和晚期流产,流产会反复,几乎整个妊娠期都存在高的流产率,但几乎没有木乃伊和死胎,同时,发病时母猪的死亡率更高,可能超过5%。
三、蓝耳病病毒粒子
蓝耳病病毒有6个结构蛋白,即GP3(分子量45KD)、GP4(分子量31KD)、GP2(分子量29KD)、GP5(分子量25KD)、M(分子量19KD)、N蛋白(分子量15KD)。只有病毒膜上的蛋白才有免疫原性,产生的抗体才能将病毒中和,即只有GP3、GP4、GP5蛋白产生的抗体才能够中和病毒,换句话说,疫苗里要有这几种蛋白才能有效抵抗蓝耳病。
如果用活的病毒,包括使用全病毒做出来的疫苗感染猪群后,大部分猪产生的抗体,是由N蛋白产生的,用ELISA测抗体可知。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ELISA检测的结果同保护力没有关系。
四、病毒序列分析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用ORF5(5号开放阅读框)基因的PCR产物直接测序,但是病毒序列的相似性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具有交叉保护。 ORF5序列在猪场的运用:鉴别蓝耳病的爆发是由原毒株引起还是变异株引起;猪场是单一感染还是几种PRRSV毒株同时存在;追溯新毒株的来源;监控场内和场间特定毒株的传播;鉴别疫苗毒和野毒。
以前测序需要测整个ORF5,而现在毒株的多样性分析只看ORF5的受体部分,看这一部分的差异是否造成免疫力等方面的区别。依据ORF5的受体识别区进行分类,同一类的毒株可能具有交叉保护,而与其它类之间就没有交叉保护。
五、蓝耳病的主要生物安全措施及控制策略
PRRSV的分类和它的免疫原性迄今为止都没有准确的方法,到现在为止,实际上就没法分类。但是,猪场实践中却有很多实际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后备母猪的检疫及适应性饲养
后备母猪隔离、检疫和驯化等是相当有用的方法,其要点是时间要长,共约90天。前30天是隔离检疫期,在这期间采血、打疫苗,看看有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30天后人工接种病毒,大部分是自家母猪场里采集到的病毒,理论上驯化40天以后不再散毒,但是一般是60天,然后再进入母猪群配种。为了这样做,母猪场里需要专门建造后备母猪隔离舍。
2.运猪车的清洁
试验发现,光用高压水枪冲洗、熏蒸的效果都非常不理想,而用合适的消毒药、8小时干燥等措施的效果较好。
3.保育舍的清洁策略
撤去风扇、料槽、垫料和保温灯等,预先冲洗30分钟,用清洁剂清洗,高压冲洗,用合适浓度的消毒剂消毒,使猪舍干燥并检查,再准备料槽、垫料和保温灯等,转入猪群前6~12小时控制温度在适合的范围。
要想控制好PRRS,除了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还需要血清学检测;阳性场后备母猪的培育、隔离以及驯化(人工感染);加强产仔舍管理尽可能得到阴性断奶仔猪;稳定母猪群及降低保育猪群饲养密度;场内净化,清群及监测等策略。
六、PRRSV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ELISA在很多地区是标准的检测方法,但是,相比其它很多病毒,PRRSV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ELISA检测呈阳性最多能说明被病毒感染,并不意味着会出现临床问题,也不能说明具有保护性,这和其它的病毒情况不一样。
ELISA检测呈阴性说明以下几个可能性:猪群未感染;猪群刚感染但血清还没有阳转;猪群以前感染过但现在血清呈阴性(蓝耳病一次感染后大约4个月左右转阴,这在母猪群最典型);猪群中的感染被清除且血清呈阴性;试验敏感性低。
通过使用PCR(测抗原)、ELISA(测抗体)等方法在3周龄、6周龄、10周龄、14周龄、18周龄、22周龄时序列测样,就知道自己的猪群是在什么时候感染的病毒。
七、公猪群的PRRSV检测
公猪感染PRRSV以后,血清里很快就有病毒,而精液中则稍晚,因此,采集血液进行血清PCR检测比精液检测更敏感。
公猪检测有两个方法:一是做配对ELISA,做2次,间隔1个月,如果第2次检测发现抗体上升,说明有病毒感染;二是做PCR,间隔1个月采血1次,每次都要将血样留下一部分,下次检测时要加上前1次的一起检测,以免误差。
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隔一段时间采同一头公猪的血样,连续4个月抗体都在下降,但是到第5个月却又上升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新的感染。
八、当前PRRS控制中的难题
现在PRRS的控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PRRSV有很多种亚型,而且到底怎么分型还不能准确知道,亚型之间的免疫原性也很差,相互没有交叉的保护;第二,病毒多次感染以后就可能导致基因变异,在猪场产生产生新的病毒;第三,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好,弱毒苗没有加强免疫的应答;第四,可通过精液传播。
九、PRRS爆发时的管理指导
蓝耳病爆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所有的母猪尽快感染(人工感染),千万不要再隔离,否则1年都结束不了。
(1)条件
后备猪是自己场生产的这种情况,如果这些猪在保育舍里已经感染过PRRSV,就没有必要做人工感染;如果后备猪在保育舍没感染过或刚从外面引进的阴性后备母猪,就须做人工的血清感染。
(2)病毒接种液的制备
收集疑似蓝耳病猪如流产母猪、弱仔等的血清,混合起来,感染阴性的小猪,再从阴性的小猪身上采集病毒血清。
(3)效果评价
接种血清3周以后,ELISA检测100%呈阳性,这就说明接种的血清里含有足够量的病毒,接种有效果。出问题的场其原因主要是:接种血清里病毒量不足;其它病原污染;错误的免疫方法;错误的病毒测定方法。
2.不要返饲母猪的胎衣等病料,因为里面的病毒量很少,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3.禁止24小时以外的交叉代养,尤其不要在产房之间代养小猪,要避免仔猪在产仔舍之间的移动。
4.PRRS爆发期间,要多淘、快淘病仔和弱仔猪.
5.转入保育舍前淘汰体重过轻的断奶仔猪,保育舍严格的全进全出措施,防止继发感染等。
十、蓝耳病的净化
对于母猪舍、保育舍、育肥舍分开的猪场,其净化起来就比较容易。通过血清学调查了解猪场病毒感染情况,找到阴性猪来源,并检查生物安全。一次购入2个月用的后备母猪,同时接种本场血清,然后封群,停止引进阴性后备猪6个月(蓝耳病的散毒期约是40多天,再长也就是80多天,而净化则需要2倍的时间,一般是200d)。6个月封群快结束时,清空保育舍仔猪。这样的猪场就净化了蓝耳病。(详见《今日
养猪业》2009年第3期)
十一、PRRSV疫苗的新进展
美国在PRRS疫苗方面有一些新的尝试,其中一个就是做区域性的自家的亚单位疫苗,从猪场或某一地区的病毒分离出来,并选择特定的毒株进行培养,用特定的方法只把病毒膜蛋白提取出来,做成亚单位疫苗。
美国农业部调查显示,蓝耳病弱毒苗的用量在美国已大大的降低了。现在看来,蓝耳病的基因测序对保护力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至于疫苗是否有效,没有统一的经验,最好的判断方法是测试,测试疫苗是否有效的方法如下:
已经感染过蓝耳病即将淘汰的母猪,采血测抗体,然后注射疫苗,4周后再采血测抗体,如果抗体变化很小或不变,就说明母猪的抗体能够中和疫苗的病毒,则认为弱毒苗有效;如果抗体上升了,就说明原来母猪有的抗体对疫苗病毒是没用的,疫苗还能产生新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