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Rodney Butch Baker 贝克(Dr. Rodney Baker)博士,来自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该大学研究猪病在全球来说,都是实力十分雄厚的。 第一个部分,和大家交流一下,美国控制蓝耳病的尝试, 为什么我们用的疫苗是失败的,在猪场已经有病或没病的情况下,怎么进行蓝耳病的控制和清除,第二部分,和大家谈谈我们在美国做的工作,怎样把蓝耳病病毒阻挡在猪场之外。 第一部分,美国控制蓝耳病的尝试 1,蓝耳病控制的可行性 这就是我想给大家看到的,每一个小点,都是我们猪场所在的位置,艾奥瓦州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在这个州, 养猪是相当密集的,有规模化猪场,也有小规模猪场。在艾奥瓦周围的州,养猪也相当集中,主要位处东海岸,如密尼苏达洲。在生产猪比较多的州,蓝耳病没有被真真控制,大家看到的照片是1986年12月我个人看见的第一例蓝耳病造成的母猪流产。 尽管近来美国的养猪还是大的养猪公司,但是近来“有机猪” ——放养的猪,也逐渐多起来了,这是美国北卡纳宁娜洲养有机猪的一个小型农场,完全是放养,大家可以看见这些猪可以接触的野生动物,在中国,我到过江西和福建,野猪也逐渐多起来了,这些猪和多种可能带病的野生动物、鸟类等都有直接的接触,但是这些小猪场的猪如果开始引进的是蓝耳病阴性的猪,到最后出栏仍然是蓝耳病阴性,并不会受影响,但是一旦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就有可能带进病毒了。 在美国,前些年已经进化了猪瘟、布氏杆菌病、乙脑,已经极少看见猪痢疾和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当然,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仍然存在,但野猪群里面没有猪瘟,却还有伪狂犬的存在,因此,在这些小猪场有爆发伪狂犬的可能性。今天早上还收到一个报告,一个小猪场报道说在猪场附近的野猪身上发现有伪狂犬,这样伪狂犬的净化又成为一个挑战。 在艾奥瓦州,还存在这样的养猪模式,春天买回一批要配种的后备母猪,配种后将产下的仔猪放到已经收获玉米地里饲养,当冬天来临时,将肥猪连同母猪一起卖掉,一年只养一批猪,这种半开放的养猪模式,蓝耳病不成问题,是一种间接性的批次生产,因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冬天,这个地方是空栏的,现在美国还存在这种养猪模式。 当然,在美国,作为个人爱好养几头猪的已经不存在了,20年前,肯达基州(黄烟叶集中地),是个体养猪和养有机猪的方式任存在。 这个照片就很容易联想到咱们中国的猪场了,母猪、小猪、肥猪都养在一起用来生产二元杂的母猪扩繁场,这种猪场在80和90年代的美国很多,中国的工业化养猪起源于这个年代,母猪场、保育、肥育都在一起,这个猪场是自循环的,有兼性发酵池,有人工湿地,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后循环再用,但是现在的环保部门认为这种不能有效处理,再建的猪场不允许再建设成这样。 像这个猪场,肯塔基州有很多硬树林,我就在这里长大,可能是他所在的一个猪场,周围还有其他的猪场,某个偶然的机会实现了蓝耳病的净化,一直保持25年来,仍是蓝耳病阴性,这说明净化和保持蓝耳病阴性还是可能的,尽管来自外面蓝耳病的威胁很大。 2,在美国怎样实现蓝耳病的净化 当然,前面讲的一条龙式的猪场和小猪场现在都过时了,现在的主流养猪业,是现在的这个形式,一个3700头的母猪场,母猪舍、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饲养,繁殖群净化蓝耳病并不复杂,但是如果把保育和育肥群建设到母猪舍一起,就额外增加了净化蓝耳病的困难。 刚才提到,我个人对蓝耳病处理开始于86年,后面的10年的时间内,我们对于蓝耳病束手无策,各种办法我们都试过了,包括使用疫苗、返饲等办法,都没有成功的案例。到了98年,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为何98年是个特别时间?96年,我服务一个24000头母猪公司,有8个母猪场,母猪和保育养在一起,育肥猪在别的地方饲养,这些猪群在每年的冬天都有些零星的传染性胃肠炎(TGE)发生,就是母猪、保育猪、新生仔猪下水痢。大家都知道如果TGE疫苗没有作用。因此,我们下定决心要把这8个猪场的TGE净化,当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返饲新生下痢小猪的病料:下痢猪的小肠,粪便,给整个母猪群一次喂完,净化病毒的时间选在夏天进行。首先我们把整个保育期的猪都搬走相当于部分清群,主要是为了避免保育猪因此下痢。然后给8个母猪场所有的母猪一次喂新生下痢小猪的病料,封群100天,不补充后备猪,让病毒都饿死掉。当时给猪场提供后备母猪的扩繁群偏巧是蓝耳病阴性。没想到净化TGE,把蓝耳病也净化了。如果新生仔猪中有蓝耳病病毒存在,母猪也正好感染了蓝耳病病毒,封群100天,不补充后备猪,蓝耳病也净化了。 我在98年加入PIC公司,在公司里做猪病方面的负责人,总结96年我在24000头母猪场净化TGE碰巧把蓝耳病净化了的经验,究进是偶然还是什么原因把蓝耳病净化了呢?并且是在有保育的母猪群净化疗蓝耳病。如何在PIC净化蓝耳病,通过几批试验,用净化TGE的办法净化蓝耳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整个PIC里的10多万母猪,包括核心群、扩繁群、用户的扩繁母猪群有大有小都完成了母猪群的蓝耳病净化。到目前为止,美国目前现状大约有100万头的母猪群,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做过清除母猪群蓝耳病病毒,大部分的猪场成功过,也有部分转阳了。但是要保证如何不再次感染。净化蓝耳病之后保持一段时间,净化的成本都非常的合算。 下面讲述一个大的养猪体系,在净化蓝耳病前后的一些生产差异。净化蓝耳病在种猪公司是最先作出反应的,现在美国所有的种猪场在卖二元的种猪公司都是蓝耳病的阴性。他们不光是做猪方面的工作,而在运输猪车方面也做了工作,以保证在运输猪的过程中不受感染,同时,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上也做足了工作,并且,对空气过滤方面也做了工作,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美国许多做的好的种猪公司,核心群和扩繁场猪场搬迁到很偏远的州。远离养猪集中地。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净化猪病的应用方法,第一,清群,建群。就是一个猪群里被病毒污染后,把所有的猪都搬走,最少在30天里,我们做清洗、干燥、消毒,彻底合理的话,一般30天后,这个猪场的各个疾病病毒都不会生存,包括耐受性很强的口蹄疫病毒等都不会生存,所以30天以后再引进新的阴性猪群进来,这样的所谓清群、建群,对任何的病原几乎都适用。第二,逐步替换法。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TGE净化的方法,所有的猪群一次性感染后,包括200天内用后备猪,封群200天时间,封群之后逐步一批一批的引进阴性猪,这样逐步替代。这样的方法有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像蓝耳病一样,我们知道,蓝耳病有持续感染的猪(就是在扁桃体、淋巴结中能够分离出蓝耳病的病毒来),但这些毒株并不散毒,这就是有持续感染的猪,但是伪狂犬就不一样,它是终身携带着毒株,这些就和持续感染的猪不一样了,这些猪可以随时的散毒。所以封群,逐步替换的办法不可能用在伪狂犬的净化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做不到,在不少的猪场,因为传染性肺炎携带和随时可能散毒,结合全群的抗生素都不行,伪狂犬因为终身带毒,就更加的不可能了。所以说持续感染,就像蓝耳病这样的病毒,它就没有真正终身的携带者,不可能有随时散毒的,这样的病用这样的方法是适用的。我们在好几个猪场,对支原体(喘气病)也用这样的方法,也做到了净化,因为支原体没有终身带毒随时散毒的猪。第三,一种修正后的逐步替换法。一些兽医认为用自家的病毒感染不放心,给所有的猪打活疫苗,这种方法很多针对蓝耳病也是这样做的,就是所有的猪全部接种弱毒苗,然后封群,对于蓝耳病来说,一般是200天,200天以后,在逐步的引进阴性后备猪,引进的后备猪要经常检测,至少2-3次,引进的阴性猪也可以做信号猪,如果一直是阴性,没有转阳,说明封群成功了。 第四,改良的逐步替换法。就是使用本场的血清人工感染的方法,逐步替换法有三种:一是封群什么也不做,二是打活苗,三是人工感染血清。人工感染血清这种方法用于本场的母猪正在流产,正在发病,而且很集中,流产的同时,我们毫无办法挡住蓝耳病的继续发生,这个时候先引进足够200天用的后备猪,然后用发病母猪的血清接种所有的繁殖群和所有的后备猪,再封群。封群200天,然后再引进阴性的后备。前提就是这个猪场正在流产、正在发病,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它集中在指定的时间里很快的过去,缩短流产持续的时间,并且我们知道在哪一天人工感染的,因此整个母猪群就净化了蓝耳病。有些批次生产小型猪场,封群一段时间,在批次引进阴性后备母猪,蓝耳病同样也净化了。前提是批次生产的猪场。 另外,一些大的生产体系,一些猪场将第一胎的猪集中饲养,而经产母猪集中饲养。这样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蓝耳病阴性的后备猪。200天的时间是足够净化蓝耳病的,但是也有失败的,主要是弱仔的保留和代养,死胎和木乃伊的处理问题,弱仔会将病毒传下去,将病传给母猪。代养不要做,特别是24小时以后就不能做了。增加严格淘汰的程度,以前0.7kg以下的淘汰,在净化中可以0.8kg以下的就淘汰,弱仔和不能全进全出是关键因素。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场,有阴性的后备猪补充和阴性的精液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是防止再次的感染,主要靠生物安全的措施到位,特别注意拉猪的车。 3,实现蓝耳病净化的代价 通过上述的办法,在多点饲养前提下是可以进行蓝耳病净化的,并且代价并不大,通过一年就可以进行蓝耳病的净化。在蓝耳病净化问题上,美国财政并没有给予很大的帮助,并不像伪狂犬净化那样通过了国家立法。对于蓝耳病,猪场已经到了不能在等待的地步了。蓝耳病的净化方法相当的简单明了,并不复杂,代价、成本也不贵,净化用的代价,一般在1年的回报、收益就可以赚回来,需要的资源并不多,主要的是补充的阴性后备猪,阴性的公猪精液,因此在种猪公司很快就能够实施。对于中小型的猪场,在美国1-2万头母猪猪场也能很快的做到。在美国在密尼舒达州摩尔松教授正在做的是区域性的净化蓝耳病试验,进展很大,美国现在就正处于这样的情况。 现在在美国的大公司之间的进展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最大的120万头母猪公司,所有的公猪站都已经净化了蓝耳病,扩繁区以上的猪场也已经做完,他内部有自己的品种、配套系,这个公司的猪场也养在养猪很密集的地方,商品场也有一小半也已经是阴性场。在许多小型猪场现在也是阴性,并且保持阴性。还有一个大约有20万头母猪的公司,即使在养猪密度非常高的地方,此公司也一大半的母猪群净化了蓝耳病。 4,实际案例,净化蓝耳病,成功和收益 Dr. Rodney Baker自己经手的一个案例: 佳绩公司养猪事业部,90年代到10万头母猪,这些猪场曾经是蓝耳病阳性,花了各种措施来实行蓝耳病的净化,从2000年开始对种猪群净化,从2002年实行蓝耳病商品猪母猪群净化,采用上述的改进的蓝耳病净化方法,到2005年达到净化,到现在仍然是蓝耳病阴性,当然,其中有反复的,现在母猪头数到12万头。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大多数养猪公司并不赚钱,但是佳绩公司仍然可以赚钱,可能与他们能够成功清除蓝耳病有关。现在给大家一个指标,窝断奶头数,蓝耳病阳性的时候,窝头数是8.8x头,通过净化后,每窝断奶提供大概多一头猪,当然包括成活率。7个月后开始有阴性后备后,06年,整个生产成绩得到明显的改善。另外,也知道母猪的年死亡率,在有蓝耳病的时候,是14%,现在不到7%,比较综合的指标,每头母猪提供断奶猪的头数,从原来的20头,到22.5头。佳绩公司有个特点,公司的母猪群不是很大,只是800头——1000头,公司的小猪断奶后必须混群,必须千里迢迢拉大玉米产量大的州。通过清除蓝耳病后,混群后的猪保育猪死亡率减少到一半。佳绩公司,当年扩繁群是我帮忙做到的蓝耳病净化。 (上述数据得到现在佳绩公司主管兽医的同意,拿出来分享。十分感谢他。) 佳绩公司的母猪场相对较小,都是800-1000头,断奶后的小猪全部拉走,为蓝耳病的净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当时的模式,保育场一次填满,然后对保育后的场可以做到彻底的清洗、消毒。首先在扩繁群种猪场进行净化,然后就可以提供阴性后备猪。 母猪一年内没有出现大规模流产的场怎样净化蓝耳病。选择的商品猪场是最近一年没有大规模流产的猪场,选择病、弱、死胎测定pcr, 没有发现蓝耳病阳性,这个时候,补充母猪群。另外,佳绩公司的母猪场一个季度补一次,一些猪场至少在90天内没有补后备,同时检测断奶猪是否有病毒,这个时候补后备是否可以?佳绩公司后来的猪场都增建后备母猪隔离场,保持对扩繁群的母猪进行检测,5%的置信区间采集血清样本。在隔离间的后背母猪,停30天的时间,主要检测ELISA抗体,进去时和出来前测定蓝耳病抗体。当然,在后备母猪隔离间时,有很多批次血清转阳的情况,最终发现大部分原因来源于卡车。在这个过程当中,两次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进入猪场,采血和间隔一个月后再次采血,若抗体始终是阴性,证明引种成功。大概用了2年的时间,逐步替代所有的母猪场,封群200天后就不再进行检测。 蓝耳病正活跃场怎样净化。以上是一种类型的猪场,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就是在近一年有母猪流产的情况,是个蓝耳病活跃的猪场,该场打过蓝耳病的活疫苗,不知道是疫苗的原因还是其他的原因。当时,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可以使用发病猪血清,我们当时的做法是一次补充够后备,封场200天。另外在封场过程中,不能代养,特别是24小时以后,另外,每批都必须同时断奶,另外,让技术人员到周围观察,是否有因素会对本场造成影响,大多数的情况下,主要本场的弱仔造成的影响。像这个阳性场,一般是几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就开始监测断奶小猪的血清是否有阳性,一般2-3个月以后就不会发现阳性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封群200天的时间。对这样的阳性场,我们做了同样的改进,也就是有后备母猪隔离间,200天后的后背母猪进入扩繁群后,两次检测仍然是阴性的,就说明这次引种时成功的,这些阴性的后备猪其实成了哨兵猪。 佳绩公司有其特别之处,很多母猪场能继续保持蓝耳病的阴性,同时很多保育猪仍然是蓝耳病阴性,一直到保育后期。但是进入主要的粮食产区后,在育肥期出现蓝耳病阳性的情况,这些猪到育肥期后,这些猪会发烧, 饲料转化率会变差。加拿大同行做过类似的实验证实在育肥期发生蓝耳病的猪比没有发生的猪少赚6美元。 一个猪场是否需要进行蓝耳病的净化,需要进行评估,首先是自己的环境的评估,另外是自己猪场的结构,还有就是有没有阴性的后备猪补充。 实际案例中蓝耳病净化后的效益。佳绩公司根除蓝耳病后,其取得成绩是很大的。 在佳绩的案例当中,我们看到所花成本不高,主要是封群造成的损失,有些母猪错过配种时机。同时在一些公司,使用血清造成母猪流产,但是不会比自然感染流产多。同时佳绩公司清除蓝耳病后,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很多的好处。包括动物福利、饲料转化率、兽药使用等等。窝产活仔数超过10.5 总产仔数为12头,而国内要差1头到1.5头。我估计与蓝耳病的不断恶性循环有直接的关系。净化前保育期的死亡、淘汰率相当的高,超过了10.5%左右,清除了蓝耳病之后,这个公司的混群保育猪死亡、淘汰率降到了4%左右。兽医、兽药的费用下降70%。 蓝耳病进化中各种可能因素的影响和疑问。大家可能会问,成本不是很高,效果这么好,美国自己为何没有真正实现蓝耳病的净化?总结起来看,养猪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总是担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卡车、老鼠、邻居猪的传播等,以致类似的话。 苍蝇和蚊子的影响。以前一个密尼苏达洲一个专家教授研究苍蝇和蚊子可以机械携带病毒,但是研究发现这些病毒本身不会在苍蝇和蚊子的体内增殖。 在美国,母猪在比较温暖的地方饲养,小猪在几千公里外的玉米产地饲养(相当从福建拉到吉林),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存在卡车携带微生物并且传播的风险,更何况,这些卡车还可能进入屠宰场等环境,因此,对运输工具的消毒比较重要。美国现在对拉猪卡车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卡车冲水后不会有微生物积留,同时有卡车消毒间,整个卡车消毒间温度可达70多度,消毒十几分钟及可以达到效果。 空气、老鼠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养猪人可能还有个担心,蓝耳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是蓝耳病病毒对紫外线和温度非常的敏感,在白天有阳光下传播几率很小,在阴暗、寒冷、潮湿的环境下传播的风险很大,所以我们在运输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下雨、阴冷、潮湿天气时运输,以防止感染。美国建立有空气过滤器设施的猪舍比如公猪站,没有例子证明建有空气过滤器的公猪站还会受到空气传播感染蓝耳病病的。当然,现在生物安全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各种各样的人员、物品等等,可能存在一定携带的风险,但是通过洗澡换鞋等措施,还是可以很好防范的。现在为止,没有证据说明饲料可以传播蓝耳病病毒,曾经有人人为喷洒蓝耳病病毒在玉米粉上,但是一个小时后就不会再玉米粉上分离到病毒。要想在美国进行蓝耳病的净化,必须实行区域性净化,大家需要一起动手做这个事情,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如开业的兽医。因为,在几年前,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搞定蓝耳病的事情,不然,新的病原出现就会很麻烦,果然在不久,出现的圆环病毒对猪场造成大的损失,但是,现在,美国一些大公司研究的圆环病毒疫苗证实对圆环病毒是有效的。美国的新式的养猪业,对病毒的净化起到很好的控制。美国现在的猪舍对老鼠的防控很有效的,因此,现在猪的寄生虫要少的多。猪瘟、口蹄疫、胸膜肺炎都得到了净化,但是,现在的副猪嗜血杆菌的问题在蓝耳病的情况下变得更严重了,因此,我们不要抱侥幸的心理等新式的疫苗出现或新的方法出现,现在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蓝耳病的净化。 第二部分 生物安全措施,怎样防止再感染 1,风险罗列和评估。在美国防治蓝耳病重新进入猪场的做法,猪场环境差的猪场,开放性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无从谈起,想美国,这种猪场已经很少了。我们讲的生物安全三个意思,一个方面,本生无此病原,怎样防治疾病进入,二,内部防御,三,已经发病猪场,怎样控制。每一项措施都是需要代价的,因此,对生物安全措施的选择是需要做判断和抉择的。以下对我国的生物安全措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所有的风险因素罗列,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对应于每个风险因素,我们需要干预措施,列出相应的办法,然后评估每一项单一措施需要的花费,把干预措施的实施困难程度排序,我们这些措施一旦实施后,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益,对计算这些成本,我们净化某种病原可能把另外一种病原净化。比如,净化蓝耳病的时候,我们可能净化了传染性胃肠炎,比如在后备母猪隔离场,我们也可以检测并评估其他的项目。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员工满意度的问题。在蓝耳病阴性场,员工的满意度、劳动强度及花在猪上的时间都要好的多。但是,很多老板不是搞养猪生产出生的,他仅仅考虑生产成本。措施的计算,如员工洗澡措施,防治蓝耳和传染性胃肠炎,每年可以增加10美元收益,而员工洗澡可放置性该病为90%,实施难度为1分,洗卡车的措施等,是否需要建立卡车烘干的地方等。对于这些生物安全措施,每一项生物安全措施都需要花费。拉猪车比较重要的,洗车和烘干间是需要花钱的,洗澡是需要花钱的,美国的员工每天都是需要回家的。 2,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 2.1环境。现在大的养猪公司,现在一般都比较喜欢把猪场建立的偏远地点,但是比较难招工。同时后备母猪隔离舍,一进一出的花费,生物安全措施需要15美元。 2.2老鼠、苍蝇和蚊子。现在在美国,老鼠、苍蝇和蚊子等都是进不了猪场的,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更新,需要花费的,其实老鼠携带的病原并不是很多,猪瘟、伪狂犬和沙门是可以携带的。员工的生物安全培训措施是需要花费,也是一部分重要的投入。 2.3空气净化和消毒。现在新的方式,如空气过滤系统,如公猪站的空气过滤器,同时通过长距离的紫外线杀毒,然后将空气进入猪舍。其实,蓝耳病在美国也没有完全控制,仍然造成很多母猪流产。生物安全的过滤器在猪场中的应用。现在在猪场使用上,先用初效过滤器过滤掉灰尘,然后增加中效的寿命。经过实验证实,说明空气过滤对蓝耳病的净化的确是有效果的。保育舍过滤器示意图:装了过滤器后的猪舍需要的风扇需要的功率更大一些。对母猪舍的改造过滤装置。 2.4 措施制定和实施。风险因素需要评估,并且针对不同的场有所不同。对于在猪场中实现生物安全措施是,发放制度是没有用的,最好是培训,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尽量将折现措施简单明了化。定好的措施,需要指定人员负责检查和落实。所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必须有科学依据,不同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有人检查,所有的环节必须有人负责。生物安全措施也有失败的时候,如一8000头存栏,曾经造成育肥猪的大量死亡,结果证实是卡车带毒进入猪场。老鼠可以携带猪痢疾、沙门、脑心肌炎,在美国并不是很担心这种情况。 2.5 苍蝇的实验。我当年做了一个实验,一种在外形上平常苍蝇相似,但是经常叮咬猪并吸血,同时,这个苍蝇可以飞行几十公里,但是存在这样的担心,这种苍蝇是不是可以携带蓝耳病病毒感染猪。当年的实验是这样做的,我们选择30只苍蝇,我们选择10000万倍TCID50的蓝耳病病毒的猪血,让苍蝇吃,然后将苍蝇杀掉,发现最长可以到96小时时候检测到病毒,然后,用96、48、24、12、6、3小时,在让一些苍蝇叮猪,看是否能够传播蓝耳病病毒,这个实验重复了很多次,让这些苍蝇在腹股沟(皮肤薄)叮咬,重复了一年的时间,没有发现一次可以感染猪的情况。蚊子中也有12小时可以存活的证据。有理论也证实,苍蝇和蚊子叮咬吸血一次后,三小时内不会再叮咬其他动物。上述的实验也证实,苍蝇和蚊子不是蓝耳病传播的重要的来源。通过进一步研究后,很多我们担心的并不是很重要蓝耳病传播的因素。 2.6 其他传播的重要因素,如公猪精液和卡车。当然,公猪的精液是很重要的,拉猪的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拉猪车需要专人负责,检测。检测完毕的车辆必须做好标记。建立的卡车烘烤间中配备有热风机,当卡车开进去后,在卡车的8个位置方有温度传感器,当温度都达到74度后,维持10分钟,此次消毒可以完成。一辆卡车大概要用30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从清洗、消毒和烘干的过程。对有一些种猪场,并不是每天拉猪,其实可以烘干粮食的烘干机吹热风也是可以,当然,可以用蒸汽来达到这个温度。蓝耳病和传染性胃肠炎对干热比较敏感,而圆环病毒对湿热比较敏感。拉饲料的车,我们认为风险并不是很重要的风险,但是我们认为拉饲料的车的车轮和司机是个风险因素,车辆必须清洗,司机必须严格要求。卡车烘烤的技术温度为74度10分钟,这种情况下,卡车就不用担心了。曾经做过实验,在卡车在放置与卡车相同材料的盒子,盒子中有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病原,经过烘干后,130几列烘烤卡车没有发现活的病原存在,而几列没有烘干的卡车经过太阳晒的,却有活的病原存在。 进场的人可以携带很多病原,现在事实证明,洗澡时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通过洗澡,员工的因素也不复杂。 美国的猪场也有人偷猪,其实就是怎样避免闲杂人等的进入是个重要的因素。曾经有三个猪场发现了这种问题,最后调查就是由偷猪的人进入该场。美国养猪场的工人天天需要回家,美国猪场的洗澡设计是将工人自己的衣服放在一个小房间,然后穿猪场的鞋通过一个通道进入洗澡间,洗澡后进入猪舍。而其他物品侧是需要通过熏蒸间后在进入。当然,针头是很重要的,水鞋的底下,拉猪的底下的档猪板,处理蓝耳病病猪人的手上,都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关于用的问题,用水库的猪场,需要注意的是,野鸭可以传播流感,禽的结核病,大肠杆菌、蓝耳病、沙门等等都可以通过水传播。曾经有个猪场有两次的流感和蓝耳病都与使用水库水有关。其他方面,包括饲料、饲料车都是风险比较低的。 关于消毒剂问题,在美国使用的还是卫可等。 3 实际案例,防止再感染蓝耳病 挡住病原进猪场需要对各种生物安全措施进行评估,接下来看第三个案例。 3.1一条龙式的生产模式,怎样净化蓝耳病。一条龙式的生产模式,母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全部在同一个场中,这样的场,我们怎么搞蓝耳病的净化? 这样的猪场,若一次发过蓝耳病后,过段时间,自己也会平息,仔猪有大部分是阴性,但是在生产肥育期,母源抗体消失后,猪只开始发病,因此,生产肥育期的猪是各种病原可以存在的地方,并且成为适宜病原增殖的培养箱。如果可以提供阴性的后备猪源,猪场的老板应该考虑如何净化蓝耳病。若母猪在一定时期(1年或以上)内没有流产过,需要测定断奶期或保育后期小猪抗体,若这些小猪无抗体,需要把所有中猪搬到另外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可能处理母猪的情况下,先将肥育猪放到其他地方。还有一个情况,母猪正在流产,1200头母猪,每周流产20几窝,这个时候最经济的办法,是一次性把后备母猪填满,然后用血清接种所有的猪,6-8周后开始监测初生小猪,4-5周后测保育猪,也检测不到病毒,大约保育猪没有病毒的前两周,将生产肥育期的猪转走,栏舍清空,彻底消毒,一般一个繁殖周期,这个猪场的蓝耳病可以净化。这个方式最大的代价在保育区和肥育期需要清群。上述是有阴性后备来源的场。还有下述的情况,后备母猪是自己补充的,那该怎么办?前面的母猪情况是一样的,若保育仍然是阴性的,测保育结束后转移到其他地方作为后备,然后保育清群、彻底消毒,中大猪到后期也需要清群、彻底消毒一次。 3.2 分点式饲养模式,怎样净化蓝耳病。25000头母猪(1种猪场+4商品场)的实际案例,案例比较复杂,但是真实的,第一步进化种猪场,后面的商品场是病毒活跃期,无论如何,我们都想将其净化掉。这个时候对4个商品场就有个要求,需要一个猪场比较大一点,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初胎母猪的猪场,其他四个猪场的后背母猪来自种猪场,后来的后备母猪分到一个场,断奶后的小猪转到其他三个场,然后这个场就变成了初胎母猪场,这个时候第一个母猪场分成两种情况,并且在这个猪场建立的有个后备母猪隔离舍和检测设施,进来检测是阴性的,此时进到第一胎母猪,配种直到分娩有110多天成了稳定的场,这个时候就是稳定的群体,(配种后母猪群散毒只有10多天,)假如这个场不能稳定,那么上述案例说如果如果保育、肥育培育病毒,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问题: 1,后备猪强调两次检测,检测的是不是同一头猪? 后备母猪进来需要检测两次,有的时候是两次检测同一头猪,有的时候是随意检测,有的时候是放几头后备公猪(蓝耳病阴性的)在猪舍中作为哨兵动物,只是检测这几头猪,只要有阳性的出现,表明蓝耳病存在阳性情况。 我们现在封群逐步替代,已经实现了蓝耳病的净化,检测保育残次猪,如果出现了pcr阳性的情况,就需要重新检测,如果是用ELISA检测,有5%左右的误差范围,但是实际过程中,发现误差范围比这个要大,大约在20%,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测。 2,问:我们场是一个种猪生产场,一直不对外引种,如果用修正的逐步替换法(打弱毒苗)净化蓝耳病,出来的仔猪怎么办?会不会感染蓝耳病?母源抗体能否保护仔猪? 答:这个问题说的还是一条龙生产的猪场,保育、育肥都在同一个场,归结的措施就是:保育、育肥需要清场一次,保育、育肥的猪需要搬离这个场2-3个星期,只要保育、育肥在这个猪场,净化就没有希望。 3,问:有人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否可以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 答:原理说起来很有道理,感染肺泡巨嗜细胞的几种病毒,蓝耳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肺泡巨嗜细胞,经过呼吸渠道感染;在实验室观察到什么,但是在生产上没多大的用处。抗生素是不可能对病毒有效。 4,问:怎样确定一个猪场是蓝耳病阴性场? 答:测保育后期的猪,如果连续三周内都是阴性则整个场是阴性;如果是母猪场则测断奶仔猪,是阴性则整个场是阴性。几个阶段抗体抽检,若抗体全是阴性,说明阴性;若有可疑的(检测ELISA值),加大规模抽样后,PCR抗原检测。 5,问:用不用血清对我们的母猪场有多大的影响? 答:不用血清让它自然感染自然流产有可能流产的母猪比原来多也可能比原来的少,但比原来的多要常见。用血清最大的好处就是比原来的时间缩短了,但流产的头数也不会比不用血清多。用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引进后备猪。 6,关于卡车的问题和血清稀释的问题? 关于血清的问题,大多数猪场的采产房的弱仔,使用血清时候需要检测,PCR阳性,然后在考虑定量PCR的检测病毒粒子浓度,然后考虑适当稀释,加入适当抗生素,同时离心充分,不能有红细胞残留。(考虑在肺泡巨噬细胞上分离,考虑用保育猪传代消除其他病毒如猪瘟的影响)。 7,活苗或灭活苗的问题? 猪场分离病毒的灭活苗,有一定的效果; 通用的商品化灭活苗,不能阻止感染; 重复6次试验,对阴性猪,每隔两周打一次灭活苗, 蓝耳病产生抗体的时间约60天,如果在育肥猪发病,还有机会在10天左右使用蓝耳病的活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