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01|回复: 6

关于奶牛能量、蛋白、纤维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欢迎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1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统一企业畜产畜产科技研究课
吴进南
在荷兰牛来说乳脂率在泌乳头45天超过5.0时,吾等可确认牠一定在严重地失重中,而且牠的血浆非脂化脂肪酸(NEFA)含量高。此外,整个牛群总乳之乳蛋白质比率与乳脂率一样高或甚至还高时(例如:乳脂率3.2﹪,乳蛋白率3.3﹪),吾等可确定有相当多的乳牛有瘤胃过酸症。乳牛产后因不当的饲粮转换,容易发生产后食欲降低、代谢障碍、及严重失重。
    产后因采食热能不足,以致于乳牛利用消耗体脂肪来获得能量,体脂肪分解成长键脂肪酸,呈非脂化脂肪酸(NEFA)的形态于血液循环中以为泌乳初期主要能量的来源。产后乳牛摄取的能量越是不足,血液循环中的NEFA含量越高。血液中NEFA含量高时,乳脂率也会提高。
   饲粮能够引发泌乳初期及高泌乳牛代谢性问题:时常吾等虽然有非常好的饲粮配方,但是遇到苜蓿草非常干襙、极易碎成粉状时,若在TMR车中混合太久,尤其容易使混合出来的东西缺乏有效纤维,极易引发酮体症与第四胃变位、失重、脂肪肝、高NEFA及高乳脂率。太早给与或给与太多浓厚饲料或太多容易分解的淀粉,则易引起瘤胃过酸症。
   假如乳牛群乳蛋白率与乳脂率一样高,或高过乳脂率超过15-20﹪,饲粮中可能含过量非纤维性炭水化合物或长纤维草料不够,或以上两种情况都发生,即草料纤维(量及长度)及非纤维性炭水化合物(过量)都不适当。
(摘译自Ray Hinders
Milk fat percent, fat
protein ratio can indicate metabolic problems.
Feedstuff, Oct. 8 ,2001.
转自 中国TMR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1-7 09: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纤维含量与乳脂率什么关系?“缺乏有效纤维,极易引发......高NEFA及高乳脂率”?哪位高手给解释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7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纤维的这个说法不是学术上的吧!根本就没有这个名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7 2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淀粉和纤维摄入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是瘤胃和组织代谢的主要生能物质,是瘤胃中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了给高产奶牛或泌乳高峰期提供所需的能量,常常减少配合日粮粗纤维的比例,增加非纤维性碳水合物的含量,从而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挥发性脂肪酸及比例,随着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30-42%)的提高,日粮在瘤胃中发酵,PH值下降,促进丙酸的合成,乙酸和丁酸的比例相应下降,则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提高,而乳脂率则会有所下降,对于低产或泌乳后期牛只,饲喂高纤维日粮,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和丁酸的比例提高,乙、丁酸是合成乳中短链脂肪酸的前体物质,这样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会下降,而乳脂率则会相应提高,或随着奶产量的下降,使牛奶乳成分含量都会相应提高。
     粗蛋白质摄入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供给奶牛——蛋能平衡及充足的日粮,这样就能维持正常的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如日粮供给的粗蛋白质不足或能量不足(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要能源和氮源,用于合成乳蛋白的氨基酸转化为能量而被利用),者会造成乳蛋白含量的下降。据资料报道:添加过瘤胃限制性氨基酸(赖、蛋氨基酸)和烟酸,能提高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在生产实践中,高蛋白进食量会影响泌乳早期的脂肪代谢,增加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采食高非降解蛋白质(可能是节约了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能源,即合成乳中脂肪酸的前体物质乙酸和丁酸),可提高乳脂肪率。由低纤维导致低脂肪时,饲料中增加粗蛋白质可得以改善,且改善程度比高纤维饲料还显著,据资料报道:饲料蛋白质从15.4%提高到20.7%,乳脂肪率提高30-50%,这可能与蛋白质分解成氨而使PH升高,改变发酵类型,且影响了体脂肪代谢有关。
    脂肪及脂肪酸摄入量对乳成分的影响
脂肪不仅是一种浓度高且容易利用的能量形式,而且是奶牛乳腺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必要因子。为了缓解高产奶牛或泌乳高峰期出现的能量负平衡,保证奶牛的正常代谢和牛奶乳成分,饲料中淀粉含量又不能过高,在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热门话题。比较理想的日粮中脂肪应有三种形式供给:常规谷物和油饼类饲料中的粗脂肪(玉米、豆粕等)占干物质的3-3.5%,未加工的油籽类的种子(棉籽、膨化大豆等)占1-1.5%、过瘤胃保护性脂肪效果不太理想,因脂肪对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系统有毒害和抑制作用,包裹瘤胃微生物,降低酶的表面活性,降低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特别是在高精料低纤维的日粮中,日粮中脂肪在瘤胃中被分解、氢化、异构、氧化等作用,同时又重新合成自身脂类,如纤维素过低,在氢化过程中,结构改变,成为同分异构的反式脂肪酸,使乳中反式脂肪酸浓度增加,并对乳腺细胞乙酰CoA羧化酶产生阻碍作用,抑制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的合成,反而会造成乳脂肪率的下降。另外添加的脂肪,在瘤胃中不能作为能源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这样也会相应造成乳蛋白含量的下降。故日粮中添加脂肪最好与高非降解蛋白质和高纤维相结合或是保护性脂肪效果较为理想,负面影响最少,而使奶产量和乳成分不会下降。
     缓冲剂对乳成分的影响
在谷物含量、非纤维性碳水合物含量高和有效洗涤纤维低的日粮中添加瘤胃缓冲剂,可减少消化紊乱,防止酸中毒,提高血液PH、奶产量和乳脂率。常用缓冲剂及添加量为:碳酸氢钠占精补料的1-1.5%,氧化镁占精补料的0.5-0.8%,或两者同时补饲较为理想,比例为2-3:1。
   总之,日粮中蛋能平衡且充足、纤维素含量适宜及干物质采食量摄入最大化,这样奶牛的奶产量和乳成分相应就会得以改善。通过监控乳脂蛋白比,可用来判断日粮是否合理,一般为1.12-1.13,若过高(高脂低蛋),则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即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不足,粗蛋白或过瘤胃蛋白缺乏,粗脂肪和纤维素过高等造成,可适当增加精料和优质全株玉米青贮的喂量及提高日粮的过瘤胃蛋白质含量;若过低(低脂高蛋),则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过高,粗饲料过低,有效洗涤纤维不足,存在酸中毒,应增喂优质干草,增喂瘤胃调控剂等。合理科学的日粮是可以调控牛奶乳成分的,合理的饲养方法是:精粗饲料合理搭配,饲喂优质干草和青贮,给予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且使蛋能平衡,并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这样才能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消化活动,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平衡,不仅能保持稳产、高产,而且还能提高牛奶的干物质含量,保证牛奶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8 11: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xcv1234 的帖子

:qinang:,不错,这才是营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LZ说的有效纤维是不是"ADF"
NEFA 奶牛有做检测么 我记得好像叫“血清游离脂肪酸”,人得糖尿病NEFA含量会升高
好像老外研究的比较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0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乳脂率达到5,好像不多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9:2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