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30 18: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年Ivy和Olbderg在胃肠道中发现了一种肽类物质,它能刺激胆囊收缩和胰腺分泌,后来将这种肽命名为胆囊收缩素(CCK)。1975年Vanderhaeghen、Signeau和Gepts报道,CCK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存在,起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作用。在80年代早期,大量研究显示CCK与多巴胺(DA)在多巴胺神经网络中共存,且它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着作用。近年来,由于对不同CCK受体特性的了解和选择性CCK受体激动剂的发现,又重新激起了人们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兴趣。现就CCK的分子结构、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和它在焦虑障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1 CCK的分子结构
CCK是具有多种分子形式的多肽,最早发现的是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CCK33,分子量为 3 918。以后又陆续发现CCh58、CCK39(分子量4 678)、CCK12(1 611)、 CCK8(1 139)和CCK4(599)。
CCK的生物活性取决于C端的氨基酸片段,C端的5肽与胃泌素的C端相同,人工合成的CCK8和CCK12具有天然CCK的全部活性,而且CCK8比CCK33的生物活性强3-12倍。近来研究发现,CCK存在两种主要的受体,即外周的CCKA受体,它对CCK8s(C端为硫酸酯的CCK8)的亲和力高于CCK4或胃泌素;中枢的CCKB受体,它对所有的CCK成分均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发现,CCKA受体和CCKB受体的区别是对各种激动剂和拮抗剂亲和力的不同。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的CCK受体属于B型,在小脑后脚。孤束核和脚间核存在着CCKA受体。
2 CCK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CCK是数量最多的神经递质之一,其中以CCK8含量最高。大脑皮质和下丘脑含有丰富的CCK,其次为垂体、海马、中脑、小脑扁桃体、脑干和脊髓后角。在中脑-边缘及中脑-皮层DA系统的神经元中,CCK与DA共存,但投射到锥体外系的DA神经元中没有CCK,CCK只对投射到边缘系统的DA神经元起反应。CCK能增强DA受体的亲和力和受体数,影响DA的释放和更新。另外,在某些神经元,CCK还与含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及P物质等的神经元共存。
中枢CCK与许多行为效应有关。CCK8微电泳可以迅速兴奋大脑皮层、海马和脊髓背角神经元。局部注射到中脑被盖腹侧校可兴奋DA神经元。在饥饿或饱食时,下丘脑的特异部位能释放CCK或与CCK起反应。另外,CCK还有镇静、镇痛、降温、抗震颤、抑制逃避反应等作用,在正常人可引起恶心和倦睡。边缘系统中CCK含量较高还与学习、记忆、情感反应及社会行为有关。
3 CCK与广泛性焦虑(GAD)
有资料显示,动物模型的焦虑反应和人类的病理性焦虑均涉及到CCK系统。如CCKB受体激动剂CCK4能诱导动物模型发生唤醒和恐惧反应,CCKB受体拮抗剂能使小鼠和猫的探究性活动、猴子的倾从和烦躁行为、老鼠的防御性攻击行为等减少。
Philipp等(1992)在比赛前1小时和比赛后立即检测了19例健康长跑运动员的血浆CCK,并与休息状态下及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比赛前血浆CCK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比赛后只有轻微升高。We(1995)研究发现,注射CCKB受体激动剂五肽胃泌素后,GAD的惊恐发生率为71%,而年龄、性别与之配对的正常对照组为14%,这表明CCK是人类正常焦虑反应的调节剂和中介者,与惊恐障碍、GAD等病理性焦虑状态有关。
有证据表明,CCK8s和CCK4同时调节焦虑,且二者之间也相互拮抗。另外,CCK能增强蓝斑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活性。如在蓝斑核注射神经毒素,能选择性地破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导致前皮质和下丘脑CCK受体密度增高。
4 CCK与惊恐障碍
1984年Rehfeld在观察外源性CCK4对健康志愿者胰岛素的分泌作用时,发现外源性CCK4能产生一系列的副反应,包括焦虑、阻塞感和非真实感,这些副反应与惊恐发作的症状一致。De Montigny(1989)发现,在健康志愿者身上注入CCK4能诱发焦虑和短暂的惊恐发作,同时血浆皮质醇和催乳素升高。Bradwejn等(1990)将有过惊恐发作史的患者与正常人做了比较,发现使用25μgCCK4时,前者的惊恐发生率为91%,正常人为17%;使用50μgCCK4时,前者的惊恐发生率为11%,正常人为47%。可见惊恐患者比正常人有着显著高的惊恐发生率。另有大量研究证实,是CCKB受体拮抗剂而不是CCKA受体拮抗剂具有抗焦虑作用,在治疗前服用CCKB受体拮抗剂(如L365,260,CI-988,LY26,269)能减轻 CCK激动剂的致焦虑作用。有人对CCKB受体拮抗剂(L365,260)对CCK4诱导的惊恐作用进行了研究,29例惊恐患者(伴或不伴广场恐怖)在服用CCK4之前90分钟服用L365,260(10mg或50mg,口服)或安慰剂,然后服用20μgCCK4,结果75%的患者发生了惊恐,L365,260未能完全阻断CCK4的作用,但50mg L365,260在减少CCK4诱导惊恐症状的数量和程度以及惊恐发作的次数上显著优于安慰剂,10mg和50mg L365,260在减轻CCK4导致的心率增加优于安慰剂。这项研究显示,CCKB受体调节CCK4 在人体的致惊恐作用,CCKB受体拮抗剂可用来治疗惊恐障碍。但Atulc等(1999)研究发现,CI-988对CCK4诱导惊恐的拮抗作用与安慰剂无差异,他们推测可能与CI-988的分子相对较大、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和血浆清除率高有关。
5 CCK与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
有证据表明,CCK与γ-氨基丁酸(GABA)系统关系密切。CCK存在于皮质、海马、杏仁核的GABA合成神经元中,长期服用安定后撤药,会导致前皮质区CCK8位点上调。Bradwejn等研究发现,苯二氮卓类爱体激动剂能选择性粘抗CCK8诱导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的活性,而对乙酰胆碱、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盐诱导的兴奋作用则不能拮抗,并且非苯二氯卓类药物氟哌啶醇、苯巴比妥和眼尔通对CCK8诱导的兴奋作用也缺乏疗效。另外,Bradwejn等还发现氟吗塞呢(flumazenil,苯二氯苯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断苯二氯卓类受体激动剂对CCK8 诱导的兴奋的拮抗作用。有人使用微电泳法将PK8165(一种苯二氮卓类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肯定的抗焦虑作用,但无镇静、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渗入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它能减弱CCK8诱导的兴奋。这些研究均证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能拮抗神经肽的中枢作用,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故有人认为CCK和苯二氮卓2个系统均能作用于GABA受体,从而诱导或阻断焦虑。
另有研究表明,NE能、5-HT能和腺苷能受体能调节CCK激动剂的作用。Vasar等(1993)发现在啮齿动物身上,caerulein(一种CCK激动剂)的致焦虑作用能被5-HT3受体拮抗剂昂氮斯通(ondansetron)所阻断。也有资料显示,α-和β-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内源性CCK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改变惊恐性焦虑时起作用。而CCK4在非人类哺乳动物所诱发的焦虑能被腺苷A2受体激动剂(NECA)所拮抗,这支持CCK与腺苷能受体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同时腺苷受体还能调节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的临床作用,调节咖啡因的致惊恐作用等。另外,CCK在调节HPA轴活性上也发挥了作用。在人体使用CCKB受体激动剂能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分泌升高。在动物模型上,研究者发现外周使用CCK8能通过迷走神经传人通路刺激ACTH释放,而且中枢给予CCK8也能刺激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释放。Mannisto等(1994)发现,刺激CCKA受体能抑制促甲状腺素和垂体前部的生长激素(GH)分泌,而刺激CCKB则得出相反的结果。
最近,有人发现心理因素也在CCK致惊恐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6 展 望
综上所述,CCK系统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CCKB〈/sub>受体拮抗剂的作用已得到了药理学的证实,已有药厂投入生产,近期有望用于临床。另外,CCK4是理想的致惊恐药物,可将它用来研究焦虑障碍的病理机制。而选择性CCK受体的发现和CCK受体亚型的克隆,也为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工具,这对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袁勇贵 张心保 苏州医学院附一院 吴爱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