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繁殖力直接决定着养猪的经济效益,大家都知道猪属多胎动物,繁殖潜力较大。但繁殖力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把握好,整个养猪效益就会减少很多,甚至是亏损。以下有几个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是理论知识,但理论对实践也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大家蛮看下,有其他方面要补充的提下哦)
选种。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不好的,后天就算花大成本也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选留,结合家系繁殖性能,选留身体各部发育匀称、被毛稀疏、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和阴门大而正常,同时要求后腿开阔。最好是两排乳头间隔较大,脐前有3对以上乳头的母猪留种。产仔7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应予以淘汰。
合理安排配种季节。母猪最好在春季4—5月配种,8—9月产仔;9—10月再配种,来年1—2月产仔;2—3月再配种,6—7月产仔。反复循环,这样可使母猪多在春秋两季配种产仔。
保持体况。虽然母猪要吃好,休息好,少活动,但是不能过胖,过于肥胖的要控制膘情,否则会影响繁殖力,以7—8成膘为宜,加强其运动;母猪体况较差的,尤其是经产母猪,配种前10—15天,每天加料1—1.5公斤,同时多喂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这样能多排卵,排好卵,对提高其受精率和促进精卵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适时配种。就母猪品种来说,本地母猪应在发情后2—3天配种,杂交母猪和培育母猪应在发情后第2天下午配种;就母猪年龄来说,应按“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配种。
母猪孕期的饲养。母猪怀孕后,应掌握“两头精,中间粗”饲养原则,整个妊娠期要喂给充足的青绿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母猪怀孕后的20天左右,需要的营养物质高,在饲养上要给予充分照顾;母猪临产前的一个月,胎儿体重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而且由于子宫体积的扩大,消化器官受到挤压,易造成猪的采食量不足,应喂给营养丰富的饲料。
卫生防疫要抓好。高温季节对母猪受孕影响很大,环境温度超过30℃以上时,死胎、弱胎明显增加。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妊娠母猪常常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成活率低等现象。因此,猪舍应保持冬暖夏凉,清洁卫生。在管理上要细心周到,防止机械性流产。如有流产前兆,要及时注射黄体酮。除每年定期防疫猪瘟—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三联苗、猪口蹄疫等疫苗外,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2—3周,可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每隔半年免疫一次;经产母猪在配种前可注射乙型脑炎疫苗,间隔2周后重复接种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繁殖障碍综合症—细小病毒三联苗。本文由第一农业网提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