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53|回复: 1

常见霉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曲霉属
  曲霉属主要的产毒 曲霉菌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和棕曲霉。这些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 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和棕曲霉毒素。曲霉属的颜色多样,而且比较稳定。营养菌丝体由具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无色或有明亮的颜色,一部分埋伏型,一部分气生型。分生孢子梗大都无横隔,光滑、粗糙或有麻点。梗的顶端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在顶囊上生出一层或二层小梗,双层时下面一层为梗基,每个梗基上再着生两个或几个小梗。从每个小梗的顶端相继生出一串分生孢子。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构成一个头状体的结构,称为分生孢子头。分生孢子头有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放射形、棍棒形或直柱形等。曲霉属只有少数种形成有性阶段,产生封闭式的闭囊壳,某些种产生菌核或菌核结构,少数种可产生不同形状的壳细胞。
  2、青霉属
  青霉属主要的产毒霉菌包括黄绿青霉、橘青霉、圆弧青霉、展开青霉、纯绿青霉、红青霉、产紫青霉、冰岛青霉和皱褶青霉等。这些霉菌产生的毒素为黄绿青霉素、橘青霉素、圆弧偶氮酸、展青霉素、红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和皱褶青霉素。
  营养菌丝体呈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或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气生菌丝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该菌丝(除个别种外,不像曲霉那样生有足细胞),单独直立或作某种程度的集合乃至密集为一定的菌丝束,具横隔,光滑或粗糙。其端生有扫帚状的分枝轮,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次到多次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即产生孢子的细胞,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富枝。小梗用断离法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枝的链,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时呈无色或呈别种淡色,但决不呈污黑色。少数种产生闭囊壳,或结构疏松柔软。较快地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或质地坚硬如菌核状由中央向外缓慢地成熟。还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3、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主要的产毒霉菌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雪腐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梨孢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等。这些霉菌产生的毒素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等。在马铃薯一葡萄糖琼脂或察氏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发达,高0.5—1.0cm,或较低为0.3—0.5cm,或更低为0.1—0.2cm稀疏的气生菌丝,甚至完全无气生菌丝而由基质菌丝直接生出黏孢层,内含大量的分生孢子。镰刀菌属的菌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形态多样,如镰刀形、线形、纺锤形、披针形、柱形、腊肠形、蠕虫形、弯曲、直或近于直型等。顶端细胞呈多种形态,如短喙形、链形、钩形、线形等,大分生孢子产生在菌丝的短小爪状突起上或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或产生在黏孢层中。大多数镰刀菌的小分生孢子通常假头状着生,较少为链状着生,或者假头状和链状着生兼有;小分生孢子生于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形状多样,如卵形、椭 圆形、梨形、纺锤形、披针形、腊肠形、柱形、锥形、圆形等,通常小分生孢子的量较大分生孢子为多。气生菌丝、子座、黏孢团、菌核可呈各种颜色,基质亦可被染成各种颜色。有的种会产生厚垣孢子,顶生、单生、或多个成串、或成结节状,无色或具有各种颜色,光滑或粗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5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不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6 00:2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