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1|回复: 0

[水产] 美国水产品贸易赤字增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1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美国拥有丰富天然资源,但根据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的年报,受高度规范的美国水产业在全球竞争当中表现欠佳,2009年渔获量又略为下滑。

  在此份涵盖2009整年的调查中,反映出二十年来天然资源保护优先于生产力的趋势。

  美国在食用和商业鱼类的捕获量减少6%而为79亿磅,总金额则下跌11%而为39亿美元,使得联邦贸易赤字多出22亿美元,而达2,800亿美元以上。

  根据NOAA调查,2009年美国渔业体制大部份没有改变,依旧采繁重和有效的管控措施来管理渔民,这使捕获量减少,但却让渔业在迈向永续发展上更进一步。相关管控措施包括限制渔民出海天数,及在不同时期禁止进入某些渔场。不过新英格兰底栖渔业的捕获量却在2009年成长11%,从1,220万美元增加到1亿110万美元。在扇贝的贡献下,麻州新贝德福港(New Bedford)依旧是美国捕获量总值最高的渔港,产值为2亿4,920万美元,产量达1亿7,000万磅。

  以全球来看,NOAA报告中亦引述2008年全球野生和养殖在内的渔业产量增加1.7%,其中中国产量占全球渔业产量之33%,称霸国际。以美元计价来看,美国渔业产值占全球第六,不但输给中国,还排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之后。这些国家的渔业产值大都占5%,美国略少一些。

  NOAA用来追踪永续渔业发展的指标(The Fish Stock Sustainability Index)连续十年攀升,从555.5来到573,涨幅3.5%。和2000年的357.5相比,总共增加60.1%。

  这种以牺牲经济来强调资源保护的立场,使得欧巴马政府得以进行彻底的改革。虽然美国自2009年开始加速渔业的转型,不过「美国渔业报告」(Fisher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Report)中显示,目前依然承袭布什政府留给民主党的制度。

  渔获配额制度从柯林顿时期便开始在部份地区实行,并且一直延续到布什政府。该制度允许渔民合作,并且为每种鱼类分配可捕获之总额度,鼓励渔民与外部投资者和同业们进行配额买卖交易。

  欧巴马政府政策由NOAA总署长Jane Lubchenco执行,她在主流业界的反对声中,将这项改革列为最优先级。而这不但为沿岸经济带来巨大成本,也花上了欧巴马的政治筹码。

  新贝德福与格洛斯特之渔业利益团体提出诉讼,质疑底栖渔业渔获配额措施的动机,以及其是否违反宪法第16条修正案。

  Lubchenco承认,配额制的确消除「相当程度」的小型渔船渔业,并对大公司较有利。

  反对欧巴马政府在英格兰地区推行渔业重造、现代化、资本重新规划的整合势力是支持欧巴马之国会团体。成员当中有代表新贝德福的Barney Frank、民主党麻州参议员John Tierney及John Kerry。同时还有几位重要共和党员参加,例: 缅因州的Olympia Snowe和麻州的Scott Brown参议员。

  一般认为麦格森-史帝芬渔业保育与管理法(Magnuson-Stevens Fisher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Act) 更能在保育需求以及自1990年中期发展至今之渔业团体的经济利益上取得平衡。

  就技术性来看,美国经济已从泡沫时期恢复,但国际贸易赤字与工作机会减少的情形最近仍受到关注。9月10日纽约时报便报导关于渔业的贸易赤字消息。

  美国工商业理事会(United States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Council)Alan Tonelson和Kevin Kearns写道,成功的复苏计划需用积极的措施来减少贸易赤字,包括采用新的或扩大关税来鼓励国内采购,抑制进口。还要有一连串强化工业的政策,以增加生产优势并掌握新机。

  NOAA指出,美国渔业的贸易赤字是源于国内捕获成本过高。新罕布什尔州渔民则表示,渔业的贸易赤字报告并没有那么单纯。

  新英格兰渔业管理委员会(New England Fishery Management Council)成员,同时也长期研究国际渔业的Goethel说,政府官僚体制也很可能促成渔业之贸易赤字,但它难以量化来证明。他描述美国渔业比大多数欧洲和亚洲的渔业都还先进,只是许多进口品就算加上运费也比国内供给便宜。唯一能让渔民们受益的贸易政策改变是NOAA要求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鱼类都必须是永续渔业之产品。

  文章来源:中国鳗鱼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2 01: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