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1|回复: 4

[养猪] 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的反思<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19: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dpyljj 于 2010-11-3 19:07 编辑

本文精点:在国际资本控制下的世界粮食生产目标已经扭曲为:农业发展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减少饥饿,而是利润的增长!在农业工业化陷入危机与困境的面前,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是,中国农业需要现代化,但不是目前所定位的工业化式的现代化,而是需要从工业化方向定位转移到农业生态化定位上来,从西方式的农业工业化模式转变到探索适合中国特色、适应生态文明的农业现代化上来。
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的反思
作者:张孝德    文章发于:中国经济时报  
目前国内学者与地方官员,在谈到中国农民和农业的现代化时,无不以非常坚定的口气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就是规模化、产业化或资本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一系列与我们的预期相悖的问题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思路。

  第一,正确认识农业的规模化,谨防陷入过度规模化带来农民失业、乡村社区消亡、多样化遭到破坏的陷阱。

  按照工业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因为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有效地使用机器,只有集约化经营才能降低管理费用,提高农业生产率。然而,无论是理论上分析,还是农业发展的实践都证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都未能像在工业产品生产中那样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农业规模化确实可以提高人均的产出效率,但不等于能提高土地亩产的效率。无论农业机械化程度有多高,决定农业粮食产出决定性因素的土地总量,不会因规模化或机械化而增加。在土地数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农业的规模化与机械化经营,提高的是人均生产率,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粮食的产出率。工业生产领域的规模化、机器化之所以能够实现人均效率和工业品总量的增加,是因为工业产品所依赖的原材料供给可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不会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增加。农业的规模化与机械化,产生最大效应的是原先由五个人干的活变成一个人干而已。而作为农业产出的粮食总量不会发生实质性增长。如果按照工业经济的原理,期望通过农业规模化与机械化实现农业产出率的提高,这显然是一个理论上的误区。

  农业规模化的陷阱在于:

  一是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多样化农业体系崩溃,甚至造成农业产出量的降低。规模生产在短期内,也许可以提高单一作物的亩产量。但是追求规模化的单一种植,长期下去,会导致土地肥力衰减,农作物多样化遭到破坏,最后会陷入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种子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传统家庭式农业或现代的小规模农业,具有通过多样化种植与养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与气候的优势。大量数据统计与事实证明,小规模农业的综合产出率高于规模化农业。

  二是农业生产的过度规模化,会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农村社区经济萎缩,甚至消亡。在土地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农业生产规模化速度快于工业化速度,则会出现大量失业农民。这也是目前拉美工业化陷阱的主要原因所在。在巴西和阿根廷,由于不顾实际,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土地经营大规模集中,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和小农场主破产。这些无业游民涌入无法充分就业的城市,造成难民围城的城市化。农业生产过度规模化,会使本来可以繁荣与发展的农村社区和乡村经济陷入萎缩,甚至消亡。

  第二,正确对待农业产业化与资本化,谨防陷入产业化背后资本垄断的陷阱。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第二个神话,就是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与资本化,使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出路。农业产业化的出路,就是要拉长农产品加工的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一般经济学原理上看,这个理论是可以成立的。因为拉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使农业生产脱离了土地不能有效吸收现代技术和资本投入的局限性后,就可以把粮食像用矿产原料炼钢一样来使用,就可以使农业像工业那样成为吸收大资本进入的产业。这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中国各级政府和学者坚信这种附加值的增加,可以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来源,对此我表示怀疑。因为如果农产品延伸的产业链可以延伸出利润的诱惑时,那么进入这个领域的不只是农民,而是逐利的大资本。大资本一旦进入,就不会满足于具有附加值的产业链,他们会逐步渗透,最终完成对整个农业生产环节中所有增值环节的垄断。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超市一个面包的价格是1美元,那么农民只能拿到6美分,不到10%。菲律宾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最好的例证。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宾。菲律宾师从美国,开始了农业的现代化之路,在菲律宾政府和知识精英的主导和支持下,西方农业跨国公司和本国资本家控制了菲律宾农业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资本家和地主所需要的农业工人越来越少,大量的失地和失业农民涌进了城市。而城市又无法容纳进城的农民,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失业问题转化成棘手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在《粮食危机》一书中披露了跨国公司的资本如何以绿色革命为名,完成对阿根廷传统农业的解构与吞并。跨国资本进入阿根廷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快速走向产业化与国际化。而阿根廷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阿根廷的奶牛农场减少了一半。国内需要的牛奶不得不以比国内高得多的价格从乌拉圭进口。传统的谷物、小扁豆、豌豆和绿豆田也几乎消失殆尽。更严重的是,单一种植大豆的生产方式迫使数十万农民离开土地,伴随而来的是贫困和营养不良现象大量出现。

  也许人们会说这是极端的事例。因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国的农业发展自主性。但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的农业领域发生的国际资本进入事件提醒我们,事实并非如此。高盛集团收购中国养猪场,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可口可乐高价收购汇源果汁案虽然未果,但其收购用意显而易见。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 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的市场。

  在国际资本控制下的世界粮食生产目标已经扭曲为:农业发展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减少饥饿,而是利润的增长!在农业工业化陷入危机与困境的面前,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是,中国农业需要现代化,但不是目前所定位的工业化式的现代化,而是需要从工业化方向定位转移到农业生态化定位上来,从西方式的农业工业化模式转变到探索适合中国特色、适应生态文明的农业现代化上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立佳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9: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pyljj 于 2010-11-3 19:25 编辑

       转载此文,意在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在采用农业规模化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在危机来临时,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尚可苟活。在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保留小农经济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本人预言:把宅基地和口粮田从农民身上剥离开的过程,将是社会动乱的前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2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20: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成你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22: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dpyljj 的帖子

小农经济抵挡不了各地政府城镇化进程,土地是GDP发展的保证,是捞取政绩、获得升迁政治资本的保证,呵呵,谁管你是耕地还是荒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09:4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