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疾病发生情况
【病原】非典型猪瘟病毒
【传播方式】通过直接与病猪接触或接触病猪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各种工具、器物)而感染,蚊、蝇也可传播;免疫耐受或免疫低下易感母猪最可能成为易感动物及传染源,更多情况是这些母猪经胎盘先天感染小猪而表现非典型临床症状,而正常免疫母猪及仔猪由于抗体水平高而常常不受感染。
【发生天龄】各种年龄均可感染
【季节性】没有严格季节性规律
2临床症状
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发病,母猪可表现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或早产。初生仔猪可表现为瘦小、水牛头般、八字腿、四肢瘫痪或关节弯曲,神经症状、全身发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而成年猪症状较轻或可耐受。肉猪可表现为先便秘后腹泻或二者交替进行。
3病理变化
初生仔猪表现水肿,肾皮质裂缝,少数脏器(肾皮质、肺、心)有出血点,脾边缘梗死。
4诊断要点
母猪及仔猪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剖检初生仔猪表现水肿,肾皮质有裂缝,少数脏器(如肾皮质)有出血点等,可怀疑本病存在,但由于非典型特性,不能仅从肉眼判定本病,常需求助实验设备,检测猪瘟野毒进行确诊。病料送检:可采集病猪内脏(扁桃体、肾脏、脾脏、淋巴结)或抗凝全血送实验室检测。
5疾病防制
5.1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严把引种关,避免将野毒引入猪场。
5.2免疫预防
⑴ 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猪瘟免疫,患病母猪或仔猪分开处理,疾病得到控制后及时补注。疫苗保存方法要得当,注射过程中使用冰盒(尤其夏天),份量足够,避免打飞针.仔猪不过早注射(不小于20天龄)猪瘟苗。
⑵ 定期进行抗体普查,种猪群合格率偏低时进行强化免疫(一般采用8~10头份)。对不合格母猪记录耳号进行跟踪,在强化免疫后3~4周再次采血,如抗体水平仍然不合格,立即进行淘汰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可建立抗体消长数据库,作为免疫调整依据。必要时可进行种猪全群野毒检查,淘汰阳性种猪。
⑶ 针对肉猪可疑猪群可采用紧急接种方法保护大多数猪只。
5.3药物预防与治疗
本病无有效治疗药物,一般在进行强化免疫后仍发病者主张及时淘汰,以避免危害其它猪。平常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可在日常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的中药(如多糖宝+金美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