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规模猪场管理重点
 合理防疫,通过免疫、环境的控制,减少猪群疾病的发生。
 加强母猪的管理,提高配种效率,降低母猪的空怀率。
 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猪群料肉比。
一、关于防疫
(一)、猪舍的卫生
1. 减少猪舍空气中的灰尘和及时清除猪舍中的猪粪是创造猪群好的卫生条件的两大主要工作。
2. 不同猪群栏舍卫生清扫次数。配怀舍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产仔舍及保育舍地面上的栏架、保温板、窗台、用具一天清抹灰尘一次,地面一周2-3次,育肥舍每天上、下午清扫粪便及栏舍卫生各一次。各猪舍每周清扫一次蜘蛛网。
3. 猪群个体被肤清洁。外界温度20℃以上至30℃时,配怀母猪、公猪一周两次冲洗,转入产房前要清洗干净一遍,育肥猪一周两次用水冲洗干净,外界气温30℃以上时,适当增加冲洗次数,公猪每周清刷被毛两次,特别是阴囊。乳猪、保育猪身上不宜冲洗。
4. 环境卫生。每周一次清扫干净,出猪过道要及时清扫干净。
5. 卫生条件标准。以猪群个体活动很少有灰尘、以人进入猪舍不感觉到有灰尘呛鼻、以栏杆窗台无积累灰尘为合格的猪群卫生条件。
(二)、猪舍的消毒
1. 每栋猪舍及每个产房区、保育区的入口都要设有消毒池和放置消毒盆,每两天换消毒液一次(大门入口消毒池每周2次),人员出入必须消毒鞋和洗手。
2. 环境消毒,道路消毒前要先将有机物、杂物、灰土等彻底清理干净,其他环境消毒前应将杂物彻底清理干净。
3. 空栏消毒,彻底清洗——干燥——检查——消毒——检查消毒效果——完成。
a) 彻底清洗:全舍地面及粪沟、缝线要求不留有任何污垢和猪粪、尿,屋内无灰尘、无蜘蛛网,屋外沟、台、窗、卷帘无脏物为准。
b) 干燥:全舍地面及沟、缝线和环境要求不见水分,地面干燥为标准。
c) 消毒:保证使用的消毒药物是有效的,根据消毒的类型确定消毒浓度,喷雾消毒以喷洒物体上挂水珠、地面浸湿有水光为准。
d) 检查:消毒前和消毒后都要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内容有:是否彻底清洗和干燥,是否留有死角,药水浸润程度(地面是否有水光)。
4. 猪消毒,程序要求同空栏消毒。
a) 临产母猪转产房前、断奶母猪转配种舍后应该对猪群做到彻底清洗并消毒。
b) 乳猪转保育舍,保育猪转生长舍等转群后要对猪群进行消毒。
c) 产房仔猪拉稀时要立即用蘸有消毒药水的刷子刷洗干净。
5. 消毒的时间安排
项目 配 种
怀孕舍 分娩舍 保育舍 育肥舍 环境 灭鼠 舍内粪沟 灭蚊蝇
常规定期 每周一次 每周二次 每周二次 每间周一次 每间周一次 两周投药一次 每周一次烧碱冲冼 ,平时常投药有蚊蝇月份,每周一次普灭
(三)、猪群参考免疫程序
注射 种猪 商品猪
猪瘟 配种前一周4头份 3周龄、9周龄各一次
五号病 每年2—3次 7周龄与11周龄各一次
细小病毒病 后备母猪配种前两次间隔三周 /
乙脑 每年三月份2头份 /
伪狂犬 每年2—3次
其他疫苗的免疫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情况有选择性地注射
免疫注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免疫程序,不漏注。
2. 针头的选择:哺乳仔猪用9号针头,公猪16号针头,母猪12号或16号针头。
3. 免疫注射前,应了解要注射猪群的健康状况,如有疾病和分娩前一个月的猪不宜接种,未注射的做好记录,及时补注。
4. 使用疫苗前,要检查疫苗的质量、封装、有效期等情况,发现过期或变质或失空的疫苗不能使用,凡玻瓶有裂纹、瓶塞松动以及药品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
5. 接种过程中,疫苗要避光避热,存放于保温瓶中。吸取之前须充分缓荡摇匀,稀释和使用弱毒苗时,只能用手指接触疫苗瓶,不能紧握。冻干苗现配现用,稀释后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
6. 注射器械应严格洗净后,煮沸消毒,正常情况做到一栏猪用一个针头(非正常情况必须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7. 免疫弱毒苗前后10天不得使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8. 仔细观察免疫注射后的猪群,发现有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
9. 认真做好免疫注射记录工作。疫苗注射后的空瓶及过期或未用完的疫苗应予以烧毁或做其它无害化处理。
二、猪群的日常管理
(一)猪群的营养平衡
1. 只有日粮中含最适剂量的营养素时,猪群的生产性能最好。这时提供的营养素为平衡营养。平衡营养在于各种营养物质有最适合的比例和采食量两方面决定的。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与预混料是必要的。
2. 食量。猪应每日消耗最适比例日粮的一定数量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采食量的多少取决于日粮浓度、猪的自由采食和人为的限制采食。
3. 由采食。不受人为限制,猪的自制采食本能。不同年龄、品种、体重、生产性能、饲料浓度、环境因素、自由采食量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是所有的猪群都可以实施自由采食的,一般情况下,只有乳猪、保育猪、小猪、中猪(个体≤70kg)产后1周的哺乳母猪,体重≤110kg的后备种猪才能可以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在舒适温度下依次为体重的3-4%、5-6%、4.5-5.5%、 4-4.5%、哺乳母猪每天每头5.5-7.5kg,后备种猪每天每头2.7-3.0kg。另外断奶后2天至配种和后备母猪需在配种前7-15天也可以自由采食。
4. 限制采食。根据不同年龄、品种、体重、生产性能和生产目的,猪群实施限制采食。实施限制采食的猪群有配怀母猪、役用公猪、分娩当天和产后一周内以及临断奶前1-2天的产仔母猪、65-100 kg的育肥猪。限制采食量夏、秋季依次为1.3-1.5-1.8-2.8kg/头日,2.5-2.7kg/头日、0-5.5-2.5 kg/头日、2.2-2.3kg/头日,春冬季依次为2-2.5-2.8-3.5kg/头日、2.7-3.2kg/头日、0-6.5-3 kg/头日、2.4-2.5kg/头日。
5. 投料量。有规则的给猪群投给一定数量的饲料。按规则投料、符合营养平衡的目的。无规则投料并不等于自由采食和限制采食,常会出现营养不够或营养过剩,营养不够引起营养缺乏症,猪群个体生产受到影响;营养过剩造成营养浪费,成本过高,同时也会使猪群个体生产受到影响。因此按规则投规定数量的饲料才能使猪群个体营养平衡,达到我们的经济目的。
(二)、清洁饮水
1. 水是猪群最基本的不可缺少、不可替换的营养物质。但又是经常被忽略的营养成分。与断水和缺水相比,猪可以在其它营养物质短缺时生存较长时间,猪任何时候都需要大量新鲜的饮水。缺水可降低各种猪的生产性能。限制饮水,对猪的泌乳量、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量均有不良影响。
2. 生产流程都要保证有充足的饮水位置和流水量,饮水器的压力不能过大,安装高度要适合猪的个体,乳猪使用无压力杯式饮水器,饮水器每天至少要检查一遍。
(三)、猪群休息条件与自由空间
1、 猪是懒惰嗜睡动物,一天有17-18小时的睡眠时间,上午10:00——下午1:00-2:00,下午6:00——第二天上午8:00,根据猪群睡眠时间以不影响其休息时间安排日常饲喂管理工作,在其休息之前应做好防暑或保温、清扫粪便和卫生等工作。
2、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及群体大小一致,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见下表:
阶 段 密度(平方米/头) 群体(头/栏) 备 注
保育猪 0.25-0.3 16-18 不包含食槽面积
25-53kg以下 0.4 30-34
53-75kg 0.6 15-17
75-97kg 1.0
公猪 10.0 1 要配有运动场
怀孕母猪 1.3 1 初产母猪空怀母猪可并栏以促使发情
空怀母猪 1.3 1
哺乳母猪 3.5-4.0 1
3、役用公猪每天需要增强2-3小时的运动。
(四)、通风与保温
1. 通风系统必须能将猪群呼出的湿气、过剩的热量、废气、异味和粉尘、含有飘尘病原体的污浊气排出舍外,同时又要保持舍内无贼风。猪舍的通风是用新鲜空气稀释舍内污浊空气,充分混合后,排出的是混合后污浊空气。通风系统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导入新鲜空气。
2. 在新鲜空气进入舍内,污浊空气排出舍外的同时,应保证猪群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夏秋季外界气温高,猪舍南北窗或卷帘都可全部打开,自然通风量大,通风与保温两者可以统一,或负压降温通风,而冬春两季通风与保温常常形成一对矛盾。通过调节进风口和进风速度,以及将导入的空气加热或增加舍内温度来解决这一矛盾。
3. 进风口与抽排风口位置。根据猪舍内通风原理,进风口一般预计在与顶棚下面平行线或在顶棚上开口,进风口设计可调节大小,抽排风口设计在进风口的对面(南面)较进风口低30-40cm。
4. 正压通风。风机既可以向外排出空气,也可以向里压入空气,后者叫正压通风,即猪舍内空气压力略高于舍外平均空气压力。为了使新鲜空气在舍内分布均匀,风机应与空气输送器纵贯猪舍的通风管道相连。正压通风一个小的优点是天气寒冷时常把空气加热,正压通风避免了冷空气在猪底部等处形成贼风。但正压通风也有一些严重的缺点,如通风管道的阻力、浊气不能及时排出,污浊空气可能被挤压到旁边的猪栏,从而很难形成一个“新鲜空气”区。
5. 全进全出猪舍从最小到最大的通风量。在冬天,当保育舍装满断仔猪时,必需考虑通风量大小的问题。因为仔猪使用饲料浓度高,生长很快的仔猪活动灰尘大、氨气大,特别在早春天气暖和时,一个月后就需要很大的通风量。这种情况下,最大通风与最小通风量之比是32:1,有时比例更大,而不是平常饲养不同日龄猪群或成年猪群时的16:1。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冬天断奶仔猪的通风量是很低的。而此时,进入舍内的新鲜空气没有足够的动能同舍内的热空气混合,取而代之的是:密度较大的冷空气沉降到地面,热空气则上升到房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用加热式正压通风,把进舍空气通过热源器加热至30℃左右,通过热风输送管道送至与仔猪活动平面一致的舍内层,然后在舍内的顶棚下30-40cm处安装抽排风机,将舍内污浊空气抽排到舍外,这样解决了通风与保温的问题。
6. 风机选择。通风系统是通过风机动力或通风口或空气压力层或自然风使猪舍内空气和舍外空气以不同的比例混和形成循环气流或自然风气流,提供新鲜空气。为使不受外部空气环境影响,常常使用风机动力达成目的。选择风机时应考虑下面5个方面主要因素:风机的类型、通风能力、综合通风效率、可靠性和耐用性、噪音。
7. 自然通风.我们设计的猪舍做到利用外界气温上升时,在通风与保温不矛盾时,尽量能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无动力成本,效果最佳.
8. 猪舍内有害气体控制标准。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和一氧化碳是影响生产性能和造成疫病的主要有害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甚至可以直接造成猪只死亡,而其它的气体只会间接地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所以要求猪舍内NH3≤10ppm,H2S≤7ppm,CO2≤1500ppm。
(五)、环境温度与湿度
1. 猪是体温为39℃的恒温动物,猪通常会由于环境温度低于其体表温度而散失热量。空气对流,与地面和其它猪的接触,体表热量向周围物体的散发以及呼吸都会使猪散热。猪可以通过生理和行为性调节,通过对产热的调节和平衡热量损失,但仔猪这一调节功能尚差。因此仔猪刚出生时,在气温低于32℃或在断奶仔猪低于25℃时就需要借以保温措施来维持体温。
2. 舒适温度。是指猪群个体不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的环境温度。舒适温度是猪群生产企业所企盼的环境温度,是猪群福利服务创造环境温度的目标。
3. 临界低温。维持猪体体温和最低生长所需额外能量的温度。临界低温对生产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气温低于临界低温时,猪就会将摄入的能量很大部分用于增加产热。但气温并不是惟一因素,与猪的热量散失、体重、摄食量、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热辐射、地板种类以及猪群数目有关。
4. 湿度水蒸气(湿度)。通常是被忽略的影响猪舍环境的气体。空气湿度为60-80%时,病原体不易生殖。呼吸系统疾病、仔猪腹泻与高湿有关。饮水溢出的水、粪、尿、冲洗猪舍用水,都是猪舍中水蒸气的来源,在冷天由于减少通风以保持猪舍中热量、湿度问题更为普遍。使用节水饮水器,减少冲洗栏舍次数、勤清理粪水,使用高压力水冲洗栏舍,抽排风等措施减少湿度。
5. 猪不同阶段温、湿度:
猪群 日龄 体重(kg) 适宜温度(℃) 临界高温(℃) 临界低温(℃) 适宜湿度(%)
哺乳仔猪 初生当天 1.5 35-32 37 30 60-70
1-3日 1.5-2.0 32-30
4-7日 2.0-2.5 30-28 28
8-13日 2.5-4.5 28-25 23 60-80
14-25日 4.5-7.5 25-23
保育仔猪 25-35日 7.5-9.5 30 20
36-63日 9.5-25 23-20 18
生长猪 10-16周 25-65 20-18 27 13
育肥猪 17周-出栏 65-95 18-17 27 10
公猪 15-18 25 10
妊娠、空怀母猪 27 10
哺乳母猪 18-20
备注
6. 保温措施。125-250W红外线灯泡、80-125W电热板、水暖管、热风炉(烧烟煤)、电热风器等多种保温设施。根据外界温度和所需温度可采用单用或两种配用。
(六)、保健药物与预防性药物
1. 在现代密集养猪生产中,猪群常发生些季节性疾病、疫病、例行性寄生虫病和一般性病症。如春冬季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皮肤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夏秋季的母猪产后综合症(发热、无乳、不采食)。
2. 上述疾病、疫病、寄生虫这些都是影响猪群健康的营养性、消耗性疾病,吃掉养猪利润,继发疫病的因子,必须未雨绸缪,使用保健药物和预防药物加以控制,保持一个健康的群体。
3. 母猪产后综合症可使用催产素、缩宫素、泌乳进、养猪乐等预防;寄生虫的控制要做到几统一:全场统一体内体表投药、统一投药浓度、统一行动彻底清扫卫生消毒、统一一周后再投药一次、统一检查对重症个体再特殊投药一次。统一一年春冬两季各驱虫一次;对于呼吸疾病的控制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在管理上减少密度,加强通风保温工作,搞好栏舍卫生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配制复合药物(常发季节采取间周添加一次至一周为一个预防投药期),如支原净、土霉素碱、磺胺五甲氧嘧啶、磺胺增效剂和粉碎的细夫皮为载体配制而成。
三、猪场各环节的管理
(一)、配种怀孕阶段的管理
1、 配种怀孕阶段的任务
 确保防疫安全,加强环境控制,提高猪群健康状况;
 加强成本控制,树立节约意识;
 熟练配种,适时配种,合理投料,管理到每一头母猪,确保母猪膘体合理,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保持均衡生产;
 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加强种猪的皮肤病的控制。
2、 后备母猪的管理
 初配要求:体重120—130 KG;月龄7—8月龄;第二、三次发情;背膘P2 18—20mm (P2:最后肋骨处距中线6.5cm);与经产母猪共养30—50天。
 与公猪接触:第一次接触时间应在165日龄;直接接触;2-3次/天,5-10分钟。
3、 怀孕母猪的管理
 发情母猪的鉴定:母猪的发情行为主要是由于雌激素与少量孕酮共同作用大脑中枢系统与下丘脑,从而引起性中枢兴奋的结果。母猪在发情初期,可能吸引公猪,并对公猪产生兴趣,但拒绝与公猪配种,阴门肿胀,变为粉红色,并排出少量云雾状的粘液,随着发情的持续母猪主动寻找公猪,表现兴奋,对外界刺激敏感。在发情盛期时,除阴门肿胀外,背部僵硬,并发出特征性的鸣叫。在没有公猪时,也会接受其它母猪的爬跨;有公猪时立刻站立不动,两耳竖立,若有所思呆立,若有人用手按压母猪的背腰部时,母猪站立不动,这种发情时对压背产生的特征性的反应为静立反射,这是准确确定母猪发情的一种方法。
 配种时间的确定配种时间的确定以出现静立反应为标准(母猪是否出现静立反应以人压在母猪背上而母猪不动为准,不能以手压背为准)。查情的时间为每天两次,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
项 目 前沿时间发情 正常发情 滞延时间发情
断奶后出现发情时间(天) 2-3天 3-5天 6天以上
发情持续时间(小时) 72 48 24
从发情开始至排卵时间(小时) 50 34 16
对象 老龄♀ 标体一致旺龄♀ 后备及久不发情♀
配种时间(第一次看到发情后时间(小时)) 36-43 16-24 1-8
上午(7:00-9:00)
静立反射 下午一次
第二天下午一次 经产下午一次,次日上午一次,初配相应提早半天 上午配一次,下午配一次
下午(15:00-17:00)
静立反射 第二、第三天上午各一次 经产上次日上、下午各一次,初配相应提早半天 下午配一次,第二天上午配一次
4、 不发情母猪的处理措施
 重组,将不发情的母猪集中关在一起,并不断调动栏舍,通过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刺激母猪发情。
 用高产公猪做发情刺激,每天用性欲强的公猪在母猪栏舍或周围环境中活动2—3次,每次10—15分钟。
 检查食物和水的消耗,改善饲料营养状况,改善母猪膘情。
 优化环境,如环境湿度过大、过于嘈杂或采光较差时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发情。
 激素处理(慎用),当以上措施处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考虑用激素催情(如pg600)。
(二)分娩哺乳护理阶段操作规程
1、 分娩舍主要工作任务
 确保防疫安全,加强环境控制,提高猪群福利。
 加强成本控制,树立节约意识。
 负责母猪及仔猪转群前的的护理工作,提高仔猪成活率和转栏头重。
 创造和维护分娩舍舒适、良好、协调的人、猪、环境协同体。
2、产仔舍日常工作程序(参考)
顺序 事 项 参考时间
(分钟) 具体内容 备 注
1 上班 做好交接班工作
2 查看“三度” 5 查看温湿度、空气清新度,并相应调整 猪只不得打堆
3 巡栏 5 查看是否有产仔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4 投料准备 15 清理母猪食槽
5 投料 15 按照母猪投料图投料 上午
6 整理栏舍卫生 30 清理栏床粪便
7 检查饮水器 5 是否堵塞、漏水、是否水压太大,并处理
8 检查母、仔猪 30 检查猪群状况并寄养、调动仔猪
9 清理仔猪料槽 20 清洁污染的食槽并弄干,干净饲料喂给母猪
10 仔猪补料 10 仔猪3日龄起诱食,7日龄起强制补料
11 清扫走道 50 清扫洒落在过道上的饲料,倒入食槽
12 治疗
13 接产 有产仔时,随时接产
14 补铁 用9#针头颈部肌肉注射;第一次3—4日龄,1ml;第二次12-15日龄1.5ml 按住片刻防止铁剂外溢
15 疫苗注射 协助兽医注射疫苗,并解救过敏猪只。 每周三
16 转群 协助同事转进临产母猪、转出断奶母、仔猪。
17 查看“三度” 5 查看温湿度、空气清新度,并相应调整 上午
18 清扫 清扫产床、过道、保温箱等
19 清洗 用水管清洗产床下面的粪便。 限每周二四六
20 消毒 带猪消毒 周一、四
21 更换消毒水 5 更换消毒盆、桶的消毒液 周一、四
22 清理环境 20 对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和整理
23 加料 30 母猪料以及乳猪料
24 查看“三度” 10 查看温湿度、空气清新度,并相应调整 下午
25 总结 10 日工作小结,填写报表等 下午
26 下班 关好门、灯(做好交接班工作)
3、 日常工作要求
 室内温度控制:当产房内温度高于30℃时启动风扇或滴水降温装置;低于10℃时,烧木炭升温。
 湿度的控制:产房湿度控制在60-70%,采取增加冲水来增加湿度,同样采取减少冲水、火焰消毒、放干燥剂等办法来降低湿度。
 通风:随时根据产房内的温、湿度及环境的状况开启或关闭好门窗。
 检查母猪:检查乳房,每天都要对母猪,尤其是厌食,乳头红肿的母猪,所带的仔猪发生下痢及生长不良的母猪作乳房检查,是否有尖硬、红肿、发热的病状。检查阴道炎,有无不正常的阴道排杂物和肿胀的外阴。对食欲较差或厌食的母猪作全面检查。
 检查仔猪:腹泻:认真找原因以便对症治疗;跛行、外伤、畸形或疾病。生长不良,吃奶不足,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寒冷或疾病。
 给母猪投料:严格按投料表投料,确保母猪哺乳期内的日均采食量在5kg以上。
 卫生清扫:每一个产房使用一套工具,工具当次使用完后及时冲洗、消毒。病猪栏最后清扫,并做好消毒。胎衣、死胎、剪下的脐带、尾巴等及时用消毒药液处理,不得掉入粪沟,掉下的要钩上来,及时倒入病死猪处理池。
 调整仔猪:有疾病的仔猪不能调到健康窝中去;调整过程中应作记录(+/-);寄养时要尽量使它和其它仔猪的味道相同。
 产房消毒工作:断脐、断尾、剪牙、剪号、去势过程中严格消毒;母猪产仔前后,对其乳房、体驱以及栏舍严格消毒;产房内的消毒尽量用粘有药液的半干拖把。
 断奶:断奶前一天起保持25℃的温度;3-4周龄时一次断奶,先分批赶走母猪;仔猪留栏3-5天后一次性转出;断奶仔猪转群,每次只能转1-2窝,每群在16头左右;断奶后一次添加饲料不要太多,少量多餐;转群前投料要适量,保证转后料槽中没有饲料剩余。
 接产工作程序表
序号 事项 具体要求和技术要点 备注
1 分娩前准备 检查设备,检查母猪健康,搔挠母猪后背,按揉乳房并与其聊天
2 察看临产征状 根据征状做好接产准备
3 接产准备 准备消毒药水、接产工具、保温设备等
4 擦干粘液 擦干口鼻、全身的粘液(温度低于20℃时放于保温箱内,干后再及时吃初乳)
断脐 将脐带钝性掐断,留5-6cm长,出血的用细线扎好,用络合碘或碘酒消毒。
称重 吃初奶前称重,做好登记
产仔登记 纪录产仔情况
辅助吃奶 保证产后6小时内吃10-12次初乳
5 假死仔猪急救 倒提后腿、拍胸拍背、人工呼吸、温水浸泡(40℃, 口鼻朝外)
6 助产 推、拉、注射缩宫素或钙制剂
7 难产处理 产仔间隔超过45分钟时,即为难产,采取推、拉、注(注射缩宫素或氯前列烯醇)、掏、剖等办法
8 剪牙 纵向剪、一次完成,断面平整,不损伤牙龈、牙床和舌头 12小时内
剪号 种用猪剪出耳缺号
断尾 商品猪尾巴留2.5cm,种猪留4cm
去势 给肉用的小公猪去势(附睾、精索全部去除)
喂服抗生素 给初生仔猪喂服抗生素,预防拉稀
9 固定奶头 弱小仔猪固定前面的乳头;对产仔少的后备母猪必须让部分仔猪固定两个乳头以确保每个乳头都充分利用
寄养 寄后不寄前、交叉寄养 病猪不寄养
10 注射缩宫素 产仔完后普注缩宫素40-50单位/头
11 子宫冲洗 用百菌消或抗生素
12 产后针 根据实际情况,注射抗生素
4、 接产主要程序要求
 分娩前的准备:产房、产床、补饲槽的清洗、消毒和空置干燥。维修产床、保温箱,检查饮水器,准备加热灯、电热板。检查母猪健康状况。
 察看临产征状:母猪的表现:母猪会出现停食、不安、时起时卧、频频排粪尿、拉小而软的屎,每次排尿量少但次数频繁等情况,则当天会产仔。乳房的变化:母猪产前15-20天左右,乳房由后向前逐渐下垂,临产前两侧乳头呈“八字”形。乳头的变化:前面的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24小时产仔;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12小时产仔;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4-6小时产仔。
 寄养并窝:在寄养前仔猪至少吃10-12次初乳。尽可能在分娩后6小时内进行,寄后不寄前。尽量寄养最强壮的仔猪,窝产仔猪少时,将弱仔猪寄养过去。把弱仔固定到有较小或细长奶头的母猪下进行寄养。交叉寄养:同天分娩的两窝仔猪间可进行交叉寄养,把所有的小仔猪由一头母猪喂养,较大的仔猪由另一头母猪喂养。
 补料:仔猪出生3天开始将乳猪料撒在清洁的保温箱地板上,每天3-5次,每次5-10颗,5天时开始向食槽加料,确保7天内补料成功。投料时必须按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视仔猪采食情况逐渐增加投料。对7日龄补料还未成功的采取强制补料法,即7日龄时将饲料投入仔猪口内或定期将仔猪关闭在保温室内,让其吃料,然后再放出去吃奶。每次补料前必须清除旧料再换新料。
(三)、保育阶段操作规程
1、 保育舍的工作目标及要求
 通过对保育舍仔猪的精心饲料管理,最大潜力的提高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 尽可能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为生长育肥舍提供更多健壮的合格仔猪。
 尽可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2、 每日工作内容及程序
顺序 事 项 参考时间 (分钟) 具体内容 备注
1 上班
2 查看“三度” 5×3 查看记录温湿度空气新鲜度并作相应调整 猪只不得打堆
3 巡栏检查 查看和处理应急事件
4 投料准备 20×3 检查空槽情况和清洁受污染食槽
5 投料 根据猪只情况决定投料类别和投料数量 上下午各一次
6 减少浪费 清扫和拾捡洒落到地上的饲料倒入食槽
7 检查设备 8×3 检查饮水器等设备是否损坏、堵塞、漏水并作处理
8 检查猪群 检查猪群状况并查看有无调动猪只或病猪并做好标记
9 治疗病猪 30 调动猪只及治疗病猪
10 协助疫苗注射 (90) 必要时协助兽医抓捕猪只进行疫苗注射和解救过敏猪只
11 转群 (90) 协助同事转进断奶仔猪或转出保育仔猪
12 卫生清扫 10×3 清扫过道、走廊、赶猪道、窗台、墙壁等处卫生
顺序 事 项 时间 (分钟) 具体内容 备注
13 清洗 10×3 视温湿度、卫生、猪群状况而定对猪只、保育床下面的粪便等进行冲洗 每周两次
14 消毒 10×3 对栏床、猪只、粪沟等消毒并更换消毒桶盆药液 周四
15 清理环境 10 对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和整理摆放工具 上下午各一次
16 再次查看“三度” 5×3 查看“三度”并做好相应调整
17 总结记录 10 总结体会记录各种生产数据填报生产报表
18 下班 检查并关好门、灯、水等,离岗,避免过多地打扰猪只休息
3、工作要求与技术要点
 温度:保育仔猪的适宜温度:对于刚转入的断奶仔猪要作好环境温度的过渡,前一周内尽量保持与产房小环境温度相一致,控制在25—26℃,6周龄以后:20—22℃。调节方法:升温(低于18℃时):A、关闭大部分门窗和进风口;B、垫保温木板;C、烧碳火;D、点红外线灯等。以保育仔猪单个侧躺不打堆为宜,但同时应注意必要的通风换气;降温:尤其当舍内温度高于30℃时,不仅要打开所有门窗,还要增开风扇和冲洗猪身等措施;
 湿度:控制在65—75%较适宜。湿度太小:空气干燥、灰尘多,呼吸道病增加,宜增加冲水;湿度太大:地面潮湿有利于病源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繁殖,会使仔猪拉稀、皮肤病等增加,同时高湿会使高温更热低温更冷,宜减少冲水或舍内投放生石灰等干燥剂;
 空气新鲜度:以人进入栏舍感到较为舒畅,无刺鼻感为宜,适当开启窗户或加强送风和抽排风,保持通风良好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尤其应注意保育后期仔猪需要的通风换气量很大,是前期的32倍以上,但同时需解决冬季通风对保温的影响问题。
 处理应急事件:及时制止咬架猪,对被咬得很厉害的猪只及时挑出单独静养休息或淋水降温或治疗,如:肌注氯丙嗪、安乃近、青霉素等;及时清理栏内死猪,并严格作无害化处理;治疗并处理紧急的病猪,如:高烧、应激、明显神经症状等;紧急处理其它突发事件,如:猪被栏杆卡住,猪只跑出栏内等。
 喂料:喂料前先检查食槽内剩料多少并清理食槽内被尿水、猪粪等污染或发霉变质的饲料;根据猪只的情况进行合理准确地投料,动作要轻、快、准,对偶尔掉落到食箱外面的饲料要及时检入到食箱内;对于转群的第一天要适当控料,之后自由采食(少量勤添),每次投料量以下一次投料时刚好吃完为标准,保证饲料的新鲜可口。如:产房部份仔猪补料不成功,仔猪断奶后不采食,则在保育舍必须细心教槽,可将学会采食的猪只与之混群,带动其它不会采食的猪只跟着学,先适当饥饿,再将少量粒料撒在仔猪睡卧的木板上或食槽内,然后将猪只赶起活动,让其舔食粒料,一天多次训练或采取灌食措施。另外,必要时可在刚转入的仔猪料中添加助消化药,如:大黄苏打片、酵母、B什粉、益生素等,改善猪只因转群应激造成的消化不良;空槽:要求对自由采食的猪只每天下午加料前食槽饲料必须全部吃完,一般在下午3—4点钟这段时间内空槽,其它时间食箱不断料,空槽时间1—2小时,可让饲料在猪体内有充足的时间消化,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利用率,同时也使猪只有适当的饥饿感,激发食欲,增加下次采食量,也防止食槽底部的饲料发霉变质;换料:逐步过渡,对刚转进的保育猪,第一周仍喂原产房的饲料,然后再用4天的时间逐步过渡,每天增加1/4,防止因换料过快造成猪只因饲料不适应使采食量下降影响生长或消化不良造成拉稀。
 卫生清扫和消毒
(1)、要求每天分上下午两次对走道及窗台、天花板、墙壁、风扇、栏杆上灰尘、蜘蛛网等到进行清扫,保育床下面的猪粪用刮子推下粪沟,猪只调动后的空栏必须彻底清洗,达到物见本色,不留任何附着物,必要时要将漏缝板翻开和对所有的缝隙和粪沟进行冲洗再彻底消毒;
(2)、加强对刚转入猪只的卫生调教,调教猪只远离食箱和栏门处排粪,关键是抓得早和抓得勤;
(3)、卫生清扫必须坚持从健康栏开始再到发病栏的原则,切不可不分情况只顾按顺序进行,用具使用后需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病猪栏单独固定用具严格隔离使用;
(4)、消毒坚持常规消毒、特定消毒和随时消毒相结合的原则,常规消毒时应注意室温情况,如:室温低于适宜温度较多,原则上不带猪消毒,只消毒过道、空栏、粪沟、环境等;特定消毒是在特定紧急情况下的消毒,一般带猪消毒;随时消毒则是出现拉稀或其它疫病时重点对发病栏及时进行消毒;
(5)、消毒时一定要彻底,不留死角和注意有效药物浓度;
(6)、被粪尿弄脏的保温木板必须及时更换,保持栏床的清洁和干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