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70|回复: 3

青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1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蛙养殖可行性报告,青蛙养殖可行性分析报告,青蛙养殖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青蛙又名田鸡,其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同时有“农田卫士”之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人们对蛙类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野生蛙销路好,价格高,导致有人大量捕捉、收购野生蛙类,加工、出口野生蛙类制品等,加上大量施用巨毒农药,造成许多地方野外蛙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平衡。
  二、市场前景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国家及很多的地方都出台了保护野生青蛙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并制定了对非法猎捕野生青蛙的处罚条款,增加了禁止非法捕杀、买卖野生青蛙条款。但由于人们对野生青蛙的一味追求,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就四川成都市场而言,每天要消化6吨以上的青蛙,市场需求量很大,受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捕杀、出售青蛙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每天有大量的野生青蛙被捕杀,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为了既可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又可以保护野生青蛙资源,人们开始着手人工繁殖、养殖野生青蛙。但现有的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仍然存在着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养殖成商品蛙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难形成规模养殖等问题,造成人工养殖困难,野生青蛙资源仍然受到严重的破坏。
  为此,四川省绵竹市宏远养殖厂提出了一种养殖成本低,效益高,周期短,易大面积推广的人工养殖野生青蛙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又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保护了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环境。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三、技术优势
  1、技术非常全面,包括选种蛙选择、产卵、乳化、蝌蚪饲养、幼蛙驯养,商品蛙养殖等全过程。
  2、配套技术完善,通过我们十多年养殖研究,摸索了一整套的昆虫规模性养殖技术,包括蝇蛆、蚯蚓、黄粉虫等养殖新技术,解决青蛙的大量饵料,为成功养蛙营造了优越条件。
  3、宏远养殖厂在人工养殖野生青蛙上做好很大程度上的配套设施研究,怎样合理修建生态蛙池、配套水源处理系统,完善整个养殖配套设施,起到了用投资少,省时省力。
  4、养殖周期短,野生青蛙有冬眠期,使野生青蛙的生长周期长,该技术有效地避开了野生青蛙的冬眠期,从而使野生青蛙的养殖周期大大缩短,从产卵到商品蛙周期仅6个月。
  5、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单位养殖面积的产量,每平方米可养殖野生青蛙50-100只,产量6-15斤.
  四、效益分析
  1、资金需求及用途
  计划生产规模100亩,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总投资200万元:
  固定资金150万元,包括修建种蛙池、繁育池、成蛙池、饵料生产基地等,流动资需要50万元。
  2、生产成本。商品蛙按0.1斤/只计算,养殖成本约0.5元/只。
  3、经济效益。
  A、工厂化集约养殖,按年产商品蛙300万只计算,商品蛙0.1斤/只,产商品蛙150吨:
  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计算,销售收入=3万元/吨×150吨=450万元,
  纯利=销售收入450万元-养殖成本0.5元/只×300万只=300万元。
  注明:每只青蛙0.5元生产成本包括了饵生产成本、人工费用等。
  B、同时,发展周边的农户稻田养殖青蛙,按每公斤20元的价格回收:
  每户平均1亩,放养3000只,每亩产青蛙150公斤,农户每亩销售收入=150公斤×20元/公斤=3000元,农户每亩纯收入=销售收入3000元-养殖成本约0.3元/只×3000只900元=2100元;
  同时公司回收农户商品蛙按市场价销售,每亩可获得的市场差利=150公斤×10元/公斤=1500元。
  4、效益指标。投资回收期为1年。
  5、社会、生态效益。
  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工的大量捕捉青蛙,从而保护野生青蛙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良好的农田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可为人们提供集食、补、药于一体的野生蛙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
  规模性发展农户稻田养殖野生青蛙,降低农田用药,提高农产品质量,这样即保护了农田生态资源,又增加了农村农民的收入,带领农民奔小康。
  五、风险
  1、技术风险
  我们从1995年开始从事野生青蛙繁育、养殖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成功养殖模式,养殖成功率99%以上,养殖风险基本为零。
  2、生产风险
  运用成功的技术,养殖中不会有大批量的死亡现象,就算有少量死亡,每只生产成本也不超过0.5元,不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3、市场风险
  由于野生青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是需要在当地林业局办证后方可上市销售,不会有一哄而上的养殖热潮,不会形成市场的价格战,跟传统养殖具有实质的差异,没有市场风险。
  4、政策风险
  野生青蛙的人工繁育、养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国家将鼓励支持个人或企业人工驯养野生动物,但必须具备野生青蛙繁育养殖的技术能力,应到当地相关部门办理生产许可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31 13: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走,逛逛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4: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级了,庆祝一下,特来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1 14: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楼主写的啊???还是转载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1 21: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