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缺乏症
简介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动物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以分泌上皮角质化和角膜、结膜、气管、食管粘膜角质化、夜盲症、干眼病、生长停滞等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疾病
病原 ①供给不足或需要量增加。鸡体不能合成维生素A,必须从饲料中采食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不同生理阶段的鸡,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不同,应分别供给质量较好的成品料,否则就会引起严重的缺乏症。
②维生素A性质不稳定,非常容易失活,在饲料加工工艺条件不当时,损失很大。饲料存放时间过长、饲料发霉、烈日曝晒等皆可造成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损坏,脂肪酸败变质也能加速其氧化分解过程。
③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不足,不能合成足够的视黄醛结合蛋白质去运送维生素A,脂肪不足会影响维生素A类物质在肠中的溶解和吸收。
④胃肠道吸收障碍,发生腹泻,或肝胆疾病影响饲料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及储藏
流行病学
症状
雏鸡和初开产的鸡常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雏鸡一般发生在1~7周龄,若1周龄的鸡发病,则与母鸡缺乏维生素A有关。其症状特点为厌食,生长停滞,消瘦,倦睡,衰弱,羽毛松乱,运动失调,瘫痪,不能站立。黄色鸡种胫喙色素消褪,冠和肉垂苍白。病程超过一周仍存活的鸡,眼睑发炎或粘连,鼻孔和眼睛流出粘性分泌物,眼睑不久即肿胀,蓄积有干酪样的渗出物,角膜混浊不透明,严重者角膜软化或穿孔失明。口粘膜有白色小结节或覆盖一层白色的豆腐渣样的薄膜,但剥离后粘膜完整无出血溃疡现象。食道粘膜上皮增生和角质化。
成年鸡通常在2~5个月内出现症状,一般呈慢性经过。轻度缺乏维生素A,鸡的生长、产蛋、种蛋孵化率及抗病力受到一定影响,往往不易被察觉,使养鸡生产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失。患鸡食欲不振、消瘦、精神沉郁、鼻孔和眼睛常有水样液体排出,眼睑常常粘合在一起,严重时可见眼内乳白干酪样物质(眼屎),角膜发生软化和穿孔,最后失明。鼻孔流出大量粘稠鼻液,病鸡呈现呼吸困难。鸡群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抵抗力降低,易诱发传染病。继发或并发家禽通风或骨骼发育障碍所致的运动无力、两腿瘫痪,偶有神经症状,运动缺乏灵活性。鸡冠白有皱褶,爪、喙色淡。母鸡产蛋量和孵化率降低,公鸡繁殖力下降,精液品质退化,受精率低
病变
诊断
剖检可见口腔、咽、食管粘膜上皮角质化脱落,粘膜有小脓胞样病变,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支气管粘膜可能覆盖一层很薄的伪膜。结膜囊或鼻窦肿胀,内有粘性的或干酪样的渗出物。严重时肾脏呈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小脑肿胀,脑膜水肿,有微小出血点
防治①在采食不到青绿饲料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添加有足够的维生素A预混剂,按NRC(1994)推荐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雏鸡与育成鸡日粮维生素A的含量应为1500U/kg,产蛋鸡、种鸡为4000U/kg。
②全价饲料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防止维生素A贮存期间氧化损失;防止饲料贮存过久,不要预先将脂溶性维生素A掺入到饲料或存放于油脂中。避免将已配好的饲料和原料长期贮存。
③改善饲料加工调制条件,尽可能缩短必要的加热调制时间。
④已经发病的鸡只可用添加治疗剂量的饲料治愈,治疗剂量可按正常需要量的3~4倍混料喂,连喂约2周后再恢复正常。或每千克饲料5000U维生素A,疗程一月
维生素D缺乏症
简介维生素D缺乏症是鸡的钙、磷吸收和代谢障碍,骨骼、蛋壳形成等受阻,以雏鸡佝偻病和缺钙症状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症
病原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不外乎两个原因:体内合成量不足和饲料供给缺乏。维生素D合成需要紫外线,所以适当的日晒可以防止缺乏症的发生。机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有肾肝疾病的鸡只也会发生。购买商品料的养殖户应该向供货商质询,或者通过化验来确定病因,采取相应措施。①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在正常情况下家禽饲料中最少应有200U/kg饲料的维生素D,生产时还应加上10%~30%的保险系数。②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对维生素D的吸收有影响,维生素A添加量太多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一般应保持维生素A:维生素D=5:1的比例。③调节饲料中的钙、磷含量的比例;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增加维生素D的需要量。一般钙磷应保持在2:1左右。④增加日光照射时间:散养家禽(鸭、鹅等)因日光充足不易发生缺乏症
流行病学
症状维生素D的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骨骼损害。
雏鸡佝偻病,一月龄左右雏鸡容易发生,发生时间与雏鸡饲料及种蛋情况有关。最初症状为腿弱,行走不稳,喙和爪软而容易弯曲,以后跗关节着地,常蹲坐,平衡失调。骨骼柔软或肿大,肋骨和肋软骨的结合处可摸到圆形结节(念珠状肿)。胸骨侧弯,胸骨正中内陷,使胸腔变小。脊椎在荐部和尾部向下弯曲。长骨质脆易骨折。生长发育不良,羽毛松乱,无光泽,有时下痢
病变
诊断产蛋母鸡缺乏2~3个月开始表现缺钙症状。早期表现为薄壳蛋和软壳蛋数量增加,以后产蛋量下降,最后停产。种蛋孵化率下降,胚胎多在10~16日龄死亡。喙、爪、龙骨变软,龙骨弯曲,慢性病例则见到明显的骨骼变形,胸廊下陷。胸骨和椎骨结合处内陷,所有肋骨沿胸廊呈向内弧形弯曲的特征。后期关节肿大,母鸡呈现身体坐在腿上“企鹅形”蹲着的特殊姿势,也能观察到缺钙症状的周期性发作。长骨质脆,易骨折,剖检可见骨骼钙化不良
防治①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D3,每千克日粮中,雏鸡、育成鸡需200U,产蛋鸡、种鸡需500U。
②防止饲料中维生素D3氧化,应添加合成抗氧化剂。
③防止饲料发霉,破坏维生素D3,可添加防霉剂。
④已经发生缺乏症的鸡可补充维生素D3:饲料中使用维生素D3粉或饮水中使用速溶多维,饲料中剂量可为1500U/kg。
⑤雏鸡缺乏维生素D时,每只可喂服2~3滴鱼肝油,每天3次。患佝偻病的雏鸡,每只每次喂给10000~20000U的维生素D3油或胶囊疗效较好。多晒太阳,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对治疗也有帮助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缺乏症是以脑软化症、渗出性素质、白肌病和成禽繁殖障碍为特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病原维生素E缺乏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饲料有关。因为维生素E不稳定,极易氧化破坏,饲料中其它成分也会影响维生素E的营养状态,造成缺乏症发生。
①饲料维生素含量不足。当配方不当或加工失误的情况下,常会发生。
②饲料维生素E氧化破坏。矿物质破坏、多不饱和脂肪酸存在、饲料酵母曲、硫酸胺制剂等拮抗物质刺激脂肪过氧化、制粒工艺不当等情况下均会造成维生素E损失。籽实饲料一般条件下保存6个月维生素E损失30%~50%。
③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其它营养成分的缺乏。④需要量增加。饲料中硒不足时会发生
流行病学
症状1.成鸡的主要症状为生殖能力的损害,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降低,公鸡精子形成不全,繁殖力下降,授精率低。
2.维生素E缺乏引起脑软化症,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发病后表现为精神沉郁,瘫痪,常倒于一侧;出壳后弱雏增多,站立不稳;脐带愈合不良及曲颈、头插向两腿之间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小脑软化,水肿,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坏死灶呈灰白色斑点。
3.维生素E和硒同时缺乏时,雏鸡会表现渗出性素质,病鸡翅膀、颈胸腹部等部位水肿,皮下血肿。小鸡叉腿站立。
4.维生素E和含琉氨基酸同时缺乏,则表现为白肌病,胸肌和腿肌色浅,苍白,有白色条纹,肌肉松弛无力,消化不良,运动失调,贫血
病变
诊断
防治①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E,每千克鸡日粮应含有10~15U,鹌鹑为15~20U。
②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防止饲料贮存时间过长,或受到无机盐、不饱和脂肪酸所氧化及拮抗物质的破坏。饲料的硒含量应为0.25mg/kg。
③临床实践中,脑软化、渗出性素质和白肌病常交织在一起,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急性死亡,通常每千克饲料中加维生素E 20U,连用两周,可在用维生素E的同时用硒制剂。渗出性素质病每只禽只可以肌注0.1%亚硒酸钙生理盐水0.05ml,或添加0.05mg/kg饲料硒添加剂。白肌病每千克饲料再加入亚硒酸钠0.2mg,蛋氨酸2~3g可收到良好疗效。脑软化症可用维生素E油或胶囊治疗,每只鸡一次喂250~350U。饮水中供给速溶多维。
④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在饲料中混有0.5%的植物油,也可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
维生素K缺乏症
简介维生素K缺乏症是以鸡血液凝固过程发生障碍,发生全身出血性素质为特征的营养缺乏疾病
病原①集约化饲养条件下,家禽较少或无法采食到青绿饲料,而且体内肠道微生物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②饲料中存在抗维生素K物质,如霉变饲料中真菌毒素、草木犀等会破坏维生素K。
③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如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球虫药,使肠道中微生物受抑制,维生素K合成减少。
④疾病及其它因素:如球虫病、腹泻、肝病、或胆汁分泌障碍,消化吸收不良,环境条件恶劣等均会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
流行病学
症状维生素K缺乏症发病潜伏期长,一般缺乏维生素K在3周左右出现症状。雏鸡发病较多,表现为冠、肉垂、皮肤苍白干燥,生长发育迟缓、腹泻、怕冷,常发呆站立或久卧不起,皮下有出血点,尤其胸腿、腹膜、翅膀和胃肠道明显。血液不易凝固,有时因出血过多死亡。剖检可见肌肉苍白、皮下血肿,肺等内脏器官出血,肝有灰白或黄色坏死灶,脑等有出血点。死鸡体内有积血凝固不完全,肌胃内有出血。病鸽常见鼻孔和口腔出血,皮肤血肿成紫色。种鸡缺乏种蛋孵化率降低,胚胎死亡率较高
病变
诊断
防治①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每千克饲料1~2mg,并配合适量青绿饲料、鱼粉、肝脏等富含维生素K及其它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饲料,有预防作用。
②对病鸡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 3~8mg,或肌注0.5~3mg/只,一般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给予钙制剂疗效会更好。应注意维生素K不能过量以免中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