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8|回复: 5

乌鳢烂头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3 08: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病程流行特点及病症
  乌鳢烂头病每年从4月初开始有少数鱼轻度发病,水温15~加℃时有少数死亡,到5~7月水温达20~30℃时是此病的发病高峰.8月后此病很少流行。各种规格的乌鳢都可能发病,初期发病率为1o%左右,若不采取防治措撼,发病率可达1Oo%,死亡率可达8 %以上。
  发病初期.乌鳢头部、嘴角等部位有的发红、有出血点:有的发自,有白毛:很快病变部位发生溃烂井运渐扩大.上、下颌骨都烂掉了,晟后烂到鳃前露出骨髂不能吃东西而死亡,有的体表同时溃烂,甚至露出内脏。鱼发急乱窜,不久死亡。
  发病原因为乌鳢头部表皮受伤(寄生虫叮咬或机械损伤),感染水体中的承霉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而发病。
  二、发病预兆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缓慢.也有鱼浮水面游动、不安,上跳下窜.有的间断狂游,有的集群岸边不动。病鱼体色逐渐变暗、变黑,粘液减少,尤其是头部,病变部位发白呈絮状或红烂状,远看去鱼口中象咬一个棉球。另外.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鱼吃食突增
  或突减都褥不正常,要及时查找原因,早期防治。
  三、致病因素
  主要是因为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放养过密(2500尾/亩)易出现饲料不足,鱼争抢食物碰伤,同时易出现缺氧,这样既降低饵料的利用率.又会导致鱼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不均匀,个体大小也不均匀,体质渐瘦.抵抗力下降。当水温、溶氧量、pH值、营养盐类与微量元素等这些环境因素变化过快、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引发鱼病。
  四、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 放干水,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全池泼洒.加水l米深,7日后可放乌鳢苗。
  2.定期用二溴海困或溴氯海因0.1~0.2克/米s消毒杀菌(-q一般鱼类等量),定期用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0.2克/米 杀虫(与一般鱼类等量),一般是20天左右预防一次。发现病鱼捞出隔离,及时捞出没吃完的食料。
  3.治疗烂头病,用二硫氰基甲烷原液2克/亩和1,戊r二醛原液25克/亩同时使用,杀灭真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连续使用3~4天,可治愈烂头病。治疗期间投喂拌有出血康(按说明)的小杂鱼这样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zhoushu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8-13 0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1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曾大量出现黄桑鱼一点红现象,治疗方案同上,效果明显,同时内服杀虫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3 1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高人!有用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09: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二硫氰基甲烷原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0 09: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LZ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06: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