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食物要加香,饲料是否也要加香?这个讨论了多年的论题,现在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国内外的动物营养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评价一种饲料的优劣主要看三点:1是营养是否均衡合理?2是采食量是否最大?3是消化吸收是否完全?第一点是饲料厂配方师的事,后面两点就直接与加香加味有密切关联。比如加甜味、香味、诱食剂是让动物多采食,加酸化剂是促进消化吸收。
本世纪40年代,以美国各大学为中心对家禽、家畜等动物的嗅觉进行了许多研究,同时还以鸡、猪、牛等经济动物为主进行了有关嗜好性的研究。同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制造出最早的饲料香味素。日本是从1965年开始用加香料饲料喂养家畜、家禽等动物的。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较晚,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廿年来进展飞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畜产大国。但占全国总数一半的禽畜还是零星家养,直接用粮食或者剩菜剩饭饲养,饲料利用率很低,折合成标准饲料,养猪料肉比高达4﹒5:1,如用配合饲料饲养,目前国内水平是3﹒2:1,但国外已达到2﹒3:1的水平。所以我国饲料工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其中之一就是在饲料里加香。有实验指出,在猪配合饲料里加放适合的香味素以后,料肉比从3﹒1:1降到2﹒5:1。
我国直到90年代后才有少数饲料厂应用饲料香味素,并且加入的动机是“给人闻的”,不是“给猪闻的”,饲养动物时没有增加采食量,长膘不见增快,当然也不可能降低料肉比,这样引起了争议,有人开始怀疑“加香”是不是有用。但奇怪的是,国外特别是先进国家为什么70%以上的饲料都加香呢?而且不单猪的饲料加香,连牛、鸡、鸭、鱼、虾、宠物的饲料也都加了香料,难道他们是傻瓜?
再来翻一翻美国、日本的有关资料:美国是最早在猪饲料里加香是为了使那些开始用人工乳代替母乳的仔猪喜欢吃食,在人工乳里加上母乳香气的香料,仔猪出生7天就开始少量喂食人工乳和带奶香的饲料,这样可以提早断奶。加入香料的人工乳和饲料可以使仔猪的消化酶的作用活跃起来,促进消化。后来的研究证明,不管是小猪、中猪还是大猪对某些香料例如乳酸酯类、香兰素、发酵酸类都有嗜好性,对蔗糖和谷氨酸钠(味精)也有嗜好性。
牛的情况与猪相似:当强迫仔牛断奶时,仔牛常因为一时不习惯而不爱吃食,以致造成营养不足停止发育或生病等情况,所以一般仔牛生下10天左右就可以开始用人工乳和饲料喂食,在人工乳和仔牛饲料中加牛奶味香料。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以肉食性鱼的饲料主要原料是鱼粉,出于经济目的可用植物蛋白代替,但这样做就造成鱼在咬食,嗜好性等方面有问题了,因此在用植物原料做成的鱼饲料中就加入带有蛤子、虾、海扇气味的香料。草食性鱼的饲料可以加入带各种海草香气的香料。
宠物的饲料里要加香,这更容易理解,狗和猫的嗅觉敏锐程度大都在人之上,即是“宠物”当然对食物就更挑剔了,给它们吃的食物也跟人一样丰富多彩,气味芬芳。其他动物也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嗜好性。
因此,饲料香精的评香工作应建立在饲养动物的嗜好性上面,而不是由人来评定好坏。
可喜的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加香”问题走过了一段弯路以后,现在又开始走上正轨,并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了,“饲料香精“是目前香料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